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效學習
簡單來說,高效學習是選擇正確的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針對待解決的問題進行學習,說白了就是又快又好。
學習方法的掌握
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習方法主要分兩種:
如果學習的是樂器、語言、書法這類只求會用即可的門類,我們需要采用自然主義的學習方法,就是模仿。重復照著那些標準的或者你想要達到的水準的案例進行模仿,力求以假亂真。
如果學習的是經濟學、藝術、計算機等需要創造性,需要你造出什么的門類,我們需要采用結構主義的學習方法,由表及里,追求底層原理,力求一通百通,舉一反三。
除了上述兩種學習方法,還有幾點補充:
目標拆碎:每次學習的目標不要太大,大則必然不精,我們要對組成我們學習內容的每一個小的細節單獨拿出來進行反復練習,以求精益求精。
搜索化學習: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一旦遇到什么問題,就及時進行搜索整理總結,不僅解決問題,還要將學習內容歸類,將同一類的內容進行整合連接,時間久了必成參天大樹。
消化收藏:當天收藏的內容盡可能當天消化總結,如果當天不看,基本上就再也不會看了。
學習動力的來源
-
放棄興趣的力量: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就個人的親身體驗來說,我相信大部分成年人很難對要學習的東西產生興趣。要有興趣早有了,也不會等到現在才學不是嗎?
-
學習動力的來源主要有兩種:
- 內部動力:興趣、虛榮心等
- 外部動力:各種回報
其實滿足虛榮心也算是一種外部回報,于是從現在起我們學習前要明確自己學習之后能得到什么回報,即我們學習是為了完成什么任務。
-
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就是讓我們要完成的任務來帶動我們的學習。
任務有很多種,如果自己不得不做飯,你就要學習做飯;如果工作中需要某項技能,你就要學習某項技能;如果你想要出教程,你就必須先學會教程里的內容。做飯好吃可以讓自己吃的舒服,可以得到朋友的贊賞,技能強悍可以獲得高薪,可以升職,教程可以換錢,可以揚名等等。
當我們明確了自己的目的,動力自然就來了。學習鋼琴是為了在朋友面前秀一把,是為了他們能夠夸獎自己,是為了讓自己帶有藝術氣息從而找到更好的女朋友;鍛煉身體是為了發朋友圈秀肌肉,是為了在人群中更有自信,是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看他們羨慕的眼神;學習編程是為了做一個個人的app,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是為了升職加薪,生活滋潤;包括我學習許岑的高效學習法是為了自己更高效的學習,是為了寫這篇教程,是為了多年后煥然一新讓朋友家人高興自豪等等。盡可能的想,學習的理由越多,動力就越大。
關于拖延癥
拖延癥學名叫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人們常說自己有拖延癥,其實這是個誤會??茖W表明,真正患有拖延癥的人群很難讀完中學,讀完大學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大部分人患有的只是拖延的表現,而不是真的得什么病了。
-
為什么拖延?
人們常常拖延,但不是什么都拖延。你會拖延寫作,但不會拖延上班,因為寫作寫不寫無所謂,上班不去那是要扣工資的。所以拖延其實是任務不夠嚴峻或者動機不夠強烈。
-
如何不拖延?
既然任務不夠嚴峻,我們就要讓任務嚴峻起來,簡單說就是我們要對他人有所交代。如果你要寫作,那么請一定發表并向讀者公開承諾每日更新;如果你要健身,那么請讓朋友監督并付給他一筆押金,如果哪天沒有鍛煉,押金就歸朋友了。反正盡量將事情放到不得不做的邊緣。
除了讓任務嚴峻,我們還需要設立小目標。太大的目標會增加過程的痛苦,因為遙不可及,我們將目標切分成小塊,比如做俯臥撐,今天做五個,明天做六個,每天加一個,三個月就會煥然一新。
此外,我們需要成功突破一次拖延后形成慣性,增強自信。剛開始盡量學習技巧性強的內容,力求短期突破,有了自信再去學習需要長期堅持,量變產生質變的內容,比如讀書。讀書要速度,看目錄找關心的內容,有價值的內容,沒有就扔掉換一本。
從衣食住行提高專注力
有了正確的方法和明確的動機,接下來比拼的就是專注力,我們可以試著從衣食住行上感受和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購物:如果我們的學習需要學習工具,那么請買貴的,貴到讓自己心疼,貴到讓自己不得不去大量的使用否則就是一種莫大的損失。貴的學習工具除了高質量外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儀式感,儀式感的存在可以提高我們的專注力,比如學吉他,幾百塊的吉他幾天就扔了,因為不心疼,如果是幾萬塊的吉他,你還會舍得放在一邊?比如練書法,在20塊一張的宣紙上練習和在舊報紙上練習的專注程度肯定是不同的,而書法臨摹恰恰需要你鄭重其事,一絲不茍。貴的東西是大量專注力的產物,除了更有價值還會幫你節省大量的時間,所以能力范圍內盡量買貴的東西。
吃飯:少吃外賣、自助餐,盡量自己給自己做飯,吃點好的,精心為自己準備每天的食物,就算在餐館也請盡量吃好一點,這也是一種儀式感。
燈光:購買射燈,光束聚集在工作區,隱藏無關的東西可以提高專注力。
