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到了萬劫不復的這一步,人們會選擇怎么做呢?你作為人類的一份子,又會有什么選擇呢?? ? ? 這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尤其是人類,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
? 有一句話說的好:“患難見真情。”人類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反目成仇;但是當大家要面對共同的敵人的時候,陌生人之間的情比金堅、同生共死又會讓無數人感動唏噓——這就是人性光芒的閃爍啊!? ? ? ? ? ? ? 地球,一個通過無數年的鍛造才孕育出人類這樣高級的生命的美麗星球,是無數人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很難想象,如果地球真的要被毀滅,人類究竟要何去何從。在地球安好的時候,人類的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無敵,但是當自然力量開始彰顯威力時,我們的所有舉動都顯得是那樣渺小無力。很多科學家說,人永遠無法征服自然,在這種悲觀的結論下,人們為了活下去的努力和結果的徒勞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出出裹挾著人類最美好事物的悲劇不斷閃過,不禁讓人痛惜。
? ? ? 這個美麗又凄慘的題材,就是科幻類電影源源不斷地散發光和熱的內核。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需要恢弘的氣勢吸引人的眼球,更需要人與人之間溫情的互動來呼喚觀眾們心靈的碰撞。我很高興地看到,作為中國科幻片的開山鼻祖——《流浪地球》做到了二者合一,為我國的科幻事業做出了表率。
? ? ? 相比于國內首部電影的試水,西方國家關于災難片的制作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012》之類的電影可以說已經讓科幻類的電影達到了里程碑式的高度。作為“新興勢力”的國產科幻,吸收借鑒,改革創新可謂是在這個“鼻祖”的電影中得到了強烈的體現。
? ? 我曾經在想,什么是文化自信?像國外大片那樣宣揚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這可以說是的,因為這類的題材一是讓人覺得很過癮,二是看完之后總能讓觀眾產生強大的自信心:《戰狼2》的橫空出世的確讓人們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在創造奇跡的背后,當人們看完電影出來,又過了幾天之后,再度回想電影,腦海中沒有一個特別讓人感動的瞬間,就是覺得整個故事一直在打打殺殺,很有激情,很熱血,但是要評價到底電影中哪個鏡頭最讓人產生感觸,可能大家都沒有一個特別準確的答案。這是這類題材電影的通病。相比起來,國外的某些大片做的可能就更好一些,更有故事性、內涵性,前段時間上映的《海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都被海王帶著詼諧幽默又艱險感動的經歷觸動了。所以說,勁爆的特技和動人的故事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共存的條件。相比于國外的大片,也許國產的電影大片可以再在這方面進行更深層的探索。
? ? ? 我有時候在想,為什么《流浪地球》一上映之后好評如潮,原因可以洋洋灑灑分析很多,但其實最重要的也就是一點——遠遠超出了觀眾的預期?!暗谝粋€吃螃蟹的人”總是最不容易的人,因為他們沒有之前的經驗可以借鑒,他們必須自己一點一點“試誤”,直到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在嘗試的過程中,鮮花和掌聲可能是沒有的,謾罵和失敗可能才是相伴相隨的“主人公”。他們不容易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還帶著學習,為后來者提供經驗的目的。所以說,《流浪地球》作為這種艱難的存在,不管成敗與否,其實本身就有很強的存在意義。大眾本來認為,恢弘的特效就已經很讓人欣慰,但是褪去高科技帶來的視覺盛宴,單單看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也是飽滿感動的,以至于觀眾們在電影院泣不成聲,種種影響可以說真的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期,完全不像是第一次試水,就像”久經沙場“的好萊塢好手。? ? 大多數科幻片的套路就是,太陽要毀滅,地球上最精英的人士棄地球逃跑。他們憑借的人士棄地球逃跑。他們憑借著超強的毅力和驚嘆的智力一次次奇跡般地戰勝了災難,找到了新的家園,延續了人類的歷史。他們探險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因為精英人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辦法縮短時間。在這種題材下,西方國家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就展現無遺了。但是我們國家不一樣。從孔子時代的以和為貴,到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這么說,在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個人主義幾乎不存在于其中。就像某位歷史學家所言,我國的歷史轉折點是精英人士創造的,但是我們歷史的絕大多數故事都來源于許多許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像《詩經》,農民種地時編出的歌謠都可以傳唱千年,所以,集體主義在我們國家中的文化滲透可見一斑。
