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兒子假借睡覺之名在被窩里偷偷玩手機被他爹不小心撞了正著,之前他曾反復強調手機不在他處,這下可是有口難辯了,他爹并未狠狠批評他,只是將手機取回,說了一句:“先睡覺吧!”我的心里頓時翻江倒海,恨不得過去捶他兩下,看到他爹阻止我的眼神,也只好輕嘆口氣作罷。
周末大家聚到一起各自吐槽自己家的小孩,無一不是跟手機、電腦、游戲有關。孩子們有像我家兒子一樣躲在被窩玩的,有三更半夜偷玩電腦發現有人起夜躲進廚房被誤以為小賊的,有為解開父母筆記本密碼持之以恒耗時兩個多月每天偷偷研究并最終破解的……我們邊說也邊不由地佩服孩子們的智商和毅力,可是,可是,為什么不是在學習方面啊?
為達目的他們甚至開始學著撒謊,這點也是讓我們做家長的普遍感覺觸及做人底線的問題。在沒有絕佳的解決策略之前,我們都似乎只有生氣和失望。原本我以為只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看來其他孩子也同樣地重復著,如此說來事情遠比我想象中復雜跟麻煩,又似乎比想象中簡單,可以讓我找到一點平衡,當麻煩不再屬于我一個人,我便增加了斗爭的勇氣……
說到最后,痛定思痛,有爸爸說,其實又怎能只怪孩子,想想我們小時候不是也老想往電子游戲廳里鉆啊?也被老父親痛打過多少次啊?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假如大家都玩他不玩似乎就會被大家拋棄了,某種角度上一起犯錯也是為了一起生存呢。是啊,換位思考一下也就不難理解孩子們的奇葩行為了,十來歲的孩子,還原本就是孩子啊!一方面他們貪玩一方面他們也在學習怎么樣共存與共贏。
上回在火車站排隊候車,兒子調皮,我勸他說:“你就不能成熟點啊?”被站在前面的女士當場點評,“你這媽媽好有意思,他本來就是孩子嘛,你怎么讓他成熟啊?”局外人的一句話不無道理,我也瞬間感覺羞愧,立馬反思是自己錯了?可憑良心說我還是希望他能懂事一點成熟一點,也就是早慧吧!在外人看來卻是有些拔苗助長不切實際了,而且對小孩來說那樣似乎就被過早地剝奪了童年,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矛盾。
曾經兒子喜歡拼樂高積木,一大盒小積木只要拿到手不吃不喝也要先拼裝好,那種專注的樣子仿佛天塌下來也跟他無關,如今電腦手機上的游戲玩起來也忘了天地。《成功者的大腦》一書中說,培養一個人的專注力可以通過玩電腦游戲的方法。不可否認玩游戲的時候是最專注的,適當的玩玩還是有它正面的力量吧。書里還說要有目標強化動機,方法之一就是要去激勵,而大腦也喜歡聽好聽的,正向的鼓勵吸引遠比反面的批評教育效果好得多,比如:說瘦身就比說減肥身體更容易接受呢。好吧,世間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做事的父母。
泰戈爾說: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懷揣希望去努力,靜待美好的出現。
學著去發現我們的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去做學習型的父母,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啊。
2/100兒子昨天寫的今天也發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