睡眠:困了就睡,不要熬著,高效學習需要高質量的睡眠。每天要做運動,讓自己累壞了才會有高質量的睡眠。
學習的切入點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還要再強調一遍學習目標的明確,比如學英語,如果你是覺得別人會我也應該會或者覺得英語很有用,可以給自己加分才打算學英語,那么可能你的學習動力就不會那么強烈,這些目標過于感性和模糊。
我們定目標要盡量從工作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去尋找,即我們為了完成一件具體的任務不得不學某樣東西,優先學習帶有這些任務驅動的內容會事半功倍。
成年人的學習不必再像孩子那樣從零基礎開始,一是沒有那么多時間,二是零基礎開始可能短期內收不到成效從而促使我們從入門到放棄。成年人的學習要直奔大師,就是你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想完成什么事兒,那就直接從這件事開始。比如學吉他,你想彈奏某個大師的作品,那么就直接從這篇作品開始彈,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再請教他人逐一進行解決。又比如你為了看懂技術文檔而學英語,那么就可以直接拿一份文檔看起來,有不懂的就去搜索,這比先學語法、背單詞效果要好得多。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太大,最終任務難度太高,那么就無法采用這種方法。但其實對于一個外行來講,很多東西只是看起來難而已,實際上不會太難。所以要去到哪里就從哪里開始,這會去除我們的膽怯,膽怯是最糟糕的自覺,膽子大一點往往能走得更遠。
自己給自己制造反饋
反饋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可以幫助我們認知調整我們的行為,檢驗我們學習的效果。高效學習中及時反饋是一個致命的環節,即我們學習之后要及時的輸出和應用。任何東西不用很快就會忘記,所以我們往往需要自己給自己制造反饋。
反饋分很多種:
文字類反饋:簡單說就是寫摘要。我們平時在閱讀文字內容或者聽某些課程學習某些技術的時候,要及時寫摘要。摘要的書寫有其自己的規則,第一要對著文本寫,不需要默寫,從文章中提取重要的觀點和事實;第二要用自己的話來寫,我們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別人的原話,當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才表示你真正理解了學習的內容。摘要寫完后要及時的發表,微博或者公眾號都行,有沒有讀者無所謂,重要的是這個過程,這種儀式感。
語音類反饋:簡單說就是錄音。比如學習英語的發音,剛開始說英文的人會有意無意帶有母語甚至方言的口音,但自己說的時候很難察覺。語音這個東西從嘴巴里說出來和錄下來用耳朵聽之間的誤差是很大的,包括學習某樣樂器,我們都需要將自己演奏的聲音錄下來和原作進行對比,這樣才能發現彈奏中存在的問題。
視頻類反饋:簡答說就是錄像。比如我們學習某樣運動,對肢體動作、姿勢等有所要求,那么我們就要進行錄像,然后慢放和標準姿勢進行對比,從而發現自己的問題。
總而言之,要想知道自己學的怎么樣,就看看自己能不能寫、會不會說,能否獨立完成,能否以假亂真。
突破學習的瓶頸
當我們學習了一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水平怎么也無法提高,這說明你的學習遇到了瓶頸。但首先我們要明白,有瓶頸證明你已經走的很遠了,那如何突破瓶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
檢查方法是否正確
遇到瓶頸第一件事是檢查自己的學習方法或者操作手法是否有問題,你需要用反饋的方式,錄音錄像然后對比檢查自己的操作過程,如果有問題或者某些細節不到位,那么立刻修正它。
-
心態調整
當方法沒有問題,那么很有可能是心態問題,簡單說就是不夠自信。如果你玩游戲,在段位比較低的時候你會心態平和甚至過于自信,因為對手水平不高,你獲勝的可能性很大,當你逐漸進入高段位的時候,對手的水平較高的時候,你可能就會開始產生信心動搖,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戰勝對手,一邊懷疑一邊游戲,注意力就無法集中在游戲本身,往往會發揮失常。所以我們需要把一些分數、排名之類的東西加以隱藏,讓自己專注于游戲本身,結果往往會出乎意料。
-
廣泛涉獵
有時候我們學習某樣東西,不是我們練的太少,而是我們關注的太少。比如學習樂器,可能你一直重復練習,彈奏的非常熟練,但就是不好聽,原因可能是你聽的太少,不知道樂器能好聽到什么程度,對音樂沒有建立感覺。我們常說“功夫在詩外”,不能就詩學詩,而要積累廣博的知識才能做出好詩。
-
聚焦專注力
上文提到過提升專注力的方式,如果這些方式不夠,那么就需要將專注的范圍縮小。我們有時候需要用小目標代替大目標,暫時放棄一部分內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單點突破。有時候你需要名師的指導,讓名師為你制定一個良好的計劃。
以上內容是我學習《得到-許岑 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做的總結,記?。?/p>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學點什么都會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