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的是哲學家們對哲學作出的一些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的比喻。仔細地品味這些比喻,不僅能使我們了解哲學的深刻意蘊,而且會使我們在欣賞、品味中體悟到什么是哲學思考,什么是哲學的辯證智慧。欣賞完這幾則關于哲學的比喻,也許我們最后會發現:根本不需要去對“哲學是什么”作一個具體的追問,因為哲學絕不是某些具體的概念抑或實體所能承載的。
一、能思考的蘆葦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但他卻是一棵能思考的蘆葦。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反對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滅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
這是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所寫下的一段經典的話。這一比喻深邃,精當,卻也有些許悲涼——人的思想是如此的高貴,但卻拖著一個極其無能、孱弱疲軟的身體!確實,人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動物。人不能像大雁一樣在天空飛翔,不能像駿馬一樣在平原上奔馳,更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遨游。所以,在大自然的萬千造化中,人是很卑微的一個。可是,動物只能靠本能活著,它們自出生開始,命運在冥冥中就早已注定。它們不會思考,不會抗爭,不會選擇,隨波逐流,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而人不一樣,人靠頭腦的思考向自己的肉身提出了挑戰,靠靈魂向自己的命運發出了抗爭,因此獲得了崇高和偉大,成為了萬物之靈。
人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帕斯卡爾告訴我們:人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物質的匱乏,也不是辛苦的勞作,而是無聊,一種無所事事的無聊。當無聊來臨時,你會感到無所用心,無所事事,沒有激情,沒有沖動,并因此而感到了自己的虛無,自己的淪落,自己的無力,自己的依賴,自己的無能與自己的空洞。
當無聊來臨時,人們往往以辛勤的忙碌和消遣的游戲來麻痹自己,用熱鬧和紛擾來掩蓋自己的心靈空虛。但帕斯卡爾卻說,這種忙碌和消遣才是我們最大的不幸和苦難。因為正是它,極大地妨礙了我們想到自己,并且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消滅了自己。若是沒有它們,我們仍然會陷于無聊,而這種無聊會推動我們去尋找一種更可靠的解脫辦法。可是消遣卻使得我們開心,并使我們不知不覺地走到死亡。正如今天那些無厘頭的娛樂節目,總是在不經意間奪取了我們的光陰和歲月。所以說,消遣是惡,快樂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