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同學分享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第一??圩?,如果第一??圩渝e了,剩下所有的扣子都會錯。有人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如何管孩子,其實管孩子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家庭教育包含了個人一生的成長和修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同事關系等。所以家庭教育是所有的教育,我們知道結婚要有結婚證,教師需要教師資格證,可是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沒有學習,沒有領證,就直接上崗,具備這樣的能力嗎?我們知道孩子該上學的年齡就送他上學,是否知道我們教育的目地是什么呢?
我們教育的目地是培養孩子的終身幸福能力!而幸福能力包括家庭能力和事業能力。幸福能力的培養包括三個成長方向:親情發展,人格成長,知識增長。這三個方向缺一不可,卻又有優先次序的:親情相當于樹根是第一位,人格相當于樹干是第二位,知識相當于樹枝是第三位。而這三個方向都是以自我成長為原點的,為什么這樣說?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想去改變別人,但很少人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是改變他人的唯一途徑!大家看過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鏡子》吧,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其中有一位家長當特殊培訓學校的老師要求他也去參加六天的培訓時,他很驚訝認為自己沒有必要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孩子,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習。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因為在我們不懂婚姻時就走進了家庭;在我們不懂教育時就擁有了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會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孩子的成長!我們一定要與孩子共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幸福能力?說說以下幾個方面:
? 一:說說親情
也許很多家長在孩子回到家后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并沒有注意跟孩子親情的連接。打個比方:假如你在在外忙碌了一天,甚至受氣,回家后你的太太只問你今天賺了多少錢,不去關心你是否很累,你會怎么想?
一個孩子說一次期中考試數學,120分考了86分,回家告訴爸媽后,他們臉色立變,爸爸讓他跪下思過,孩子不跪爸爸一個巴掌甩過來,他一下趴到地上,那夜他跪了兩個小時??墒堑诙炖蠋煾嬖V孩子家長說試卷少加了30分,還是全年級第一,回到家媽媽一把摟過他親了又親,可是孩子的小小的心冰冰涼涼。孩子說“我無法承受,這是我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嗎?”一位家長這樣說:我女兒高二時最差一次考了年級四百多名,回家后她亳不隱瞞直說了,結果她爸和我都比較生氣中午沒理她。下晚自習后,她寫了一張紙條:我太明白了,你們不愛我這個人,你們愛分數愛成績。我和她爸立刻傻眼了。
當我們跟孩子做到了真正的親情鏈接,還擔心人格和知識的增長嗎?而親情主要是在我們家庭教育中完成的,家庭教育是培根固本的教育,樹根牢固,你還擔心樹干不夠壯實,不枝繁葉茂嗎?當我們的孩子正向感覺和正向能量增加的時候,想不讓他學習都很難。所以當看到孩子回家后,可以來一個擁抱,問問他在學校有沒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當他心情不順的時候,是不愿意去寫作業的。通情達理就是先疏通他的心情,先通情后達理。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智慧的愛,獨立人格的發展更充分的時候,他的深層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會更強,成績會更好。
二:說說情緒
人格成長包括自信心,性格和情緒。如果一個人自信心十足,性格好,能很好的控制情緒(不像張飛那樣),他能不成功嗎?他肯定會是一個在社會上受歡迎的人??梢哉f,情緒是伴隨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的家庭和事業。
蘇格拉底一次接待客人,妻子為一件小事大吵大鬧,他卻淡然處之,笑著說“好大的雷霆啊”!誰知妻子越鬧越兇,竟然當著客人的面將一盆涼水潑到他身上。客人很是尷尬,以為蘇格拉底一定會發火,誰知他心平氣和地說:“我知道,雷霆過后,必有大雨”。經過這件事,妻子很后悔,決心改變自己的壞脾氣。蘇格拉底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影響自己的妻子,再次印證了改變自己是改變他人的唯一途徑!
當你要對孩子發火時,怎樣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學會覺察和接納,學會表達和轉化。當有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有情緒了,要闖紅燈了,告誡自己及時暫停。接納不是忍受,世上所有的不開心都是源于不接納,只有接納才能使自己開心。表達是要正確的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很多孩子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不會表達時,就會用哭,生氣來代替。如果不覺察情緒,一味的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想想孩子能好好學習嗎?有時當孩子受到委屈哭泣的時候,父母會說:男子漢哭什么哭,不要哭!還是一句歌詞唱的好: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哭也是一種轉化情緒的方式。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就抱著他,讓他安靜的哭個夠!比如當有情緒來臨的時候,可以做一個暫停的手勢,或者做一個轉盤(上面可以寫上玩游戲,或到房間里獨自待一會兒)轉到什么就做什么即可。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能量高低之分,轉化情緒要做到三不原則: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
三:說說自信心
自信心如何培養,其中之一就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能力從哪里來?能力從經驗中來,經驗從嘗試中來,嘗試從感覺中來。當我們感覺好的時候,就愿意去嘗試,嘗試就會有經驗,有了經驗就形成了能力。這就是能力形成四步法。
孩子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興趣的培養,培養孩子愛上學習,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歸屬感和成就感。歸屬感就是孩子有玩伴,引導孩子交朋友,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同學都歧視他,他愿意去上學嗎?走向社會后他愿意走出去跟別人進行很好的人際交往嗎?我們說宅男就是這樣的。有的幼兒園孩子剛開始上學時不愿意去,家長就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約上同伴同學,讓他們成為玩伴,相信很快孩子就愿意去上學了。很多家長說孩子上大學后,回到家第一天會在家里吃飯,第二天就跑出去找同學朋友了,如果知道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規律,家長就可以理解和釋然了。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就是要看到自己的進步,是拿孩子和自己比,從進步中獲得成就感。我們家長要放掉腦袋中的標準,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
學會對孩子肯定也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重大法寶??隙o時無處不在,肯定孩子孩子的情緒,肯定他的動機,肯定他做的好的方面,肯定他可以改善的地方。只有當孩子得到充分的肯定,他才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后,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蹦猩舆^糖果。隨后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蹦猩@訝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p>
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愿意主動去改變自己,是教育的核心目標,而肯定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我的孩子喜歡閱讀,要求在班上微信群發語音,一次讀《非走不可的彎路》,讀的是淚流滿面,他是聯想到自己出現青春期叛逆的表現發自內心的流淚。朋友聽后都說他讀的感情真摯,聲情并茂!我就會拿這個去肯定他,他每天都會堅持讀語音。
每天堅持給孩子打卡(寫日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主要是寫他做的好的方面,定會有神奇的效果。比如我第一天寫到:
1.兒子,謝謝你幫忙燒水,替爸爸分擔家務體諒爸爸的辛勞!
