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節假日這件事上有些“鈍感”,沒錯,就是反應遲鈍的那個鈍。2020年12月底,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年已經過去了,直到現在,農歷年的2020年即將逝去,我才忽然發覺,這一年,是真過去了。
回顧整個2020,我聽到的最多聲音就是“太難了太難了”。這個聲音我聽了一年,覺得是人間最真實的聲音,在這里也分享給你們,畢竟眾生皆苦,誰都有不容易。
我們來說說職場吧,畢竟,這是每一個成年人都繞不開的路。成年后,你可以不談戀愛,不讀書,不旅行,不結婚不生孩子,可你無法長時間不工作。
而成年人的職場,都是難熬的苦湯。尤其是邁入30歲之后,苦湯里熬得連渣都不剩。
我一直覺得,法定意義上的成年是18歲,而社會屬性上的成年,是從30歲開始。
成年之后,你便沒有了童年的無憂無慮、少年的無拘無束,等待你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失業不敢生病的生活。
20多歲,你還能擁有自由,挑選工作,干到不爽怒而辭職,說走就走,哪怕從南到北,也沒有什么顧慮,不過是買一張票的事。
30歲之后,大多數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房貸,被這些有形之物束縛住,再也不能瀟灑走一回。
2020年初的疫情讓很多小公司、小餐館難以為繼,紛紛倒閉,大公司家大業大,還能堅持。
一個之前在創業型公司工作的朋友,這一年換了三份工作,不是他跳槽成癮,而是小公司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中,有的連工資都發不出。
我問他為什么不去大公司,他說,沒有過硬的學歷和大公司工作履歷,簡歷都投不進去。他只期盼2021年環境能回暖一些,日子能好過一點,能去一家規模超過100人公司,待得久一點。
可是大公司又好到哪去。閨蜜在500強上班,從前問她感受,都是“穩穩的幸福,可以干到退休”。可2020年,她被搖晃得差點兒沒摔死。
首先是合并區域,小區域并入大區域,業務也合并,如此一來,人員就面臨過剩的問題。于是,作為被收并的區域,就先從他們開始動刀子。
第一步便是降職降薪。工齡十年的老員工,職位已是總監,降為經理,薪水砍掉20%,相傳幾個月后還將再砍掉20%。
數名經理級別的優秀員工,降為主管,降薪的同時,連交通補貼都取消了。
閨蜜職位是主管,躲過了“中高層動蕩”這一劫,可她的上司們,就很慘了。
她的直屬上司,原本是經理,收下管著十來號人,結果秒變和她一樣職級的主管,每每開會時,再也不像從前那樣聲音洪亮,字字珠璣。再到后來,索性連會議也都取消了。
同在一間辦公室里,她的上司寧愿和他們做網友,也不愿多說一句話。她說她好懷念以前的工作氛圍,大家有事都是直接在辦公室里喊話解決,既方便又高效。可現在,總覺得氣氛怪怪的,誰都貓著頭,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閨蜜和上司平時私交比較好,有傳言說上司本來是可以調去集團的,去了也就不會降職降薪了。她便問上司為何不去。
上司苦笑一聲,告訴她,自己的大女兒今年要小考升初中了,小兒子也要上一年級了,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有年邁的公公和婆婆,如何照料得了兩個學齡期的孩子?
