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
獨孤伽羅,這個名字留于史冊,有很多種原因,而翻開史書,每一條理由都是那么的光芒奪目,讓人幾乎晃不開眼睛:
她是北周大司馬、美男子獨孤信的女兒;
她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皇后;
她的姐姐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母親元貞皇后;
她的另一位姐姐是后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
一門三皇后,獨孤家的門楣在當時可說是榮寵之至,獨孤信也因此成為史上最顯赫的國丈。出生于這樣的家庭,不難想象獨孤伽羅必定是秉性高傲,知書達禮之輩,而真正令她在史冊里與眾不同的是,在她活著的時候,她是隋文帝楊堅唯一的后妃。
不得不說,獨孤信除了自身顏值高以外,看女婿的眼光也非常人可比。他見楊堅有奇貌,于是動了與呂后父親呂公同樣的心思,將女兒獨孤伽羅嫁與他為妻,時年十四歲。
結婚以后,豆蔻年華的小獨孤和楊堅感情深厚,你儂我儂,像每一對陷入愛情的小兒女一樣,彼此眼中除了對方,再無其他人,楊堅對著嬌妻,鄭重地發下了誓言,而就是這句誓言,讓這對相愛夫妻最終越走越遠:
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
“誓無異生之子”,可以想象,這個承諾對于古代女子的誘惑力是巨大的,那個年代的三妻四妾制度,使每一個女人都必須與他人分享丈夫,無時不刻不處在嫉妒、糾結、毫無安全感的情緒里,女性自身的性格弱點,被古代不科學的婚姻觀所無窮放大,轉而反過來對女性造成更深層次的傷害。
那時的楊堅許下的這個誓言,無疑對獨孤伽羅觸動很大,年少的獨孤氏,對這句誓言堅信不疑,而同樣對此深信的,還有楊堅。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時環境的影響以及楊堅最終登基為帝,這句承諾已漸漸地被楊堅所遺忘。
北周大將尉遲迥的孫女生來美貌,楊堅有一次到仁壽宮去,被美色所動,由此開始寵幸她,但不幸的是,事情最終傳到了獨孤伽羅的耳朵里。當年誓言猶在耳,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夢,如今竟如此輕易破碎,伴隨而來的,不僅僅是憤怒,更多的應該是痛心、失望。
原來,她的人生,和諸多共享丈夫的女子一樣,并沒有什么不同。
那個時候的獨孤氏,沒有意識到當年那個立下誓言的少年郎已經走遠,而她,還站在原地,被一句承諾所捆綁著。只是,生來就那樣高傲的女子,字典里沒有失敗,她選擇了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維護早已回不去的當初。
于是,她動了殺機,在楊堅去上朝的時候,暗地里派人殺了尉遲氏(后伺上聽朝,陰殺之)。楊堅得知后大怒,獨自一個人騎了馬就往外狂奔發泄,一直深入山谷間二十余里。這可嚇壞了大臣們,趕緊追上去苦苦相勸,楊堅不由嘆息道:我貴為天子,卻還是不得自由。
說這話的時候,他顯然已經忘記了,曾經許下的那句“誓無異生之子”。
兩人從此有了裂痕,而獨孤伽羅更是杯弓蛇影,并將其他女子的命運同自己聯系起來——大臣高颎的夫人死后,其小妾生了兒子,獨孤氏看不慣,經常說高颎壞話;見到諸王和朝中臣子的妾室有孕,一定會勸楊堅對他們加以斥責。皇太子楊勇有很多妾室,正妃元氏暴斃后,獨孤氏認為是太子愛妾云昭訓所害,并建議廢太子而立晉王楊廣。。。
如此種種,看得我都累,仿佛維護了那些正室女子,她自己的愛情也就保住了。真想勸她一句,放下吧,姑娘,只剩一個人拼命維護的感情不是愛情,既已走遠,便請放手。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蔽蚁嘈胚@句話,一心一意的愛情不是不存在,只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幸運得到它。我們所要做的,便是直面人生不執著,有緣順緣,無愿隨緣。
然而,獨孤家的姑娘,自有她的驕傲,“萬千紅塵,唯有我能與你共賞江山”,這種驕傲里面,或許透著一股倔強,一種執著,而這種執著卻偏偏又是楊堅給不了的。仁壽二年,獨孤伽羅死于永安宮,時年五十歲。
在她死后,楊堅便添置了貴人品級,增加嬪位、世婦等后宮嬪御的數量,并尤其寵幸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由此身體每況愈下,臨終的時候,才念起發妻獨孤氏的好處,他和身邊侍者們說,如果皇后還在,我不至于如此?。?b>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本號文章,皆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所用圖片,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