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改變信念,改變人生
事實:同樣的刺激,不同人的反應不一樣
事實:不同的刺激,同一個人的反應也不同
我們就像一盞燈,按一下按鈕,就進入自然反應
嘲諷的是,每個按鈕都有一個**蓋子 **包圍,你自己常常看不到。你沒法打開蓋子看那個按鈕,但是別人卻可以看到你的內在按鈕
02信念的價值
我們了解信念之后會有四個發現
- 未來的行為都是由信念決定的
- 理解信念后不會被別人控制
- 改變的速度幅度提升
- 你的各種類型的問題都可以被解決
永澄老師說了信念帶給他的價值
- 擺脫情緒的困擾
- 找到問題的關鍵
- 反思能力會大幅度提升
- 究竟應該在哪些點上做積累
- 內在自我可以不斷呈現
信念的概念是什么?怎么學習?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學習那些大概念,老師舉例“時間管理”很多人上了幾節課就以為自己會時間管理
學習大概念的三個要點
- 道術器用認知層次模型
- 身心腦靈
道術器基本都是腦的層面的概念,可是我們的很多概念是來自于身心體驗,精神狀態。去掉了身心靈頂多只能獲得20%的真諦
- 自我關聯
學了道,就用各種各樣的術進行關聯,學了術就用各種用來關聯,你的關聯越多,你掌握的越牢固
信念是個盒子
你的大腦里有很多盒子,盒子的可見性分為兩種情況
- 你不知道盒子的存在
- 你知道盒子,而且知道按哪個按鈕盒子會有什么特定的反應。甚至你可以把盒子換掉
很多人覺得成長很費力,其實我覺得成長一點都不費力,你只要把盒子換掉,就會發生巨大改變,換了人間
所以問題來了,信念是改變的第一步,而首要的就是怎么保證自己能看到自己的盒子。老師教給我們三種方式,從易到難
1、語言層面識別(如果....就.....;你別說了,反正就是這么回事;)
2、情緒和身體感受識別
3、從潛意識中識別(可以通過訓練獲得)
我們在說成長系列,就只談語言層面識別的方式
第一種:硬性判斷模式
常見話語:你不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這件事情沒必要,必須要這樣,這個事情不應該這么搞
特點:在選擇之中收到了限制,本質上是掉入了“三坑四毒”(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值得;不敢夢想,不敢沖突,不敢挑戰,不敢犯錯)這個信念一出,你的選擇就受限制了
常見詞組: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應該/不應該,不得不/必要/不必要,這些都是在傾聽技術之中,你不要說話,就只要在這個場合去聽一下他們的話里面究竟用了哪一個詞來局限自己
03 信念來源
我么經常會算一筆賬: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其實我們都是投資收益的計算者,有的人是研究,有的人是自然模式。奇怪的是——**很多人在計算投資收益的時候會忘記了時間這個因素 **
怎么會有這么一個東西,只要你開始投入一定成本,每個小時、每一天每一年都會給自己帶來回報。這個東西就是信念,這個周末我才發現了這點。我們還打算開發一個課程,專門去改寫一個人的信念。
前面提到了 硬性判斷模式第二種模式叫 系統映射 簡單說就是認為一個范圍內的東西對應另一個范圍內的東西,常見的中文用詞“是”你們是超級牛人,你們是抓瞎,那個人是左派。那么這種映射的本質是什么——確定一件事的意義。我們分析這種系統映射一定要和邏輯層次結合起來。
事實上人活著會不斷遭受別人的攻擊,比如身份的攻擊,能力的攻擊,價值觀的攻擊,愿景的攻擊。與之相伴的是很多人對自我攻擊,掉進了三坑四毒。
第三種叫做 前因后果 模式,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責任、后果的轉移情況,舉幾個常見的用詞
....引起了 如果......就
......結果 ? .....使得..... ??因此.....
....終將,終于。。。。 .....造成的。。。。...的原因,只有....才....
第四種模式是 關注結果 以一種極其肯定的詞語對結果進行描述,比如他不行,我輸了。
04常見的負面信念
我們經常會感覺大腦里面會有沖突,是因為大腦相信的東西和不相信的東西之間互相沖突。而這里面就有負面信念夾雜其中,永澄老師從身份層面和心理層面講述了常見的負面信念
身份層面
三坑四毒,三坑是可能性、可行性、資格感的限制,這里本人想特別提下資格感,我進場會有這種想法,明明身邊有大牛,我會對自己說“老師我想去找你,但是你太忙了我怕打擾到你”其實這就是一種資格感的限制。四毒是不敢夢想,不敢失敗(常常有自我攻擊)不敢突破(對系統有認同依賴感,待在舒適區。解決方法就是讓系統倍增,擴大邊界,對自己的期待也加倍)不敢沖突(其實我們在工作中要得就是在沖突中更好溝通,求同存異)
心理層面
三大限定性信念
- 絕對化要求(認為別人就應該像自己所期待那樣,也叫做應該的暴君。這種絕對化需求一般都會伴隨著卓越性情緒,認為自己比別人好)
- 過分概括(上綱上線,從一件事情去評價一個人的身份,比如小王今天遲到了,小王是個不誠信的人)
- 要玩完了(其實問題都可以被解決)
那么這些負面信念我們用什么正面信念去解決呢?老師給出了兩個信念大法“白兔愛肥鵝”“排毒潤膚霜”
解決問題時的正面信念——btafe
best——我已經做到了當下最好的情況了
three——任何問題都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解法
abundant——我的資源極其充沛,只要肯張嘴要
flexible——我可以靈活的更新我的做法,達到最終目的
effective——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處理情緒問題的信念——pdrfs
