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最近幾個月,很多車商在多家媒體廣泛宣傳油車降價的消息,宣傳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車商發傳單,有的車商在網上宣傳,有的車商利用視頻進行宣傳,油車降價的消息因此迅速蔓延開來,大有一發不收之勢。
這些車降價幅度之大令人咋舌。如果說一部分庫存車出現了大幅降價,比如說某合資品牌的車從12萬降價為6.5萬元,這還情有可原,畢竟是五年的庫存車,按輪胎的周期六年來計算,消費者買到手之后不長時間就需要更換所有的輪胎,同時機油,防凍液等各種油類也需要更換。除此之外,這車為什么會成為庫存車?在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的三大件方面,是否具有先天缺陷也不得而知?但是從外表上看,這種庫存車的價格確實誘人。
除了庫存車以外,新車也加入了降價行列。某品牌的某系列的油車前幾年價格是9萬元上下,最近一段時間也大張旗鼓地開始做廣告:絕對新車,全國統一價,一口價為5.99萬元。這樣的明碼標價,而且是數字說話,它的準確性毋庸置疑。至于大幅度降價的原因,那可能與當今人們的收入變化有關。換句話說,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比較有局限。
降價這招果然有奇效。這家品牌的油車銷量大增,買車的人也在陸續增多,小李也為之心動,后來成為了買這種車中的一員。
小李本以為交上去5.99萬元,當時就可以提車,但是令他意外的是,事情遠遠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小李來到了4s店,說明來意。自己想買低配車,問最低價是多少。那意思在5.99萬的基礎上能否再次打折?硬實是買賣倆心眼兒。
不料對方的回答是最低價為6.29萬元,明明是白紙黑字寫的5.99萬元,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對方又補充說,如果全款買車,車價是6.29萬元;只有分期付款才能享受5.99萬元,至于為怎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后來小李說,分期付款需要消費者增加利息這一塊。這樣一來,4s店就會相應的增加收入,銀行也同時獲益,銷售人員也拿到了更高的提成。
小李聽到對方的解釋后,當場就不高興了:“你們明碼票價,然后又坐地起價,不行,我要投訴。”
然后小李打了投訴電話,該品牌的客服回答:“人家讓你分期付款,你自己不做出這種選擇,當然就享受不到5.99萬元的價格了!”
一氣之下,小李馬上投訴了這個客服。小李的態度是這樣的,之前沒有考慮過這個品牌車,看到心動的價格以后自己去了一趟,竟然被這奇葩事給整蒙了!作為一個大品牌的車企,怎么能縱容4s店隨意報價,而且言行不一?既然你說5.99萬元不賺錢,那你為什么還如此標價,你這么做還有誠信嗎?”
小李的投訴沒有得到回復,但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夠得到理解和同情。
小高的經歷與小李相似,他也是看好該品牌中一款車,因為沒有現車,所以他當時沒有買到。后來也是這家公司的客服在微信里說先等一下,今年會有大活動,能便宜更多。但是后來報出來價格之后上漲了5000元,客服解釋說,之前是經銷商做活動,現在是廠家直接降價,要想得到實惠,還得問經銷商是否會有活動。
后來小高問了經銷商,那邊回答是漲價2000元。小高說之前不是這個價,你們怎么能隨意漲價呢?對方回答說,你可以過來面談。小高一怒之下去了另一家4s店,當場就買了別的車。
降價之后,買車人買車的時候就大可放心嗎?其實不然,市場變化莫測,買賣之間存在著諸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