閨蜜一陣嘆息,如此優秀的職場女強人,竟然也還是敵不過來自職場的風暴。
至于他們的部門總監,就更慘了,降為經理后,要聽從大區域那位曾經和自己平級的部門總監,原本以前屬于不同區域,有競爭關系,兩人關系不怎么樣,到了現在,成為人家下屬,被人家整得死去活來。年終評績效,直接是C級,年終獎少了一半,且C級員工未來一年內都不得晉升加薪。
閨蜜說,其他人還能期盼一下2021,可這位領導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沒過多久,職場風暴席卷到他們這幫基層員工了。換崗、換部門、換城市,丟去偏遠項目,你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自動離職走人,連賠償金都省了。
閨蜜是做成本崗的,公司把她換到行政部,成天不是組織會議就是組織員工活動,她覺得自己這幾年都白干了,打算辭職換一份工作,卻被女上司勸住。
“現在整個行業都知道我們公司在優化員工,你這個時候找工作,無疑就是向外界宣布你是被原公司優化掉的那一撥人的其中之一,有哪個公司會聘用你,或者說是開出好職位好薪水給你?忍忍吧,過了今年再說,2021年回暖了再說。”
閨蜜聽從了上司的建議,安心在行政部工作,可行政部的幾個老員工又處處提防著她,怕她過來擠掉了自己,便抱團孤立她。
“那滋味太難受了,我甚至變成了討好型人格,去討好我不喜歡的人。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這是閨蜜在2020年11月初對我說的。
現在,她在等2021年的回暖,等機會一到,她就跳槽,做回她的專業范疇成本崗,哪怕薪酬沒有現在高,她也不怕,只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她才不會感到迷茫和擔憂,做起事來才得心應手。
我的一位同事,和男朋友都是碩士畢業作為校招生來到我們公司,工作幾年后,也是在2020年這年,他們一個調去佛山,一個去了江西。忙起來兩三個月也見不了面。
她常常不知道兩個人的未來會在哪里生根發芽。
兩人在戶口所在地江門買了房子(當地有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年底結婚,匆匆辦了酒席,便回到各自工作的地方,過年也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他們一個是湖南的,一個是遼寧的,工作一個在廣東佛山,一個在江西,房子在廣東江門。
他們憑借兩人之力,承包了五個城市。
前不久,她出差來我的城市,我們見了一面。她說,快三十歲了,還不敢生孩子,因為孩子出生后,完全不知道要放去哪個城市。
是放去婆家所在的湖南,還是娘家的遼寧?是邀請婆婆去老公的工作所在地江西,還是邀請自己媽媽來自己的工作所在地佛山?或者是都去新裝修好的房子所在地江門?
商量來商量去,依舊沒有結果。
“海歐,我想最好的結果可能就是,生完孩子后我就辭職,帶著寶寶要么去他那里,要么去新房子住。”
我不禁替她惋惜,一個211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卻因為工作無法在一起,不得不選擇放棄工作。若干年后,她還能回到職場回到原來的崗位嗎?
職場不易,做生意更不易。
公司樓下的幾家小吃都在2020年上半年倒閉了,疫情期間他們毫無生意,靠積蓄死撐,也終究撐不下去了。我記得其中一家還是2019年底才開張的,連本錢都還沒賺回來就虧了。
2019年11月,我去了趟日本,在淺草寺,我求了支上上簽,當即高興壞了,覺得2020年會有好事發生,新書沒準能大賣。然而,整個2020年,圖書市場變得更加不景氣,書號縮減,我認識的幾個圖書公司都難以為繼,好幾個編輯都轉了行。
2020年11月,我燒掉了求來的簽(當時導游告訴我,一年后要燒掉,不要存放),心底不禁自問,就這樣了嗎?這一年我沒有什么好消息,也沒有出版新書,還在和生活死磕。
可我轉而一想,至少我和家人都身體健康,至少我沒有在疫情的這一年失業,至少我寫作的熱血還沒有涼,這些,就不算好消息嗎?
算,這當然算了。
我還在這一年,自學了尤克里里,作為日常的解壓利器。
無論世事如何無常,始終存有積極生活的習慣,這種習慣就會成為日后即將開出的花。
成年人有著各自的辛酸,30+的成年人,說多了都是淚。但即使這樣,我們也要相信2021春天會來,氣溫會回升,環境會回暖,一切都會好起來。
PS:文中的圖片都是旅行途中拍的,最后這張是陽光下的富士山,聽說能在好天氣看見富士山,都會有好運氣。希望我們都是,在2021年回暖,擁抱久違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