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 ? ? ? ? ? ? 李白的故事

? ? ?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而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清新顠逸,雄奇奔放,閃耀著浪漫主義色彩,《幼學》上稱贊他是錦心繡口,咳唾隨風生珠玉,李白會寫詩也會喝酒,我們一般人喝多了喝醉了,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昏昏沉沉,鼾然大睡,二是狂吐不已,酒氣熏天,三是酒后無德,瞎說亂鬧,李白喝酒后,思維更加活躍敏捷,筆下的佳詞妙句像泉水一樣咕咚咕咚直往外冒,所以,歷史上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美譽,這叫喝一分酒有一分的才氣,喝十分酒有十分的靈感。

據(jù)傳說,李白小時候讀書也貪玩不用心,還逃學,一次又沒去學校,來到一個灣邊,看見一老大娘在石上磨一根粗鐵棒,李白感到很奇怪,便問老大 娘磨這干什么,老大娘后擦擦臉上的汗,笑笑說,做繡花針呢啦,李白想,鐵棒那么粗,繡花針那么細,哪年哪月才能磨成針,于是現(xiàn)出難以置信的神態(tài),老大娘見他如此,說這有什么奇怪的,只要功夫深,鐵棒也以能磨成繡花針,李白聽后,深受啟發(fā),大有感悟,覺得讀書也應如此下功夫,自此以后,他發(fā)奮苦讀,諸子百家,四書五經,天文地理,異國文學,番邦語言,可說無所不學,十多年后,滿腹經綸,一肚才華,他原是隴西成紀人,因當時貪官污吏多,有才人得不到重用,李白便寄情于山水,似浮云野鶴,浪跡天涯,祖國的名山大川幾乎都留下他的足跡,這一年他游到唐的都城長安,長安繁華無比,那些高官大戶,朱門權貴,歌舞笙簫,日夜不斷,李白有位詩友叫賀知章,在朝中為官,他熱情接待了李白,賀知章對李白的才華可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李白決不是一般的俗子,而是仙人下凡,稱他為詩仙,并極力勸導他參加科舉考試,求取官職,服務朝廷,不然太可惜了,李白生性自由,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但好友盛情難卻,遂答應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正好是大比之年,賀知章為了增加保險系數(shù),就寫了一封信給了當時的主考官,主要是介紹和推薦李白的才能,希望能得到重用,那年的主考官是誰呢,一個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中,楊本來是一個奸侫且不學無術的小人,他憑借楊貴妃得寵,青云直上,官位一直做到宰相,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熾手可熱,誰個得罪了他,便大禍臨頭,因此誰都怕他,還有一位主考官是高力士,高擅于逢迎吹拍,深得明皇和貴妃的好感,有些事情,皇上還會聽聽他的意見,因他常常在皇帝的左右,可說見官大一級,也是得罪不得的人,不少舉子為了仕途通順,送錢送物給這兩位主考官。

有人也勸李白去疏通一下,李白并不知道賀知章為他寫信給楊國忠,對別人的勸道,他說莫說我沒有錢,即使有錢,我也不會送他,再說考不上還好說,考上了是自已的才學呢,還是因為送了錢的呢?那再怎么說也不光彩,是此,李白根本未過問這件事,他憑的是真本事。

