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那舊知己最后變不成老友,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月上柳梢頭,人約熄燈后。室友睡不著覺,跟我們痛訴她閨蜜不理她,頗有一種被男朋友拋棄后歇斯底里的架勢。眾人皆隨聲附和,柔聲安慰,然后各自陷入沉思。比如我,想的就是一年前我跟好朋友鬧崩,好幾天食不知味,時時刻刻盯著手機看她有沒有給我發消息。一連幾天之后,我開始懷疑友情,質疑人生。很顯然,如果不理我室友的不是她閨蜜,只是一個點贊之交的同學;跟我鬧崩的不是我朋友,只是一個插隊買票的乘客,我們不會這么難過。
雪下得那么認真,為什么我們總是被朋友傷的那么深。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這句話可能是繼“關你屁事、關我屁事、多喝開水、重啟試試”之后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第五大神句了,但被廣泛使用并不能說明這是廣泛適用的。
我以前有個閨蜜,默契到在互不溝通的情況下也能做到思維同步,甚至在同一時期失眠,在同一個晚上做相似的夢,經常她一個短信我就從床上爬起來去樓梯間陪她聊到后半夜。大三我自己搬到學校外邊住,有一天為備戰期末考復習到頭痛,剛要小睡一會兒,她一條微信發過來說她心情不好,哭了,需要人陪。我像以前一樣,二話不說起床去學校找她,陪了她一下午。過了幾天,我租的房子隔壁裝修,聲音太大,去教室學習的話沒人給我看著筆記本電腦我又不能中途上廁所,所以給她打電話問她我能不能去她宿舍復習。她說“也行,不過宿舍桌子上沒地方,我自己在床上復習好好的,你一來就擠了”我說了聲那算了,掛斷電話,沒再聯系她。
這不是情分或本分的問題,也不是付出該不該求回報的爭論。我幫你的時候心甘情愿,不是以要求你回報為前提的,這沒問題。但我為什么幫你?一是因為我在乎你,不想你不開心,希望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都在。二是因為這是我美好生活架構的一部分,兄友弟恭,互敬互愛,大同世界,從我做起。可你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出這樣的反應,一方面,讓我覺得自己交友不慎,從有soulmate的天堂一下子跌倒了孤家寡人的深淵,引起我對自己的眼光以及與人交往模式的懷疑。另一方面,你破壞了我對美的向往,就像一個恐怖分子炸毀了我的精神殿堂,就像一個野蠻政客破壞了感情世界的文明公約,導致了我對未來和諧構想的絕望,并且很有可能造成我再也不會用心對待朋友的惡劣后果。別以小人之心把這種傷害狹隘地歸結到被傷害者要求“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上,我們又不是做賬呢,而且感情賬戶永遠不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然我問你,你父母罵你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能安慰自己“就當聽狗叫”了呢?因為親人跟路人不一樣,因為那些能輕而易舉傷害你的人都存在于你對未來的規劃和設想中,所以他們傷害的不只是你,而是你的感情和你的人生。
友情可以不斤斤計較,可以不來兩肋插刀,可以不知恩圖報,但我需要你跟我三觀相符,有對待“朋友”該有的關懷和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