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節奏是不是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越來越快的呢?
走在路上,行人低頭玩手機匆匆的走過,漠視了那因四季而改變的街景;
去到醫院,總想要最快速度掛上號,掛了號之后,便希望最快速度的看醫生;
看一本書、一篇文章,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希望能做到每日1本或者每100天N本來標榜自己;……
仿佛大家都很趕,匆匆的相遇、匆匆的離別、匆匆的做一些事
然而人生是一條單行道,錯過了便是錯過了,不可能重頭再來,重頭再來只存在文學中、影視中;
那在如今越來越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我們能否嘗試去過一個慢節奏的一天、一周、或者更長的時間?
答案是肯定的
那慢下來的生活是否就意味著沒有效率的生活呢?
在我看來并不一定。
就如總是會有人問:到底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啊?
在我看來答案是一個大家都聽說過的:更多的閱讀啊,讀的越多,速度才會越快。
曾經的我會不屑一顧這個答案——誰不知道啊,我想問的是有沒有捷徑啊!
但是一直再找捷徑的我,并沒有找到自己自認為的那條捷徑,反而浪費的時間,一直在閱讀的門口徘徊著。
才發現,原來我以為的最笨的辦法,其實才是最有效的:對,最開始閱讀的時候,的確會慢,隨著閱讀的多了,積累多的,反思多了,閱讀的速度便會提升;就如同高三的時候,每天都得做5-6篇的英語閱讀,每篇400字左右,堅持了一年的訓練之后,那閱讀的速度是如今的我達不到的;但是回想一下,那不就是“長期”的效果嗎?
每天堅持做一點一點,雖小,但是在一個長的時間跨度里面,這一點點的小都能轉化為不可忽略的大
只要給耐心,每天做下去,便會有一個unbelievable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我的朋友跑得很慢,就像烏龜那樣子一步一步的走;而我以前每次都得等他,我驕傲的認為自己有小聰明;曾經約定從2017年開始,每天都記錄1000字的所思所想,對于我,這個約定早就九霄云外了;而他居然做到了,每一天都有記錄,當他把他的記錄拿給我看的時候,那個厚度讓我十分吃驚,而且漸漸的發現別人已經追上來了。
活生生的例子在身邊,給我證明:慢慢來,比較快!
在這繁雜的生活中,適當的慢下來,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能細細品嘗到生活的味道,而且并不一定沒效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