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做完報告其實心情并不是特別好。我們小組忙前忙后,披星戴月了一個禮拜,最后卻交不出一份能夠讓領導滿意的答卷,即便黃經理重復了幾次我們小組的題目會比較難,但是事實擺在眼前,我們的確沒有做好。加上那天身體的不舒服,我難受得作嘔。
黃經理常常說一句話,“在職場里,做事情千萬不要只感動自己,沒用的。”的確,就像那天曾總和我們探討的問題一樣,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14個優培生加上二十來個老員工,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答案,但是沒有一個人說,“公司需要一個很感人的人。”我的答案不是很好聽,但是很實際,“公司需要能夠幫忙賺錢的人”。上司和領導想要的下屬,是能夠做事,能夠挺身而出,排憂解難的,而不是一個整天靠著自己“工作了多么長時間,吃了多少的苦,熬了多少的夜”去博取同情的人。
這個禮拜每天回去的時間都在晚上十點以后。我估計不只是我,可能很多人都會做一件事情,就是跟自己的親朋好友抱怨“今天加班到了十點,真的好累”云云;但其實這樣的抱怨里,多少包含了“炫耀”的成分,其實大家潛臺詞都是,你看我,工作的好認真,好負責,好不辭辛勞。但事實上這樣是毫無意義的。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叫做《不要再為加班感到自豪》。除了特殊情況,很多時候加班都是因為效率低下,在加班的過程中換取老板或上級的些許同情,以不讓自己的低效顯得那么難看。很不幸的是,我覺得這個禮拜我就是這樣的人。
工作中為什么不需要感動?我想除了它沒用之外,更是會影響理性的思考吧。就拿我們這次的報告舉例子,我們的題目涉及到了非常繁多冗雜的數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無數個數據和無數種運算,很多時候我們得出的結果都并不是最完善,或者說離真實的數據最近的,但我們總會在得出一個差不多的數字的時候,暗示自己,我們已經這么辛苦了,這個數字也差不多,如果再找數據的話又要重新再來,不如干脆就用這個吧?
的確,很多數據其實領導也不知道,要想蒙混過關也許也有那么百分之幾的幾率,但是這樣的態度是可怕的。我在讀書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很多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難過的是,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思維,但那是因為我讀的是語言文學,是風花雪月的東西,那些東西本身就存在著每個人不同的判斷。但是職場不一樣,每一個細小的差別都會給公司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如果總是在這種事情上走馬觀花,不拘小節,后果將會不堪設想。
我記得寶哥在加速營剛剛開始的時候和我說過,在工作中,感性和理性是同樣重要的。誠然,與人交際、心態控制等諸多方面是不能缺乏感性和情商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理性還是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像“感動了自己”這樣的感性的事情,很容易寬容自己,允許自己犯錯,導致理性的思考被打破,最后釀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其實在惠州這整整十七天里面,黃經理教會了我太多太多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一直在我耳邊余音繞梁的,就是這句“千萬不要只感動了自己”。這句話里頭,最刺眼的字眼不是“感動”,我覺得反而是“自己”。說真的,在進入職場之前,在還是學生的階段里,我們總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我們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最核心的部分,無論做什么事情,最根源的都是忠誠于自己。我們并非沒有遇到過“感動自己沒用”的事情,就比如說高考。但是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我們都會適當地欺騙自己,也從來沒有人齜牙咧嘴地點破。事實上,“自己”終歸是社會運轉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形容成一個零件,只有你能保證永遠高效無差錯的運轉,才能繼續在這樣的規則里生存下去。我們太習慣無限放大自己所做的任何努力、付出或是其他,但那些東西,根本是孤立存在的。
“不要感動自己”,或許是很“職業化”的一種心態了吧。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多天,乃至到現在依然有很多迷糊不清的部分。我對它陷入了深刻的思考,希望自己的理解與轉變是對的。感謝黃經理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