說著說著,考試日期就到了,李白 也象其他考生一樣,進到了考室,找到號位坐了下來,不一會兒,考卷試題發(fā)下來,李白看了看考題,微微一笑,不慌不忙提起筆來,飽沾墨水就寫開了,真?zhèn)€是思如泉涌,筆走龍蛇,傾刻間,一篇錦繡文章脫稿而出,可說是下筆千言,一揮而就,看看別的考生,有的才開始動筆,有的還在冥思苦想,這個題是出自四書,還是出自五經,抓耳撓腮,心慌意亂,不知從哪里下筆,李白此時離了座位交了頭卷,看到有人交卷,楊國忠和高力士來了,一見卷子上寫的是李白的名字,那臉色立即陰沉下來,本來李白交卷可以離開,但楊國忠想到這李白不送禮到他這里,而把錢物送到賀知章那里去,便氣不打一處來,想羞壓辱李白一頓,對李白說,你就是李白?是,你這樣的狗屁文章也配來參加考試,想奪狀元?李白從容作答,要說狀元,人人想考取,但只有一名,而且也不能由自已作主,考生只是碰運氣而已,豈敢談得上一個奪字,楊國忠見他愷愷而談,毫無懼色,說的話也不卑不亢,無法反駁,便老羞成怒地吼起來,你還敢狡辯,狗屁不通的文字,也來獻丑,像你這樣的人,只配給我磨墨,李白正要分辯,高力士見李白還要說,便接著楊國忠的話,磨墨都不配,只配給我端鞋,來人,把他轟出去,手下人立即如兒兒狼似虎,推的推,拉的拉,硬是把李白拉出去了,中國有句俗話,叫士可殺不可辱,李白的這個羞辱,真可謂有生以來,從未受過,他氣的臉色的發(fā)白,全身打顫,但這不是講理的地方,沒有辦法,他帶著一股憂怨氣,回到朋友那里,心想,大不該參加這次科舉考試,叫人氣憤難平,賀知章見李白回了,十分高興,一看臉色陰沉可怕,不知何事,以為是考題偏難,文章寫得不順心,問李白緣故,李白開始不作聲,好一會才把考場的情形說給他聽,賀知章聽后,知道這也是無法的,因為除了皇上,誰還管這件事呢?于是只好婉言 相勸,安慰李白,等以后有機會再考,李白恨恨說道,如有時來運轉那一天,我要楊國忠為我磨墨,高力士為我脫鞋,當然,這在當時只能作為一句發(fā)牢騷的話去聽,因為李白雖會作文,但還是一介草民,要想讓堂堂的國相為他磨墨,談何容易,豈非癡人說夢,異想天開,但,事情就這么巧,這么怪,事隔不久,唐朝西北邊的番邦國,竟差人送來一封書信,聲稱唐朝如有人識得此番書,寫得回信,便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否則發(fā)兵征討,決不留情,唐明皇坐龍庭之上,接過番書,拆開一看,吃驚不小,那紙上的文字竟全是鳥獸蛇形,莫說意思看不慬,連個字也不認識,沒有辦法,他只好把番書遞給前宰相,說你看看,是什么意思,楊國忠雙手接過一看,兩眼如盲,背上發(fā)涼,額頭冒汗,還不知是拿倒了,拿順了,連連說,臣無能,不識一字,唐明皇說,你傳給各大臣看看,有誰能認,于是張三傳李四,李四傳王五,象擊鼓傳花一般,誰都害怕落在手中,有的連連擺手,有的頻頻搖頭,結果滿朝文武,竟無一人認識,唐明皇一見,氣得發(fā)怒,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你們都夸自已如何博學多才,如何文治武功,現(xiàn)在呢,一句話也說不出,一個字也認不出,真叫人失望,我唐唐天朝威武何在,尊嚴何在,豈不被番邦笑話,三天里,再無人認出,大小官員自降一級,停奉三月,說完長袖一甩,退朝了,文武官員你望我,我望你,一籌莫展。

