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倚老賣老且自私自利的父母?
人生會面臨無數的尷尬——本不情愿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與不好相處的外人,你可以躲可以不往來,但與不好相處的親人相處,卻是你必須面對的尷尬。
既然躲不開,索性把它看成是你必修的相處課程吧。 首課,應該是理解。理解老人為何倚老賣老、為何自私自利?我們得承認,不是人老了都會這樣,有些老人越活越明事理、慈祥豁達。即便有“老還小”之說,但那種還小的退行,是指單純可愛的小。而倚老賣老則是無理取鬧的耍賴,令人討厭的。那么,老人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可透過表象來分析。表象的倚老賣老,解讀其意,是在說老是一種資本,一種對他人提要求的絕對理由。可這有點歪理邪說之嫌。老,可以被尊敬,可以受到照顧,這前提應該是:老人的為人,值得被尊敬,老人不能自理時,理應受照顧。這是自然的,老人不用“賣老”便可獲其滿足。
而倚老賣老,說明老人沒有別的,只剩下老。他既沒有滿足感、幸福感,也沒有資本和能力去贏得他的需求,只好用耍賴“賣老”去強求兒女。倚老賣老的表現就顯得自私自利,它們實際是一回事:索取他人的愛。
有了這份理解,我們可考慮折中、順應、拒絕、滿足等策略,以對應老人的倚老賣老。折中:是說在老人耍賴時,我們需要妥協的態度,不要硬來或對著干,不用在語言上跟他較真。順應:是在老人情緒不好、無理取鬧時,不指責不以牙還牙,而是順應他的脾氣,要么不做反應,要么以幽默應對。拒絕:凡是倚老賣老的要求,都可以溫柔而堅定的拒絕。任何親密關系,若要打破一種控制與被控制性的關系,必然是依賴其中一方,主要是被控制方的堅持不配合。滿足:老人的倚老賣老,反映了老人內心是空虛或孤獨的,那么兒女可以考慮,盡量分配給老人一些時間,同他們相處,與他們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哪怕是傾聽他過去不堪的回憶.....只要能多在一起,都能起到滿足老人的依戀感、重要感的需要。
這整個課程,我們可視為“相處的藝術”。當我們開始從這個角度去考慮時,你已經就不會那么心煩(老人)了,如果再能這樣藝術地相處,相信你在關系中是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