permission——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和傷害你,除非自己愿意
difference——你的與眾不同是因為你允許他人的與眾不同
rich——你擁有一切幸福和快樂
fortune——過往的經歷究竟是財富還是包袱由你來決定
starup——改變從信念開始,你把你相信的東西改變了就變了。
妨礙成長的信念
在直播的結尾,老師還列舉了妨礙個人成長的常見信念
- 喪失:因為沒有深思和勇敢面對,喪失了學習機會,沒法提升
- 停滯:我現在已經很好了,我應該知足,我們好好過日子
- 限制:我不應該,我不允許
- 推卸: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憑什么他們....這事情就是錯在他們
- 不可控:這是天意啊,我天生就不愛跟那種人說話,我這個性格改不了的
- 無資格感:平平淡淡就行了,你怎么能跟他比,你也不照照鏡子
- 自負,死要面子:就算你方法對了,我也不稀罕你。你就是做成了,就你這態度我也不鳥你
05 信念的自洽
到這里我們還沒有完全給信念定義,這里我給出五個定義
判斷
信念是一種判斷,判斷來自于世界在大腦中的投射,判斷是主觀的,主觀就不是事實,是基于某個標準的,判斷=自以為
解釋
信念是一種對結果的解釋,解釋是各式各樣的。
資源
信念是一種資源,你相信它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你就可以把信念拿過來用。有些人認為光說不練假把式,有些人認為應該大腦中整體演練一遍再投放方案。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信念做事情
情緒背后的原因
有情緒是自我改進的觸發器,情緒=現實-期待,期待就是一個個現實組合的。
常模
常模效應,識別世界的一種經常的模式。這種常模是堅不可摧的信念構成的,它的壞處就是容易路徑依賴。常模是幫助自己找到“驚訝”(老師說,一旦你很吃驚,他就會拿個本子記下來)常模帶來吃驚,吃驚消除傲慢。
06信念的來源
信念都是真的嗎?還是只是你相信它?
這節課老師從身心腦靈和感受—觀察—學習—反思的途徑去說明信念的來源。
首先我們看到聽到聞到品嘗到的東西一定是存在的嗎?請看看三體2中開頭那個女巫的故事,歌者的二向箔的故事,如何用一個中子把銀河系拍扁成一張紙。你就會明白
我們感受到的東西都有維度的局限性
我現在牙特別不舒服,我不想碼字了。當引入一個新視角后比如腦的層面,靈的層面,你的“牙疼就不能碼字”的信念就會被更新
感受
或者說是經歷、試錯,會形成你的信念。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又比如有些人堅信世界上是存在很大問題的,結果世界真的送給他很多問題
觀察
觀察別人的做法,也會形成自己的信念
學習
這個可以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我們從小被社會、被家長、被朋友、被權威人士都在灌輸各種各樣的信念。我們是否都有批判性思維去審視這些信念呢?
反思
教練技術里面有三洽,具體三洽是什么,就得看老師文章了。直播里也沒講。只是舉了一些例子
老師,我這個人最懶了----在通往最懶的路上你怎么一點都不懶呢
我就是個無可救藥的拖延癥患者----怎么在當拖延癥患者這條路上你這么果斷呢
(私下覺得這兩個例子怪怪的,本人覺得怪怪的,那也是本人的信念)
07信念解綁術
要解綁一個信念,首先要看見/識別那個信念
什么契機最容易開啟信念識別?
- 不爽、亢奮的情緒
- 敏銳發現自己說了負面的詞語
- 發現自己很弱小,很無助
解綁話術:你真的相信它就是這樣嗎?
有些信念牢不可破,被綁定的嚴嚴實實,我們解綁并非很容易,需要持續刻意訓練,老師講了一個案例,并說明了他的訓練方法——無限制抽離的“感知位置訓練”具體訓練方法
- 找一張白紙,畫個方框,方框里畫個小人代表你自己
- 方框外面再畫一個你自己,這個新的自己去問方框里面的自己“你是怎么想的”
- 重復第二步,多試幾遍,抽離出來
無限制的抽離又會帶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值得相信得嘛?世界崩塌了怎么辦?老師說可以去找他,重建基石假設哈哈哈
08信念識別來源和特點
如果你對記憶有過研究的話,你會發現記憶越強,信念感越強,因為記憶跟身心聯系得很緊密
“我們教練的基本功就要從語言中識別出別人的信念,識別出信念背后的身份,普通人刻意練習的話,十天二十天就能掌握這個技能。但我們的小伙伴還可以從情緒中識別,相對簡單,你只需要問問自己:你當前是什么情緒?
平和的情緒很難識別,超出某個界限后更容易識別,情緒波動越大越容易識別
舉個例子,當你憤怒的時候,問問自己
- 你為什么要控制他人
- 你為什么相信自己可以控制他人
當你畏難和挫敗,你肯定是相信你能做好它,那么問問自己 - 你為什么相信自己能做到呢
當你焦慮,你一直相信你能同時關注好這幾件事,但是能力身份沒發展
從情緒到信念,分析步驟如下
- 現在感覺怎么樣(有一點郁悶)
- 情緒列表找郁悶(情緒列表的本質,可以在百度上搜)
- 我之所以會這樣,究竟是因為我相信了什么,才會郁悶
- 它是對的嗎
信念來自于過去,來自于過去的老舊故事。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指向過去的,都是信念。所以你需要識別出自己發生過的老舊故事
你要知道信念只想過去,影響未來。信念有時候能支持你,也可能阻礙你。你的信念自洽,哥德爾第二定律,自洽是一定有邊界的。
你可以在幕布這樣寫:信念——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