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看到這個標題,或許你已經把我當成標題黨了,沒有關系,我不會介意!
不介意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有多高尚,而是因為我知道,當你讀完全文之后,一定會有理智的評判!
費話不多說,今天要說的就只是這張。
這張圖很簡單,簡單到你用2秒鐘,就可以讀完;可是我覺得她簡單到不簡單了,透著魔性,讓我不得不用一個故事來解讀。
故事的主角叫阿信。阿信一出生就被家人丟棄,從小常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時間過得很快,阿信長大了,他很勤快。村里人的大小事,只要有人開口請他幫忙的,他都會盡力而為。
這一年,正值收獲季節,村里稻谷豐收,家家戶戶都忙著收割。阿信得知村里的地主因地多而缺人手,就主動跑去幫地主收割稻谷了。
由于阿信實在勤快,一個人頂兩三個人用,地主對阿信很是滿意,就把前幾天親戚結婚剩的喜糖全送給了他。
拿到喜糖的阿信當然很開心,可是他心想:這么多喜糖自己一個人絕對吃不完,村民們都忙著收莊稼也很辛苦。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果把喜糖溶成糖水分給大家喝,幫大家補充水分和糖分,大家肯定很開心。
果不其然,當阿信給村民們送去糖水,村民都樂開了花。
接受了阿信好意的村民們,為了感謝阿信便把收割莊稼的稻草聚集起來一并送給了阿信。
這么多的稻草阿信一個人用于生活煮飯取暖,燒個5年也燒不完啊。那么稻草還有什么用處呢?
阿信從村民口中了解到,原來在村子不遠處有個驛站茶館,作為商人馬幫運輸的休息處。經過了舟車勞頓,馬又累又餓,喂養馬匹的糧草是商人最擔心問題。
知道了這種情況,阿信就扛著村民送的稻草去了驛站,主動把稻草送給了馬幫的鹽巴商販。
馬幫幫主見阿信樂于助人又肯吃苦,就回送給阿信一些鹽巴。阿信抱著一袋袋鹽回村了。
阿信知道能有這些鹽都是因為地主送的糖。得人恩果千年記,阿信就把一部分鹽送還給了地主,而剩下的一部分就低價賣給買不起市面價格鹽的村民。
阿信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有了積畜。
阿信心想:我出村去了次驛站,就幫村民獲得便宜的鹽,還讓自己賺了點錢。如果跟著馬幫去城里,或許會有更大的收獲?
懷著這樣的抱負,阿信請求馬幫幫主帶他去城里。
幫主見阿信可靠上進,便一口答應。
到了城鎮的阿信發現城鎮里的人都很愛吃青棗。
不貴又營養的青棗這么受人的喜歡,成熟期又和莊稼成熟期錯開,收割完莊稼后就可以摘青棗,如果讓村民們種植青棗肯定能增加收入。
于是,阿信就回到了村里,繪聲繪色地向村民們講述了自己在城鎮的所見所聞,并提出了讓村民與他一起種青棗創收的想法。
村民們一聽,都覺得這個想法可行。
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和響應后,阿信更有干勁了。
阿信很快回到了城里,找了幾家水果批發商和小攤販交流,想把青棗以較低的價格賣給這些商販,很快得到了商販的認同。
可是令阿信頭疼的是: 他既沒有地種青棗,又沒有錢來買青棗樹苗,更沒有錢來請幫手。
得知阿信的煩惱,村民們主動提出幫阿信種青棗,等阿信賣出后賺到錢再還他們。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他們信任阿信。
解決了貨源和渠道的問題。運輸問題如何解決?
阿信找到了帶他去城鎮的馬幫,他把自己的抱負和村民的幫助告訴了幫主,希望幫主能幫個忙,先幫他把青棗運到城里,賣了再給運輸費。
幫主本就對阿信有好感,一聽他這么說,更堅信自己沒有看錯人,便答應了。
萬事具備,只欠青棗成熟。
而阿信也沒有辜負村民和幫主的信任,收獲的季節,青棗很快銷售一空,大家都賺到了錢。
就這樣過了幾年,憑借青棗生意,阿信累積的資金越來越多。
喝水不忘挖井人,阿信覺得他能有今天都是因為村民的幫助與信任。想著為村里做點什么?
村里之前窮,是因為村民懂得少,信息知道少。
這幾年,阿信弄清了一點:知識就是力量,要致富,先教育。
于是,阿信回到了村里,請了位城里的老師,開辦起一座私塾,并答應村民,凡是到私塾讀書的孩子畢業后他都會帶他們去城里發展。
聽阿信這么說,村民們都爭先恐后地送孩子去上學。
幾年過后,阿信帶著這些孩子去到城里,努力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骨干。
手下的人才多了,精了,做任何事都能比別人想得廣、做得深,阿信的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了!
故事很簡單,就這樣不起波瀾的完成了。
你我無法解讀阿信在人生的每個轉折點中所經歷的痛苦、掙扎,正如你我不喜歡面對現實中的種種不堪。
但是你我看到了阿信最終所達到的人生高度。如果時間可以穿梭,阿信或許就是現在的“馬爸爸”。
他們的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高深,而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軌跡完全映照了這張魔圖。
他們的一生,一直在不停的升級著自己的認知、從未斷過累積信任,在每一個關鍵時刻他們總能以“探索” 歸0的心態,去融入不同的群體(可理解成社群),打成一片。
最終把他們頂到高峰的是: 他們能夠在無序的社會運轉中,找到規律、找到人生的支點,用他們的金箍棒“杠桿”和的72變法碼輕松疊加,撬動未來!
此時,你或許會感嘆,感嘆自己的高度,感嘆現實的種種不滿!
但是你別忘了,如果把你原本擁有的“興趣”用“魔圖”透視,再加上你的信念和堅持,你的人生就會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