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曾有兩條河流先后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吳淞江與黃浦江。在歷經數百年河道變遷中發展出各自的使命,前者弱化為一條具有鄉土風味的家常河浜,而后者成長為一條浩浩蕩蕩的航運要道。
兩條河流在近代交匯于上海,而蘇州河的故事也從這里開始。
這些畫面來自導演婁燁幾十年以前對蘇州河畔的真實記錄。
古代吳淞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出海通道。1843年,上海開埠。西方人認為這條河通向富庶的江南絲織中心蘇州而稱之為”蘇州河“。英美租界先后在河口跨岸而建。
開埠后,全國各碼頭的船只都將各種貨物運來上海。外碼頭的船民到上海后,他們除了運送糧食外,主要從事建材、煙草、絲、茶、瓷器、棉花、熟菜、城市糞便垃圾等運輸。從此,過量的船只將蘇州河擠得如溝渠一般。
大批江浙皖贛等地移民涌入上海灘。這是近代上海首次規模較大的移民潮。在缺乏公路、鐵路交通的年代,移民們用江船來到了他們既陌生又向往的上海討生活。
在這里,他們以船為家,每日的生活與蘇州河相伴。
而蘇州河口最著名的”外白渡橋“也經歷過重重的變化。從1856年的第一座木橋開始,當時習稱”韋爾斯橋“,到1872年的第二座外白渡橋,再到1905年建鋼結構外白渡橋。
可以說,外白渡橋不止是上海的重要地標,更是見證了近代上海史的活化石。
蘇州河畔不止故事多,沿途美景更是多。以外白渡橋為起始點,一直到華東政法大學,是很好的徒步路線。
想了解蘇州河歷史,最好的去處就是夢清園。夢清園位于蘇州河南岸,宜昌路130號。
整個公園分為室內展示區、室外展示區和濱江景觀帶。
室內展示區在夢清館內,這里可以看到蘇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夢清館由原先的上海啤酒廠罐裝車間改造而成,展廳一共有三層。最有趣味性的是第二層。
夢清館第一層主要介紹蘇州河的地理位置,用模型展示蘇州河的整治成果及兩岸的風貌等。船工的雕像是不是很形象?
夢清館第二層的內容比較豐富,主要介紹了古代和近代蘇州河的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多媒體劇場、大型鏡面互動演播、三維演示、游艇仿真游覽讓我們能夠非常詳細的了解到蘇州河的歷史變遷。
夢清館第三層主要是講蘇州河的治理,大量圖片資料記錄了三次大規模治理過程。相對另兩層來說,趣味性少了很多。
離開夢清園,還可以去另一處風格完全不同的地方逛逛—M50,位于莫干山路50號,步行過去距離不到一公里。
M50是莫干山路50號的簡稱,位于蘇州河南岸半島地帶,是原上海春明粗紡廠等紡織廠房改建而成的創意園區,沿路有大片的涂鴉墻。
園區里,大大小小的畫廊、藝術工作室和手作工坊不下二十家。在這里可以看到抽象的、寫實的、水彩的、油畫的等等各種畫家的作品。
整座創意園區彌漫著濃郁而隨意的藝術氛圍,愛好文藝的你可以過來走走看看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