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學生時代,我一直羨慕著電視屏幕里,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中國小孩子。那時,我想,能講得出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為了能講好英語,我努力學習英語,雖然英語成績還算可以,但在英語口語上很啞巴。等我上了大學,我總算有大把時間用于支配我的英語學習。
在每個風和日日的午后,我拿著大學英語課本在校園里的核桃樹上大聲朗讀,那時,對于課本中的語法和單詞,我都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了!
我一直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走出國門看看世界的樣子,期待著我也能夠用一口沒有口音的英文麻利得與老外交流。
總之,在大學我做了許多嘗試和努力。可能是方法不當和持續性不強的原因,學了很久的口語,卻很少能夠得到突破。畢業那一年,我和其它同學一樣,雖然順利過了四六級,但是仍舊講不好英語。
畢業以后,面對平凡麻木的工作任務,我又激發了自己藏在心中多年的英語夢想。報了一家機構的口語培訓課程,一得空就練習口語,聽英文口語對話,努力了一陣子后,因為工作上的調動,后來學習語言這事又不了了之。
面對自己在英語上付出了許多的財力和精力,卻還是說不出口,我徹底放棄了!
時隔兩年,有一次在得到聽許岑老師的直播課講到學習英語的目的性要很強才能學得好。我反思了自己多年來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一直處在一種幻想中,想象著有一天能夠用到,但是現實生活的情境中,永遠用不到!于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力無法持續,學習產生的反饋不強,久而久之,就放棄了!
曾聽人說,一個學歷才到初中的中國人因為工作原因去了美國,剛剛開始語言障礙讓他一路磕磕碰碰,但之后與外國人接觸多了他就自然而然得融入了美國人的生活,現在語言溝通已經不是問題。這也說明了,學習英語特別是口語,孤軍奮站埋頭苦讀有時真的不及時間地點情景所能產生的效果。
有一次在廈門brt候車站上,一位菲律賓人操著一口憋足的普通話向我問路,他的中文實在是太差了,我聽半天還沒搞清楚他的用意。只見他一著急,就用英語向我問路,“how to go to wenzao station?”我一聽是英語,頓時有些緊張,情急之下也脫口而出,“get No.3 bus!”沒想到,老外領悟了我的意思,對我表示了感謝,然后滿意得離開了!
其實,從小到大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考過四六級,還在考研英語上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卻無法將自己真多年積累的語言“底蘊”給激發出來。對我來說,英語學習不再是填鴨式的讀讀背背,而是改變學習方式,利用情景將自己所積累的語言基礎迸發出來。
許岑在得到直播課上說,學習英語的目的要明確,那些建立在幻想之上的學習需求都無法成為堅定的實現目標。成人為什么要學英語,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是,為了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通過自身英語口語的增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孩子從小耳聞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