再說李白這一段日子,常游茶館酒店,有時一成一天也不回去,等到三天期限過了兩天的時間,李白來到賀知章家,看到賀知章愁云緊鎖,滿臉愁容,不知為何,一問才知朝中無人識番文的事,李白哈哈一笑說,這有何難,讀寫番文易于反掌,賀一聽,真是又驚又喜,連忙說,哎呀,這下可好了,我只知道你寫詩如神,誰想到你還會識寫番文呢,奇才,奇才呀,明天我奏明圣上,這下你的功勞可大啦,第二天賀來到朝廷,只見滿朝文武,膽戰(zhàn)心驚,一個個象霜后的茄子,低著頭苦著臉,一言不發(fā),唐明皇坐在龍椅上,雙眼鼓著,看樣子還是無人識此番文,心中十分焦急憂慮,賀知章連忙跪下奏道,吾皇萬歲,不必作急,我有一位文友,飽覽群書,才華出眾,可識得番文,聽說有人識得番文,唐明皇臉色變喜,忙問,他人來了沒,叫什么名字,賀說人就在殿外,姓李名白,因是一介草民,不能見駕,皇帝立即加封李白為翰林院學士,并賜衣鞋帽,立即上朝,各大臣聽說,有人識番文,都如釋重負,長長舒了一口氣,緩過神來,再說李白穿戴整齊,來朝見天子,皇上見李白一表人才,氣度不凡,真如玉樹臨風,十分喜愛,便問李白,何方人士,祖居哪里,李白一一回答,皇上問他是否識得番文,李白說,曾經孰讀,于是天子立即讓太監(jiān)把番書遞給李白,李白展開一看,答道臣已知其意,唐明皇說,你是否當眾把番文念一遍,李說可以,天子傳旨叫番邦全都使者來殿,那使者在驛館候了三天,估計唐朝無人識得番書,正洋洋得意,聽到圣旨,連忙來到大殿看笑話,李白此時立起身來,手拿番文,嘰哩咕嚕一陣,滿朝文武不知所云,那番邦使者卻聽得心驚膽戰(zhàn),一雙眼死盯著李白,真不相信李白讀得比他們番人還規(guī)范,讀完后,天子問番使,是否讀對了,使著低著頭說,讀對了,又問讀得好不好,使者心驚膽戰(zhàn)說,好,十分好,天子此時命李白能否把番書的內容譯成漢語,說給大家聽,于是李白又用漢語一句句翻譯出來,此時滿朝文武才知是一封戰(zhàn)書,書中夸他番邦近幾年來如何強大,如何兵精糧足,再不愿對唐朝俯首稱臣,再不愿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若唐朝無人識此番文,他們便要大動干戈與唐分庭抗禮,口氣十分狂妄,野蠻無理,聽得滿朝文武膽戰(zhàn)心驚,譯完后,天子對文武大臣問,如何回書,眾大臣面面相覷,竟無一人敢出來說話,因為多少年來,承平日和,聲弦歌舞,早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一說到那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的情景,不但文官害怕,連武官也變臉色,哪個愿意放棄紙醉金迷的生活去拼死戰(zhàn)場呢,李白見滿朝大臣無一人站出來說話,便啟奏天子道,請萬歲不必憂慮擔心,這個回信的內容我已考慮好了,皇帝一聽,龍心大悅,連忙說,啊,你已想好回信內容,那你說說,你打算寫些什么,李白答道,番邦小國的這封戰(zhàn)書,無非是在試探我天朝的態(tài)度,摸摸我們的實力,并沒有真的打算進兵中原,但我們也不能掉已輕心,我將在書信中闡明兩國友好的歷史關系,和平相處對雙方都有利,如一意孤行,我 天朝必發(fā)大兵,一旦出兵,將勢不可擋,犁庭掃穴,全部蕩平,我天朝仁慈寬厚,愛惜子民,不計較你的無理,還保持友好關系,這樣恩威并施,闡明大義,我想番邦必權衡利害,不敢妄動,李白語言鏗鏘,字正腔圓,長篇大論說了一陣,天子喜笑言開,連連點頭,各大臣無不暗暗佩服,等李白說完,天子說,那就請李愛卿動筆寫回信吧,李白好不容易等到這個機會,要出出原來所受的不白之氣,是此向天子奏道,要寫回文本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前些日子受了一股惡氣,積郁在胸,寢食不安,心不平氣不順,很難動筆寫好,請皇上恕罪,殿上楊國忠高力士都在,當時見李白進殿識番書,心里暗暗吃驚,恐怕羞辱李白之事被抖出來,心里似打鼓一般咚咚跳,后來見李白講述回信內容,未曾提到考場一事,心情稍安,現(xiàn)在一聽說李白受了不平之氣,他倆的心一下子又提到嗓子上,害怕李白乘勢報復他們,那心不禁又跳起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如刺在背,坐立不安,聽李白說不能寫,心里有怨氣,現(xiàn)在好不容易有個李白,他若不寫,這個事就無人能辦了,這不但有損天朝的國威,弄不好還有一場戰(zhàn)亂,想到此,就就,李愛卿,有沒有使你氣順心平的辦法呢,只要有,你說出來,朕替你作主,李白正等著這句話,立即答道,要我平心靜氣,也很容易,說著,指著楊國忠和高力士道,只要楊丞相為我磨墨,高力士為我捧鞋,我這氣一下就順了,楊國忠臉面通紅,立即吼道,大膽,唐明皇知道這人要求是苛刻點,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還當著番邦使者的面,要楊國忠這張臉往哪里擱,但顧了楊國忠,就顧不了唐明皇,是此,唐明皇笑笑說,楊丞相,這又不費什么力,為了我大唐,你就委曲一下,給李學士磨墨,楊國忠聽皇上這么說,沒有辦法,只好說臣遵旨,說著乖乖地在擺好的案桌上磨起墨來,李白雙手向上一伸,哈哈大笑,坐在案桌后的櫈子上,把一雙腳伸出來,那意思自然很明白,見楊國忠都乖乖磨墨,高力士怎敢不動,自然翹著屁股先為李白脫下雙鞋,然后雙手端著恭恭敬敬地站桌邊,看著他兩人的狼狽像,文武大臣都暗暗發(fā)笑,李白見今天遂了多日的心愿,平息了心中的這股惡氣,文思大開,興到筆隨,或敘或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是筆鋒犀利,義正詞嚴,把剛才所講的內容已全部融匯進去,寫完后又高聲朗誦一遍,真是個神滿氣足,落地有聲,散朝時,那番使拿著回信,走到門外,問賀知章,那個寫回信的人是什么官職,連臣相也為他磨墨,賀說,丞相豈能跟他比,他是天上神仙下凡,使者一聽,伸了伸舌頭,媽呀,唐朝有天人相助,我們還打什么,是此李白這一回信,平息了兩國的戰(zhàn)事,化干戈玉帛,友好了好多年。

