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組文章,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沒有讀過原著,所以這里寫的僅限于對電視劇的評論,而且只到第6季為止。
喬佛里是徹頭徹尾的反派,毫不值得同情。色厲而內荏,膽小加怯懦,各方便都變態。但是有個好“血統”——至少表面上如此,可以當上君主。只不過即便在世襲的制度里,這樣的所得也并非一勞永逸。所以,當他自作主張將奈德的頭砍下之時,也就基本注定了后來的一切。之后種種殘酷與殺戮,對于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其所作所為即便在成人社會里也顯得很黃很暴力,但它就是那么發生了。正是因為這樣的刻畫,直到他被毒死,會讓人覺得對于人性中惡之一面的展現結束的太快,有點戛然而止的感覺。
相比之下,瑟曦的第二個兒子很溫和,溫和到讓人記不住他的名字。王位突如其來,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完全不用做“玄武門之變”,也不用像宋太祖兄弟那么麻煩,一切都輕而易舉,甚至“嫂子”都是全新的轉讓。也許正是因為缺少一直以來的心理準備,身邊也無近臣圍繞和培養他,所以當這一切來臨的時候,很明顯是場倉促的戲,倉促到心花怒放,不知所措。之后種種,就是人性的迷失,被新婚夫人牢牢控制,脫離母愛,又被母親算計。當“大麻雀”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之時,他同樣缺少鐵腕的準備,只能眼睜睜看著。
很明顯,在他的世界里,對于“權力”毫無概念,對于政治斗爭毫無了解。他只是突然間黃袍加身,被迫嘗到了位置帶來的甜頭,但對于自己要做的付出卻絲毫不知。先天無傳承,后天無培養,環境不給機會。巨大的榮華富貴和剎那即幻滅的痛苦,其間的起承轉合,比大觀園中的賈寶玉所經歷的還要快。所以,縱身一躍,消失在樓宇之間,成了他的選擇。
如果說兩個兒子的悲劇,是出于瑟曦對于前者的縱容和后者的漠視,卻缺少正常的愛的話,那么彌賽拉呢?她只是一個安靜的存在,遠離政治風波,被當成“和親”的工具,也無從反抗。舅舅加生父去營救她,卻還是改變不了命運。彌賽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僅是善良就夠了,要想活著,地位不能給你保險,家人也給不了保障。早點睜開眼睛看世界,學會自保,才是正確的求生之道。畢竟,在巨大的社會關系網之中,沒有什么是必然的,也不是說你保持“中立”就會誰都會繞開你。如果不能像Arya那樣隱忍而行,堅韌執著,剩下的只能是人為刀俎你為魚肉。因為很明顯,大部分時候你所謂的隨波逐流都是自欺欺人。
同樣的例子還有希琳,史坦尼斯的女兒。因為疾病和不明的身世而從小被棄,身為“公主”,但地位遠不如平民。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她在無愛的環境里保持著愛心。她教會了戴佛斯認字。她還很年輕,生命之花還算不上綻放,但已經有著溫暖和圣潔的光輝。然而,僅此而已。她被燒死,她不是“龍母”,無法在火中復生,她的生命結束在權力的荒謬之中。
“龍母”丹尼莉絲在還未諳人事之時,即被哥哥帶著逃亡,嫁給卡奧也是身不由己,整整六季之中,她都在求生。即使已經擁有了三條龍和自己的軍隊,但一樣還是在求生存。在男人的游戲里,女人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弱勢,一切更為不易。她從一個孩子成長到別人尊敬的女王,摒棄了幻想,練狠了心腸。每個成年人都會說做孩子真好,不知道這些廟堂里的人們又做何感想?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非出于自愿,只是十幾億分之一和一個的結合。呼吸到第一口空氣,睜開眼睛,剪斷臍帶,才能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樣的世界和家庭,擁有什么樣的父母和人生起點。手里是抓著空氣還是玉璽,嘴里吃粗糧還是含著金鑰匙,也不由我們決定。父母可能會給予愛,也可能不給;旁人可能會對我們和善,也可能不會;社會也許是良性的,也許更差。在生命的成長中,這一切都無從選擇。
我們所能選擇的,只是自己。我們要選擇自己接受怎樣的良師益友,選擇聽到的每句話,看到的每件事,并選擇怎樣消化,并懂得如何消化。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愛,不卑不亢,不迷失不沉淪不自負不放縱……一切的一切,都要我們自己做個選擇,相比之下,每次考試中那些單選多選不定項選擇題,都算不上難了。
在成人的一切游戲中,那些沒能做好選擇的孩子們,可憐,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