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七年》是作家艾特佳·凱雷特自己真實生活的記錄。這七年從作者的兒子出生開始,到他父親去世時結束。
為什么這七年是美好的七年?
我想從作者在第七年中說的一段話中可以了解到:人剛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總得有人來保護他,而這個人通常是父親。當父親去世后,即便他有兒子妻子陪伴,即便他獲得再多的榮譽和金錢,生活依然是不完美的。
所以,美好的生活,是父母和子女這些最親近的人都在身邊的日子。
其實,這些時光,從大環境上嚴格來說,并不是十分美好的。因為一直有戰爭的陰影籠罩著,就在第七年,作者一家三口坐車走在路上,還要中途下車躲避空襲警報。
還有那些關于戰爭的回憶,也夾雜著痛苦和恐懼。
她母親小的時候,被關在猶太隔離區里。經常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穿過德國人的看管去替父母和弟弟找吃的,就是這樣,最后她還是失去了他們,成了一個孤兒。從波蘭輾轉到法國,最后又到了以色列。最后,當作家的兒子終于替她完成了她肩負的責任——替家族把他們的姓氏傳遞下去。
作者小時候,也因排猶的原因,全家人和其他同樣受迫害的人一起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躲避了六百天。因為空間小,沒法活動,大人們腿部的肌肉都萎縮了,最后祖母和父親是被人架出來的。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父母仍然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好的生活環境。
受過苦難的父親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必要的私人空間,花費所有的積蓄買了一所公寓,為了滿足妻子的愿望,又想方設法為新房子裝上了地板。
這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折不撓的精神真的讓人敬佩!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生活,作者仍然不失他幽默的本性。讀這本書,時時刻刻都能被作者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
他調侃剛出生的兒子是抓著一根吊繩從妻子陰道里出來的小侏儒。
他去學習瑜伽,因為胖的原因,和一群孕晚期的婦女一間教室,每隔幾天都會有一個婦女因生育的原因退出學習,最后只剩下了他自己。作者拿自己調侃時也毫不手軟。
他的幽默,不光是為了引人發笑,常常能引起人的思考。一次家里的天花板漏水了,妻子催他快找人修理,但此時恰好有戰爭的陰影飄過,于是夫妻倆得過且過,不但天花板沒修理,連吃飯用的盤子也不刷了,家里的垃圾也不再收拾,還超支買了一臺大電視。最后,一切回歸平靜,作者一家還要重新收拾一切。這種幽默,真的是讓人笑中含淚,感嘆不已。
有人說,幽默是一種智力上的優越感。但我覺得,除了智力上的因素,還有成長環境的關系。在幸福生活中長大的人更容易擁有幽默的能力。
作者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還有一位非常幽默的父親,所以他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文中的溫情也很打動人。
寫父親去世,他要外出進行簽售活動。他帶走了父親的一雙皮鞋。這雙鞋子緊急關頭給了他溫暖和舒適,這難道不是父親另外一種形式的保護嗎?
帶兒子躲避警報時,年幼的兒子不愿意臥倒,于是,他和妻子帶兒子玩起了牛肉漢堡的游戲。一家三口疊成漢堡,躲避過襲擊。兒子對這游戲非常喜愛。
這情節讓我想起了電影《美麗人生》。那里面的父親也是用游戲的方式讓年幼的孩子免受戰爭的傷害。
所以,美好的生活不單單是外在環境的平安、和樂,更多的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樂觀、知足珍惜和感恩。
對大多數人來說,其實,美好從未缺席,只要我們能用心感受,一定能發現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