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閱讀、寫作、演講(說話),這三者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以前我覺得閱讀是基礎,只要書讀得好,閱讀、演講的能力自然就不會差。
但寫文后我發現,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靈感和素材,反過來,寫作又督促我們更深入地閱讀,提高了閱讀的質量。
而演講(說話)在三者中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用《怎樣寫作》一書中的觀點總結:“寫作只是說話的延續,話都說不好時,寫作就很難成型。”
所以說,閱讀、寫作、包括演講(說話),三者相輔相成,想要提高任何一種技能,都需要從三個方面同步入手。
行動營結束時,貓叔(剽悍一只貓)就分享了他關于“讀寫說”的6大捷徑,不妨一起來聽聽吧。
第一招:問題讀書法。
問題讀書法,帶著問題讀書,沒搞懂問題再去翻書。——剽悍一只貓
讀一本書,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為了解決怎樣的問題?
我經常說:目的不同,我們做事的方式也會大相徑庭。
如果你閱讀只是為了陶冶情操,就不妨趁天氣好的時候,一邊曬著太陽一邊感受書中的美好。又或是某個陰雨天,窩在家里沙發上仔細聆聽一本書。
但如果你讀一本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當下的某個問題,就不妨聚焦重點,以解決問題為第一要務,其他內容可以適當舍棄。
月初時,我寫3月份的收獲總結就發現自己復盤的能力不夠。文章的框架看似不錯,但可復制性就很差,借鑒的意義不大。
于是,我就帶著“如何更好地進行個人復盤”的疑問去搜集相關的書籍,最后買了一本《復盤+》,前天坐火車時一口氣讀完了此書,總的來說,有點失望,并不是說這本書不好,而是和我想要解決的問題關系不大。
整本書將更多的篇幅放在如何進行集體的復盤,講了大量頂級企業的故事,個人復盤的內容少之又少。
快速閱讀后,我將自己能用的知識摘錄出來,又重新讀了一遍。最終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總結了一套新的復盤模板,現在還有點亂,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調整,下次就和大家詳細說說我的復盤模板。
第二招:分享讀書法。
自己搞明白要求太低,對自己更高的要求是去教別人,不斷分享,給他人帶來價值的同時你的個人品牌也在增強。——剽悍一只貓
教才是最好的學!
為什么我們看一本書的收獲很小,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我們以為自己看懂了,其實只是淺嘗輒止的了解,根本沒有深入思考過。
而分享則會督促我們認真思考一本書的思想、框架和邏輯,正是這個思考的過程幫助我們真正體會到這本書的精華。
寫作算是分享的一種常見形式,有人問我:寫作到底帶給你什么?
我說,它幫助我將思考的過程由無形化為有形。
當那些文字真真實實地呈現在我眼前時,我便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思維上的漏洞,邏輯上的不合理,也正是在那一次次的反復修改完善中,自己的認知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第三招:死磕讀書法。
找一本特別喜歡的書,文章感覺就是你想寫出來的,反復琢磨,你先讀2遍,認真領會意思感受表達,朗讀一遍,手打或手抄一遍。
一本好書,讀一遍豈不是可惜?
所以,每月我都會在書單中加入1-2本讀過的好書,這個月就打算重溫一下紀元老師的《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同樣,一本書只是讀也太浪費了,遇到一本好書一定要反復琢磨,從框架到邏輯,從標題到內容都要仔細鉆研,領會作者的意圖。
當然,貓叔還提醒大家: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不能夠到最后完全模仿別人,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更好的別人。
第四招:分析閱讀法。
領會意思,看到好的內容分析如何寫得好。如果你認真分析了50篇、100篇,我相信各種方法、框架、套路你都有了。——剽悍一只貓
這有點類似死磕讀書法,但個人覺得更側重強調規律的探尋。
經常有文友問我,如何提高自己文章的閱讀量?如何讓自己的文章登上首頁推薦?如何排版?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去看那些爆款文章,看那些你覺得優秀的文章,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版,怎樣構思的,通過大量的分析后總結出規律。
就比如我們常說人民日報夜讀欄目的文章規律就很簡單,一個正能量的主題,文章框架基本都是3個故事+1個總結。
第五招:修改寫作。
堅持寫,每周打磨一篇,打造代表作。
很多寫作的朋友經常熱血沸騰的說自己要堅持日更!我非常佩服這樣的作者,但也替他們捏一把汗。
我不知道別人寫一篇文章大概多久,我自己最少也得4個小時,這還不算閱讀、制定框架的時間。
閱讀和寫作一樣,都不能只追求量的多寡。你讀10本書,不知道如何運用,就等于沒讀。
你寫10篇文章,甚至是100篇文章,不能說沒寫,但很可能這些文章的閱讀量加起來還不如別人1篇文章的閱讀量高。
貓叔說: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簡潔是一種美德。
雖然只是一句話,但它帶給我的震撼不亞于整場分享。
以前我總認為一篇文章,尤其是干貨類的文章,寫得越多就越好,就越能讓讀者看到你的用心,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會讓很多讀者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進而選擇放棄閱讀。
同樣一個道理,好的作者可以一句話搞定,而一些作者卻需要大段語錄的反復啰嗦才能講清楚。
我覺得這其中的差距就是認知水平的差異。因為思考的不夠透徹,所以語言表達就過于冗雜。想要有所改善就必須從認知的角度進行突破,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必須面對!
第六招:走向線下。
走向線下。線上分享未必意味著你的能力真正的提升了,線下提升能力的同時結交朋友、變得自信和自然。——剽悍一只貓
最后一招就更多針對說的能力。
去年,自己做了二十多場線上的分享,最大一場分享參加的人次累計突破5000人。
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時候,一場線下的分享將我打回原形。
因為線上的分享躲在屏幕后面,按照提前寫好的逐字稿“念”就可以,但線下分享就不同,你眼前有幾十雙甚至上百雙眼睛盯著你。
這時候,掌握必要的舞臺演講技能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方向,推薦大家可以看看《TED演講的力量》這本書。
今年我有一個目標:至少準備5場線下分享,昨天剛剛在學校給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一點大學的經驗教訓,算是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
以上就是基于貓叔分享的一點感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用時間釀酒,插畫:sophiequi
專注個人成長、時間管理類文章分享。新書《丟掉玻璃心:別讓壞情緒控制了你》已上市,轉載請私信。
如果喜歡本文,別忘了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