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接到一位遠方長輩的來電,說是人已在廣東,有一天的空閑時間,想來江門看看碉樓。放下電話后,我的大腦飛速運轉,迅速安排好第二天的時間、車輛和路線。原想先在江門轉轉,下午再去看碉樓,后來在朋友的提示下,行程反過來安排,或許更為合適。
昨天早上七點三十分出門,原以為時間足夠充裕,沒想到這是上班高峰期,路上有點堵。到了輕軌站,車已進站,看到出站的人流,我沒看到要接的長輩,只好打電話。電話還沒接通,就看到正在出站的長輩在向我招手,心想還好沒來晚。
上車后,我先跟長輩解釋一下今天的行程,沒異議后直奔開平。一路上我們都在聊天,到塘口下高速的時候,才知道目的地快到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立園,因為不是旅游旺季,幾乎看不到游人,買票窗口一個人也沒有。看到門票是100元,我第一感覺是比故宮還貴。我已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立園,不過都是五年前的事,現在的價格肯定是比以前貴了不少。因長輩已年過六十,享受了半價的待遇。
現在的入口也不在大門,我們先進入的是游客中心大堂。一看到西式的圓屋頂,長輩問這是不是老建筑?我說不可能呀!因為我十年前來的時候,都沒看到這座建筑。
進了剪票口,第一眼看到的是開平碉樓文化展示區,進去簡單了解一下開平碉樓和立園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就出來自己去感受了。
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云眉,云眉分別取自父子兩輩的輩份。云眉由六幢傳統的開平居民構成,前五幢是一樣的,是父親為五個兒子而建。每幢建筑面積、式樣都統一,表示父親對兒子一視同仁的態度;二樓走廊相通,一來是方便兄弟們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寄托著父親希望兒子們能夠兄弟同心、手足相連的心愿。
第六幢是云眉書舍,應該是父親為孫輩而建的學堂,同時也是家族的公共活動空間。據介紹說是另一位華僑在1928年建的,原本應該不屬于立園。
接下來是立園簡介的標志,左邊沿河是藝術長廊,右邊是一個充滿花草樹木的大廣場。通過廣場,進了庚華村的牌坊,才是立園的核心景區。
庚華村是以園主謝維立先生的曾祖父命名,園內分為別墅區、大花園和小花園三個區域。別墅區分前后兩排共七座,前排分別是泮立樓、炯廬、樂天樓和明廬,后排則是晃廬、泮文樓和穩廬。其中泮立樓和泮文樓分別是園主和他親生哥哥的住房,樂天樓是家族的保安中心,其他幾座廬則是他叔叔和堂兄弟的房子。
在所有這些建筑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值得一看的當然是園主的泮立樓。樓名源自園主謝維立和父親謝圣泮的名,房子的建筑和裝飾,體現了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更彰顯了房主的文化品味。
參觀完別墅,就進入了花園區。大小花園,風景如畫,構思巧妙,立意高遠,讓人對園主的文化和胸懷,嘆為觀止。
出來的時候,看到一位村民在抽水煙筒,感覺一下回到小時候。那個年代,經常會看到爸爸也這樣抽水煙,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這樣抽煙了。
臨走前去洗手間,感覺我們國家的文明程度,確實越來越高了。第一次看到洗手間里有母嬰室,是在十幾年前,不過是在北京戒臺寺還是潭枳寺,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十分震驚的感覺。今天在立園的洗手間里,也看到了母嬰室,沒想到在這里看到的洗手間更加高級,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會客室呢!
盡管還有意猶未盡之感,可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三點鐘,現在趕回江門,最多只能去一個景區。與小鳥天堂相比,長輩選擇參觀梁啟超故居。一路上有點小堵車,耽誤了大概半小時,總算在五點鐘左右到了目的地。參觀完故居和怡堂書室,剛進展廳,第一部分都沒看完,就被人趕了出來,原來冬天五點半就要關門。
沒能參觀完展覽,感覺還是會讓長輩挺遺憾的,可長輩安慰我說,能夠在最后時刻進來了,已經是我們修來的福氣,這么一想也就不遺憾了。從梁啟超故居出來,最后一站是去參觀陳皮村,然后吃了頓陳皮晏。
晚飯后再回到輕軌站,時間剛好是八點鐘,距離原定的出發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幸好還可以改簽八點五十分那班車,免得等太久。改簽結束,就到了告別的時刻。這一天的行程雖不完美,也已讓長輩很滿意了,我也算順利完成任務。
2017/12/06 17:46 于紫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