再說,李白留在朝中,原準備大展鴻圖,盡露才華,接著寫了不少富國強兵的建議條款,希望天子采納,誰知唐明皇卻根本不要李白管這些國事,只為皇上填寫新詞歌賦就行了,是此李白實際上成了一個御用文人,為皇上取樂,李白見大志難酬,覺得苦悶,憂煩無聊,只好日日借酒澆愁,這天,唐明皇和楊貴妃在花園學員賞花飲酒,歌女在旁邊唱曲舞蹈,唐明皇和楊貴妃在花園賞花飲酒,歌女在旁邊唱曲,不宜陳詞舊調,于是下旨叫李白立即來后花園填詞寫曲,太監(jiān)派人找李白的住處,門人說去酒店喝酒去了,太監(jiān)只好加派官員到處找李白,好不容易在一酒樓里找到了他。其時李白已喝得滿臉通紅,歪歪倒倒,不能接旨,太監(jiān)又只好安排人員半扶半抬著來到御花園,見李白醉眼朦朧,唐明皇不但沒有怪他無理,反而親自調了一碗醒酒湯給他喝,叫他歇一會兒,再填新詞,誰知李白拿起筆就抓在紙上寫了起來,文不加點,傾刻而就唐明皇拿起一看,竟是三首清平樂調,云想衣瓽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遙臺月下逢,其二,一枝紅杏露凝香,云雨烏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依新妝,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唐明皇越看越愛,又遞給楊貴妃,楊看了也愛不釋手,覺得李白真是個奇才奇人,喝到這個地步,文思還這么敏捷,詩句寫得這么切時切景,于是立即交歌手排練,以助酒興。

再說楊國忠高力士二人見李白受寵十分嫉妒,何況李白在大庭廣眾之中,使他倆受辱,所以一直懷恨在心,總在找機會報復,在皇上的面前說李白的壞話,一天,高力士發(fā)現(xiàn)楊貴妃又在欣賞李白寫的三首詩,他便奏了上去,給娘娘請安,楊說這李白真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看寫得多好,高力士聽后,冷冷地說,好是好,有一點毛病,可能娘娘從未看出來,楊覺得奇怪,問他哪里不好,高力士陰險地說,一三首倒也罷了,這第二首,娘娘你再看看,想想,楊貴妃念到,一枝紅杏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很好哇,沒什么毛病呀,高力士悄悄說,這后兩句中有個典故,說了一個人,娘娘知道么,貴妃說,你說說看,高說這句中的飛燕是個人,指的是漢代成帝的寵妃趙飛燕,這趙飛燕最長得天姿國色,有沉魚落雁之容,避月羞花之容貌,且能歌善舞,更奇的是說她身輕掌上可舞,因此漢皇十分寵愛,誰知飛燕宮外有舊,經常幽會,此事只瞞皇上,其它人都知,已成歷史笑談,說到這里,只見楊貴妃滿臉通紅,惡氣昂昂,大吼一身,別說了,高力士見目的已達,走時說了一句,李白用心惡毒,楊貴妃何以如此發(fā)怒呢,因為趙飛燕的事幾乎和她一樣,唐民皇三千寵愛在一身,又誰知她與安陸山私通,讓唐明皇悄悄地戴上了一頂綠帽子,此事當然恐怕只有唐明皇一人不知道,這一說趙飛燕,不正是影射她嗎,是此對李白恨恨不已,其實李白并無此意,只是小人高力士的牽強附會而已,但楊貴妃有癩痢糊頭,怎能不信,于是每每在皇上面前說李白狂妄不遵禮法,開始天子只是笑笑,并不理會,后來楊國忠高力士楊貴妃幾乎每日每時都在說李白的不是,唐明皇也無法,慢慢疏遠了李白,李白是聰明人,早已看出是有人在陷害他,心想早就想離開這是非之地,現(xiàn)在是時候了,難道要等他們下逐客令再走嗎?于是主動請旨,離開朝廷。唐明皇自是挽留一番,又想到留在身邊和貴妃關系處理不好,也難融合,于是賜金放還,還寫了八個字,逢坊喝酒,遇庫支錢,意思是不論走到哪里,只要有酒店,便可喝酒,不管那里,只要需要便可支錢,這是天子給的一份厚情,當然也是李白的一種榮耀,不過他沒這么做,還是寄情山水,外出云游,逍遙自在去了。故事就到此結束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86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5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97評論 0 379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9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5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5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22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7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1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33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16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8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46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30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