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朋友碎碎念了一堆自己假期要做的事情,從實習到上課,從學生工作到干部培訓,末了附上一句:“感覺這個暑假不能回家了,傷心。”底下另一位朋友圈好友回復:“沒關(guān)系,加油,現(xiàn)在的不回家是為了以后可以更方便地回家。”
看了冷笑一下,如果現(xiàn)在不抓緊回家,那以后才更加回不了家。如果妄想現(xiàn)在的自己努力學習認真工作,以后就可休假自由實現(xiàn)個人自由,那未免有些天真。
畢竟自從你進入大學那一天開始,你的人生,沒有最狗,只有更狗。有的事現(xiàn)在不做,你連后悔的機會都不會有。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獎勵我們一個吻,而事實上,它只會啪啪打你的臉。
每個人心中總有一個無形的平臺,它大概是我們遇到困難和困惑時的尷尬境地。平時生活中兩個人有了爭執(zhí),我們經(jīng)常會說,大家各讓一步,給彼此一個給個臺階下。這個臺階,大概就是走下這個平臺的唯一途徑。
美麗的謊言
“你忙吧,我們很好,假期有事就不要回來了”,事實是,父母會數(shù)著日歷算著你回家的倒計時,記得提前給你做好吃的。
“最近是不是總在考試啊,那就不用每天都給我們打電話的”,爺爺奶奶即使這樣說了,每晚還是習慣性守著自己用的不太好的智能機,等著你的電話。
“我哪里有吃醋,我知道你們只是朋友,不會多想的”,伴侶即使這樣承諾,大概還是會半夜輾轉(zhuǎn)個幾次,腦補幾個小三插足愛情破裂的惡俗場景。
媽媽不愛吃。爸爸不累。我沒事。我不疼。
我們每天都在聽這些借口和理由,乃至習以為常。但事實從來都是,這些借口和臺階,統(tǒng)統(tǒng)都是說話那個人給自己臺階下,用來安慰你的啊。
媽媽給自己臺階,說服自己不愛吃;爸爸給自己臺階,說自己不能累;你給自己臺階,不想朋友擔心說自己沒事自己不疼。
而我們卻被這些臺階,誤導為他們真的就是這樣了。把他們心中安慰自己的臺階,錯以為他們真實的想法。
——既然爸媽說他們不用我回家,那就不回了;既然忙可以不打電話問候,那就不打了吧;既然也不會吃醋,那也就不報備了吧,他們不是說不在乎的嗎。
人是一種多么會走捷徑的物種。能電話就不會面談,能開車就不會走路,能犯懶就不會勤勞。人的心里,如果有了別人給好的臺階,絕對會順順利利地走下去,不假思索。
而人卻又是多言不由衷的一種生物,因為掩飾自己在愛情里的小氣和自私言不由衷,因為對在乎的人滿心的關(guān)心和心疼言不由衷,因為愛犧牲的時候言不由衷。
我們不能責怪別人的言不由衷,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別人以安慰之名給了你臺階的時候,不要下去得太順理成章。
不斷拉低的底線
如果說對于親密關(guān)系中的臺階,輕易下去會在不經(jīng)意間傷害他們。那么對那種不怎么走心的安慰所給的臺階,你下了,就是刻意地傷害了自己。
前一陣有個普通朋友路上碰到我聊天,說起大學的上課點名制度。就講起有一次自己和室友一起翹課,恰好被老師抓正著的事。老師比較嚴厲,課程一開始就規(guī)定了一節(jié)課不到,扣十分“平時分”。但卻又給了同學們補救和爭取額外加分的機會,就是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然后課后自己去登記。
“我好不容易回答了問題,結(jié)果我上去一看,大家都是自己寫加分。很多人明明沒有回答問題或者沒有那么多次,都給自己加分了。我一想“平時分”反正也不是老師算,我就順便把上次扣的十分給抹掉了。”
說完這段話,空氣里突然就有了點尷尬的氛圍。那種尷尬,不是源于他做這件事毫無愧疚感,而是他明明有愧疚感,卻故作了輕松。
“哦你也別想太多了,大家既然都加了分,我覺得也不是啥事吧”,我不假思索地應(yīng)付過去。
“對啊就是這樣,你說不就一節(jié)課,他至于么... ...”
就像一塊石頭落地,撲通一聲,是他心里的腳步下了臺階的聲音。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讓他順利走下這個不道德不誠實的臺階的,是一個跟他不怎么熟悉的,應(yīng)付著交際的普通朋友。
別人跟你不熟,沒啥想站在道德制高點說服你的必要,也不是啥走心的建議或者分析,卻讓你順利克服了自己本有的愧疚感和不安,心安理得地泰然處之了。
這種事件一旦發(fā)生了,結(jié)果便是,你在無形中,因為一句所謂的“安慰”,拉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模糊了自己的正誤邊界。
社會的殘酷,決定了我們對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逢場作戲或者表示贊同,談?wù)撈饐栴}也是順著他人的思路以求一團和氣。隨著年齡的增長,真正會指著你說你這樣不對,你要有分寸的人,必定越來越少。
親密關(guān)系的人給的臺階,下去的時候,大概還是要想想他們拼命掩飾的想念,無奈,和小心眼。路人之交的朋友給的臺階,下去的時候,記得拉內(nèi)心的自己一把,別讓他滑下去后毫無底線,且再也爬不起來吧。
(完)
文字 / 長顏草菇?jīng)?/p>
轉(zhuǎn)載前請務(wù)必私信作者
版權(quán)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