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剛過,無數敗家XX還沉浸在剁手的喜悅與痛苦之中,快遞小哥已經把路堵了個“半身不遂”。一覺醒來,哎呀!從千手觀音變成維納斯了,遙想當年那個純光棍的雙十一啊,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的光棍問題。
在那個生產力水平低,人均壽命短,靠天吃飯的時代中,一個政權的人口與其綜合實力是成正比的。在古代,評價一個官員是否稱職的標準主要有三條:戶口增,田野辟,賦役平。人多了就等于有錢了有兵了,而一個朝代的人口數量也能較好的證明該朝代社會的穩定性。在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發達的宋朝人口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據統計在大觀年間中國人口已經超過了了1億,清朝時期中國人口超過了4億。所以在古代,政府有專門的鼓勵生育的政策,比如說在晉朝,就有規定如果女子到了17歲不出嫁,政府就會強制安排一個配偶,而到了南北朝那種一言不合就拔刀的時代,政權間的互相傷害更少不了人口,那時有規定女子到了15歲不嫁,家中人就會因此受到連坐。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社會的光棍問題可不是那么嚴重的,畢竟連政府都是那么的注重光棍問題,而在明清之前由于當時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寡婦再嫁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為了鼓勵生育,古代有的政府還會設立官媒,就相當于現在的婚姻介紹所。特別是在邊疆地區,戍邊將士常年在外,官媒就會把女罪犯、女俘虜,介紹給將士們,讓他們能夠繁衍生息。為了找一個好的人家,賄賂媒人也是當時常有的現象。自秦至清,官媒的權力是很大的。而我們所熟悉的私媒也不少,但古代的私媒做成的婚姻也還是要到官媒處登記,接受官媒的監督,才能算合法。
政府為了增加人口,還會限制富人納妾。由于多妻制的原因,人為造成了男多女少現象。統治者們看到了該現象的嚴重性就加以限制。比如說在漢代,《獨斷》中就有:“卿大夫一妻二妾。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婦”的說法。
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先秦時期,政府甚至是為男女見面提供了場所,名為“仲春會”,為相處提供了機會,《周禮》中的《地官·媒民》中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的記載。仲春會一般在三月三,除了這一天,正月十五、七月七等,也是為光棍們專門安排的找對象的日子。
不過與今天不同的是,古代的有錢商人可不一定會找到好的配偶,不是因為古人拜金主義不盛行,而是跟了商人,只剩下藍瘦香菇了。首先,穿衣打扮出行都要受到限制,漢朝表示,商人不能穿絲質衣服,不能乘車。前秦苻堅表示,工商皂隸不得服金銀錦繡。唐朝表示,商人不能坐有車廂的車。朱元璋表示,商人只能穿絹布材料的衣服,而普通人可以穿綢紗絹布。而商人的孩子也是倍受排擠,隋唐規定凡商人之子不能當官,這規定到了宋朝才有所放寬,不過宋朝也是規定只能有特長的孩子才能考科舉當官,生女就更倒霉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有時候商人之女都不能算良家婦女。
不管怎么說,雙十一已經過去,單身狗們該干啥的還是干啥去吧,少剁手多上班,要不泡面沒得吃,而戀愛狗們,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沒有秀恩愛,就沒有互傷害
文/王盛隆 圖/白寫 編輯/韓小憶
投稿郵箱:itangdi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