? 2.在空調房間里,爸爸覺得冷,你幫爸爸用被子捂腳和膝蓋,讓爸爸感覺到了溫暖!
? 3.睡覺前你還要跟爸爸瘋玩一會兒,讓爸爸體會到了溫馨和快樂!真希望你慢慢慢慢長大,我們好多一點瘋鬧!
當他看到我對他的表揚后,非常高興,當天晚上是破天荒的準備好第二天上學要穿的衣服,要知道原來早上起床是要我們幫他找的。接著第二天我又寫到:
? 1.對自己上午的考試充滿信心,老師問還謙虛的答說還可以。晚上回家對自己一天的考試做了總結,自信心比較足。
? 2.中午說看會兒手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力大大增強。
? 3.堅持每天閱讀,且充滿感情和力量。
? 4.晚上很高興,在家打籃球和羽毛球,把兩個花盆從高處打翻落到地上,花盆基本上完好無損,是因為你高興的情緒感染了花盆使沒有破碎。我想到了《水知道答案》的實驗很有道理。
? 5.晚上睡覺前主動找好自己上學要穿的衣服,真的是第一次這樣做,你長大了!
本來孩子晚上在家要打籃球,把花盆打落到地上,他媽媽是很生氣的,我寫的是因為孩子高興竟然感染到沒有讓花盆破碎,孩子看后還挺高興的,當天晚上打籃球時格外小心。也還是玩手機并且超時,問他要時,他不生氣,還會怪怪的說一句“控制不住我自己”,讓我們苦笑不得。允許孩子犯錯誤,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只要家長用心,每天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一定可以找到他值得肯定的地方。通過對孩子表現的打卡,孩子也特別喜歡看每天寫給他的話,心中充滿了力量,整天樂呵呵的。當一個人心情好的時候,他感覺是幸福的。
四:說說什么是真正的愛
一個犯罪分子劫持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時,孩子嚇的大哭,警察與之周旋,犯罪分子就是不肯放過孩子。后來來了一個心理學家,要求用他自己來換孩子,犯罪分子想劫持一個孩子要比劫持心理學家要容易的多。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警察只好緊密布署,后來開槍打死了犯罪分子。當圍觀的人群和記者準備上去看孩子時,心理學家大踏步地跑上前去,把孩子高高的舉過頭頂,對孩子說:“你做的太好了,演習結束了”!孩子有點茫然,心理學家說,為了讓你在這次演習中表現的更加自然,所以提前沒有告訴你。周圍的人明白了心理學家的意思后,人們都只字不提,包括第二天當地的媒體也是一字不提,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作為父母,我們真的懂得愛自己的孩子嗎?溺愛當然不是愛!真正智慧的愛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第一,無條件。有些愛是有條件的,例如“如果你聽話按時寫作業,我就愛你”?有條件的愛,它就不是愛,而是交易。換位感受一下:先生對太太說,你把家收拾干凈,我就愛你;太太對先生說:如果你掙很多錢,我就愛你。你感覺到愛了嗎?
第二,有界限。無條件不等于無界限。哪些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昵?我們是在支持孩子做好自己,還是在替代孩子。不懂得界限,便異化成了溺愛,溺愛等于害。沒有原則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原則是傷害!
第三,充足的精神滋養。孩子心中最渴望的,不是父母辛苦賺錢,給她們更好的物質條件,而是停下來驅散疲累或放下手機,陪伴她們輕松玩耍。第四,恰當的物質體現。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大多數孩子都不缺乏物質的滋養,不能讓孩子索求無度。我們所有的家長無疑愛孩子的,但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體會不到愛,愛,不要愛在心口難開,愛,要大聲說出來!用我們實際可行的行動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五:改變自己,影響孩子
“控制不了環境,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換句長話,改變不了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改變不了孩子,能改變的只有自己。通過刻意訓練,改變自己是大概率事件”。世界最著名碑文這樣寫到: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改變自己是改變他人的唯一途徑。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學會愛自己、不斷成長與學習;而不是盯著孩子的一言一行、費盡心思去“改造”孩子。
留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么?是錢嗎?是幾處房產嗎?不是,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幸福能力的人!當小孩具備和擁有幸福能力的時候,還不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