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了能夠更深的理解,我自己提問,用克氏的話來組織答案。就如同我和他老人家的對話。這樣一種形式來整理我的筆記:
——克里希那穆提:要了解生活的真理,實相,思想必須絕對單純,這種單純精妙而纖細,不追求,不滿足。
我問:為什么不追求?我們都說人當有所追求,這不是前進的動力嗎?
克氏說:“追求意味著二元對立,意味著對比。有了這個對比,你就會認同二元之一,這里便產生了強迫。總之,選擇其一,壓制另一不是嗎?
我問:我認同。就如同我追求“自己被他人認同”的感覺,所以就會害怕被排斥。同時也能感覺到這種害怕排斥的感受在禁錮著我。該怎么辦呢?
克氏說:
我們的心想要壓制什么東西的時候,才會制造出種種區分。這種二元對立影響我們的心,受二元對立影響的心,無法了解環境的意義或沖突成因的意義。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的心受到二元對立的影響,就必然會有愛、知識、社會等各方面的支配和強迫,而看不到真正的真理、愛和美。
唯有覺察,覺察到潛意識里所有糾纏的以及潛存的希望和渴望。如果我們不能完整的活在現在,這些事就會沖到前面來,阻礙你現在智慧的運作。但是覺察到這種阻礙,它就會消失。于是,可以看見環境的每一次運動,看見每一個稍縱即逝的念頭,而且是全新的看見。
我問:好吧,我體會不到這種覺察,只是我已經體會到過去發生的事情在當下對我的阻礙。比如,我此刻想跳舞,可是我會在記憶中搜索我現在的狀況中我該怎么做?我不是個舞者,做錯事可能經歷嘲笑。過去的經歷加上這些假想阻礙著我的腳步。只是,我認為生活是活生生的,我會因此快樂,或悲傷、痛苦;我會為了強烈的欲望而追逐,難道這些都沒有意義嗎?
克氏說:
苦是什么東西?苦難道不是我們的心受到損害,因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嘛?然而必須意識到這種不足給你來的依賴,你的依賴彌補你的不足,你變覺得快樂,如果失去了,你就感覺到空虛,意識便產生了悲傷。于是你就會說: ? 我失去了最可貴的東西。有依賴才會有空虛。淺薄和不足,從而產生悲傷、痛苦。 內因是依賴。
苦只是高度清晰、極度清晰的意念和感情,要迫使你承認事情的真相,但這并表示你只會接受,退縮,智慧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產生歡喜和喜悅,這里沒有二元對立,沒有分裂,沒有失落感。
各位,要警惕你的記憶,他一直在制造日益嚴重的依賴,他一直借助過去的事情產生反應,于是妨礙的智慧在現在的完整的展現。
而對于你的欲望。那是生活沒有創造的表現。我們感覺自己被迫做不喜歡的事情,雖然不喜歡,但不得不做。你受到各種環境和狀況的阻礙,無法根本地、創造的表達自我,所以必須找到出口。結果這些出口變成了酗酒問題、性問題,愚蠢而空洞。
要結束這個問題,除非你能夠了解自己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各個方面的欲望。了解這些事情所是受到的阻礙,否則生活的自然技能就會變得過去重要,成為生活一部分。
我問:我似乎能夠明白這里些道理和隱含的人性,不過我不知道如何改變?
克氏說:大部分的人腦袋就在背負著一些東西,都有“追隨”的欲望。但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背負著這些東西的時候,千萬不要說我不可以有理想,不可以有信念,這個“不可以”會制造出另外一個理想,另外一個信念,只要有自覺就可以了。強烈的自覺,強烈的覺察,這把火焰會制造一個大危機、大沖突,會自然地把阻礙沖垮。
如果可以的話,我要建議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你為什么會依照這種方式思考,依照這種方式感覺。你只有在當下的這一刻,強烈的感覺到思想和感情的運作,你的了解才會是真的。這時,就會看到思想和感情極度的精細和微妙。只要你覺察到心一直在說所謂的“必須”,所謂的“不可以”,智慧就會像黎明前花朵一樣開放出來。
———————————————————— ? ? 整理自《全然的自由》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