? ? 因此,在這種差異下,改革和創新就必不可少了。? ? 為什么這部電影讓外國人也耳目一新,大呼嚇一跳,就是因為它蘊含著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內核——家文化。帶著我們的家園去流浪,在科幻電影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不是說不敢想,只是因為在西方文化主導的情況下,制片人的意識里就不會有這一種方法——風險太大,時間太長,這不像是一個英雄的故事,而是人類共同締造的史詩,沒有一定的文化澆灌,思想里是不會有這么“冒險”的創造的。
? ? 流浪地球中,不管是配角還是主人公,其實都沒有什么超人之處,只不過,他們都是英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積極向上的標兵。他們作為其中一個救援小分隊,只是廣大救援人員的一個代表,或者說這個故事下的人物有點像經歷大地震的那些人——所有人都普普通通,所有人都置身其中。? ? 帶著地球去流浪,是這部電影的科幻前提。這是一個極度復雜又浩大的工程,預計2500年才可以完成。在這兩千年中,地球會慢慢分離曾經緊緊圍繞的月球,脫離孕育了地球生命的太陽,在宇宙中流浪,直到尋找到能夠接納地球的星系。這漫漫征途,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類智慧的薪火相傳。在這個遠遠超越人的壽命的路途中,每一個人都不是最重要的主角,但是每個人都表演者不可缺少的那一環。? ? 這兩千五百年的航程,不僅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接力,更需要每個人的犧牲和智慧。似乎,電影中每一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犧牲,甚至到電影最后還是留有遺憾。為了流浪地球計劃被迫去太空站服役的軍人劉培強,他為了這個計劃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他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長的十七年,失去了最愛的妻子,以至于讓自己的孩子對他充滿恨意,甚至在最后的時候,他也沒能見到自己孩子長大的樣子。他無疑是偉大的。但是扮演者吳京在采訪的時候說,他這個角色并沒有刻意去增加偉大的元素。其實很多很多軍人都有著相似的經歷,為了國家,奉獻了自己;但是面對著自己的小家,依然有著無限的柔情和不舍。為什么只有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計劃失敗,國際組織打算放棄地球的時候堅持拯救地球,不惜與強大的組織對抗到底,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其實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孩子在地球上。他沒能陪著他好好長大,最起碼,作為一個父親,他不能為了保住自己的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去送死。是作為父親的深沉的愛讓他鼓起勇氣,獨自一人去嘗試別人都不敢嘗試的事情。這就有點像特別成功的個人英雄電影《死侍》中“草根英雄”死侍的內心獨白:遇上對的人會喚起你心中的英雄 。“?
? ? 其實本部電影的主人公劉啟也是如此,作為軍人劉培強的兒子,缺少父愛的他一直強的兒子,缺少父愛的他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少年,他就像北方的一匹狼,倔強又冰冷,從來不肯向父親敞開心扉,面對著自己的父親,他選擇的總是逃避。他就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從住進監獄到加入救援隊不計生死地救援,他成長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墒蔷褪沁@樣一個男孩子,在他的心里,面對著遠在天邊的父親,每次父親向他表示關愛的時候,他想到的更多是,我不想見到他!我不會原諒他!但是當聽到自己的父親為了救他選擇犧牲時,本來還積極籌劃著拯救地球的他卻撕心裂肺地大叫著讓其他人關閉發動機開關。他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心疼的矛盾少年。“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就是那一瞬間,他明白了,自己的逃避只是因為內心的害怕,他患得患失,才害怕得到;因為得到之后可能意味著更深的失去。他從來都不恨他。他像父親愛著自己一樣愛著他。在他撕心裂肺的哭聲中,很多在座的觀眾也是被深深觸動,泣不成聲。
