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223」梁浩瀚:上級給的任務怕完不成,壓力太大咋辦?
今天是樂于助人會——個人成長日記連載第223篇,我是梁浩瀚,做一個溫暖的人,讓我們共同成長。
文/梁浩瀚
(一)我曾經的一份失敗的銷售工作
浩瀚之前從工廠出來之后,換過幾份工作。本來是不愿意做銷售工作的,但是其他工作都干不了,所以想鍛煉一下,其中有一份是去做銷售,需要外地跑出差,那是一個新式的設備,老板說可以節(jié)省很多成本,是行業(yè)新技術、新革命。
我一點也不懂,就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先去車間熟悉生產,結果我和兩個同事大哥一起,頭幾天還像模像樣的去車間轉轉,后面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全在辦公室里睡大覺,沒有人來管我們。
一個月期限馬上到了,老板讓我們去外地出差,睡了一個月的我,睡眼惺忪,然后察覺到要去出差,才意識到要來真的了。我突然就非常恐懼,非常慌張,因為我等于什么也不懂,出去后找誰?談什么?心里沒底。
我就提出了辭職,不干了。
(二)上級給的任務怕完不成,壓力太大咋辦?
葉公子高要出使齊國,他向孔子請教說:“楚王賦予我的使命很重大。齊國對外國使者表面上很恭敬,但辦事卻拖拖拉拉。我連一個普通人都難以感化,更何況是諸侯!?對此我很害怕。先生常對我說:‘凡事不論大小,很少不是因為雙方都滿意而成功的。如果事情不成功,我一定會受罰,如果事情成功,我必定會憂勞成疾。無論成功還是不成功,都不會造成災難的,恐怕只有那有德的人才做得到。’現(xiàn)在我早上接受了命令,晚上就急出了內火,我還沒開始進行使命就已經憂勞成疾了,如果事情再辦不成,我必定還會受到懲罰,我實在受不了雙重壓力,請先生指點我一下啊!”
(三)孔子的回答
孔子說:天下有兩大法則:命和義。
子女愛父母,是命,臣子侍奉君主,這是義。因此,子女養(yǎng)父母,無論什么情況都要使他們安適,這是盡孝的極點;臣子侍奉君主,無論什么事情都要竭盡全力,這是盡忠的極點。
為人臣子的,當然有不得已的事情,但如果根據(jù)實際情況去做而忘卻自身,哪里有功夫產生貪生怕死的念頭呢?你去做就行了!
(四)去做就行了!多么有力的回答!
孔子這么智慧的人,給出的答案就是,去做就行了!
是啊,我們在糾結什么,在害怕什么?不就是失敗嗎?的確,不去做就不會失敗,但是失敗了再站起來直到成功,這才是真英雄。
我們不去做的原因,就是害怕失敗,就是不夠對事業(yè)忠心。是啊,沒錯,我的確沒有對那份工作產生過任何忠心,我之所以能夠呆滿一個月,就是因為沒人管,過一天算一天,等到真正的挑戰(zhàn)來臨的時候,我反而臨陣退縮了。
去做就行了!可是連做都不做,那還說什么呢?自己不想,就什么辦法都沒有了。
(五)兩個同事,各不相同。
如果我當時選擇咬牙堅持去外地出差,在公司內部毫無疑問,兩個同事大哥會成為我的競爭對手。
對此,孔子曾經說過,那些用技巧角力的人,開始的時候會明來明去,但往往最后耍起陰謀來了,發(fā)展到極點就詭計多端。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起初能夠彼此諒解,但最后就互相欺詐了。
忿怒的發(fā)作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由于花言巧語偏激所導致的。
野獸臨死的時候會狂亂叫囂,勃然發(fā)怒,于是產生了害人的念頭。凡事苛求太甚,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報復,而他自己還不知道是什么緣故。
(六)不要改變接受的命令,不要強求事情的成功,過分就是虛妄。
成就一件好事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破壞一件事卻后悔莫及,一定要謹慎啊!順應萬物逍遙自在,寄托于不得已而保養(yǎng)心性,這就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何必刻意去完成所受的使命!與其如此,還不如順乎自然去行事。
我們做事,如果自己一開始就沒接受,就不會讓自己對這件事產生任何忠心,那么自然就會臨陣逃脫,這樣也不會有太大的道德壓力,而且會為自己尋找一大堆理由,安慰自己的懦弱。
所以,開始的時候就一定要想清楚,我究竟是為了什么來做這件事?如果真的目標高遠,就不會對眼下的一點點困難產生這么大的恐懼感,我們就會積極去尋找解決方法,一定要跨越障礙,朝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