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概括力
小學上語文課,每學完一門課,老師就會叫我們起來復述課本的內容,或者梗概。可見,概括力需要從小培養的。突然很想念那些年做過的閱讀理解~
現在沒有閱讀理解了,但是我們每天看的那么多新聞,可以試著從新聞入手。先不看標題閱讀內容,隨后花十幾秒鐘的時間。自己概括出一個標題,并原來的標題作比較,分析自己更好和不足的地方。
除此之外,要在生活中處處有意識地訓練。比如領導說話時,閱讀各種文章時……
短答力
有問就有答,問的方式千千萬萬種,如何回答便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
之前的15秒電梯法、主題法、30秒法則,說的都是短答力,即如何快速有效的回答問題。
訓練短答力,首先要對內容爛熟于心,整理出一條清晰的表達脈絡;其次,表達時要簡明扼要,平時多加練習,去掉不必要的表達。最后要緊扣主題。
若實在不知道怎樣回答?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法。
移情法:適當轉移焦點。
任意比較法:通過與其他東西的比較再回答,顯得更為謹慎可靠。
消極變積極法:汪涵在一次《天天向上》中說起搞音樂不被父母理解時,說這個“搞”字,左邊是手,右邊是高,寓意高手。那說明搞音樂就是高手做音樂。這么一說,獲得了很多父母的諒解。
口號力
那些家喻戶曉的slogan,如“Just do it”、“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每一句都是簡單易記,有特色。
一句好的口號,首先要簡短易懂易記。押韻的話會更容易記,比如“想唱就唱,唱得響亮”;其次,要有創新的理念和發現,有自己的特色;最后是能夠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