? ? ? 其實這個劇情著實是打了我自己的臉。國產偶像劇看多了的我在電影一開始就覺得不管他們經歷了啥,最后絕對會來一個跨世紀的擁抱,不能“長相廝守”,最起碼兩個人得相見一面,結果,劇情真的就是讓他們留下了遺憾。劉培強犧牲的時候,我沒有哭,因為我的大腦已經被震驚沖擊的一片空白——這樣讓人傷感的劇情可是好久不曾遇見了。這就是大劉的作品,遺憾卻回味無窮。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樣更真實也更有震撼力。人生的確不是事事順心,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左右一件事情的因素太多了,有的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珍惜就只能在失去時流淚。大團圓的結局固然好,但是悲劇可能更有感染力。
? ? 這個電影中除了在不斷成長的男主角劉啟和充滿著深沉父愛的劉培強,其中的一個配角也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中澳合資”的tim。一副外國人的長相,卻說著一股濃濃京腔味的普通話。他是那樣的自然,甚至可以這么說,他說的京腔可是格外的標準。因為當時選擇演員的時候Mike隋本來就是中美混血,生活在北京,因此與角色的相似性也讓這個角色更加真實立體。他的存在也許就是一個代表,代表著中國的文化可以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融并蓄。這個角色為什么相比于其他配角帶給人的印象更深刻,可能就是因為兩個國家的文化在他身上的影響。他有著歐美男孩子的開放隨性,也有著中國男孩子身上的負責認真。對于不是混血的普通人來說,身上同時有這兩種氣質特征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這兩種文化的 影響就是可以同時在這個男孩子身上體現出來。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他總能表現出特立獨行的一面,因此他的許多做法讓觀眾哭笑不得??墒蔷褪沁@樣一個膽小的男孩子,在面對著好哥們生死一線的時候,他選擇跳下萬丈深淵來救他,可以說這一刻真的也打動了很多人。tim的存在告訴我們,不管他身世如何,不論他從哪里來,人性在所有得人類文化中是想通的。愛可以創造奇跡。
? ? ? 最后想補充一點,我在想,為什么在劉培強和劉啟告別的時候我那么心酸,以至于差點哭出來;為什么劉啟在父親向他表示關愛時的所作所為那么過分我還是覺得可以包容理解,可能就是因為我多多少少跟他有相似之處吧。軍旅題材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但是劇情基本沒啥創新,感動觀眾的轉折點幾乎所有這種類型的電視劇電影都一樣,無非是在奉獻祖國的過程付出了很多很多,以至于對自己的家人有所虧欠。可是即使是這樣,總是有觀眾一遍一遍的看,不厭其煩。
? ? 所謂藝術創作,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的。軍人家庭的長期分離、兩地分居是很的長期分離、兩地分居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每一個從軍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都是不容易的。他們的父親可能不像其他人的父親總是陪伴在身邊,可能他們更多的是以一個時間點出現,而不是陪伴一起慢慢長大。我小的時候,父親也總是出差,在我生活的絕大多數時間里,是我和母親在一起。我不是不想父親,只是久而久之,時間會讓人們習慣目前的生活,我慢慢覺得,和母親兩個人生活的日子也是很平靜美好的 ,至于我的父親,可能我對他的定義更像是在電話中的存在,而不是在我面前,每天可以接我上下學,給我做早餐的父親形象吧。劉啟不愿意讓自己的父親回來,有人說他小孩子鬧脾氣不懂事,有人說他持有親情而不知道珍惜,可是我卻特別能理解他,以至于說不出一句批評的話。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和他一樣,不想讓父親回家。每當我父親出差很久之后打電話說他要回來,我心里總會莫名其妙地產生一種抗拒的情緒。好像自己和母親長時間正常而平靜的生活要被闖入的一個人打破了,心里總是莫名其妙地有點慌,父親出門的時間越長,這種感覺越強烈。劉啟的父親在他那么小的時候就離開他,這么長時間的分離,這種感覺肯定比我要強的多。這種感覺對于那些沒有這種經歷的人們來說,可能會有點難以理解。但是我知道劉啟不是恨他父親,他只是羨慕嫉妒。因為在我不經意之間看到和我同齡的小孩子跟他們的父親玩鬧的時候,我心里總是覺得酸酸的。我和他都一樣,我們羨慕那些父親能陪在身邊的同齡人,我們也希望父親能陪著我們一起長大??墒亲鳛檐娙?,他們的職責不僅僅是守護好小家,更是要守護好人類的大家,祖國。劉啟對父親的恨也許就是一種怨吧,一種想更多得到父親疼愛的“吃醋”吧。可能是因為經歷相似的原因,這部電影的cp那么多,我最希望HE的卻還是父子檔,軍人太不易,我真的希望每一位為了全人類幸福而奉獻自己韶華的軍人們都有一個幸福的歸宿。但是就像前面說的,人生無常,不能事事順心,也許悲劇更能讓我們體會到親情的珍貴吧。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