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感到壓力很大,但實際上壓力是一件好事情。正如草原上風吹日曬的野草比溫室中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一樣,壓力會培養一個人的能力,讓人成長。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壓力,而是我們沒有學會休息。
研究表明,在工作場所提供休息環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政策,幾個小隔間,每個小隔間里有一張沙發床,員工可以向上司申請去休息,小隔間里的燈30分鐘之后就自動會亮起來,也就是最多可以睡30分鐘。這是因為研究表明,午睡超過30分鐘之后,工作效率反而會下降。
需要休息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如果我們違背這一心理和生理需求,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將這種本能的休整重新引入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減輕每個人身上持續不退的壓力。
專心的生活
介紹一下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 Kahneman的研究,研究想了解一天中婦女的情緒變化。讓一些婦女在一個經歷之后立刻評價這件事,“剛才感覺怎么樣?”,包括工作、學習、購物、親密關系、和孩子玩,和朋友吃飯等等。
結果很讓人吃驚,這些女人并不享受和孩子共處的時間。她們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她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她們和孩子一起玩卻并不開心,這是一件很有意義但不愉快的事情。
為什么會這樣呢?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和孩子一起玩時,她們打電話、跟人聊天、回郵件,也就是說她們沒有專心的和孩子玩。這些事情每一件事單獨做可能都會很開心,但放在一起,就會讓人心煩意亂。
打個比方,放一首你最喜歡的歌,沉浸在其中,很享受。再放另外一首非常喜歡的歌,好好聽。然后兩首歌同時放,結果是什么呢?只能是噪音,這就是我們現代生活的真實寫照。
現代生活給了人太多太多的享受,普通百姓過著兩百年前貴族都沒有的生活,但是我們卻得了忙碌綜合癥,把這些好東西疊在一起,沒有美,只有雜亂、浮躁、焦慮。
很多人都會說,我擁有這么多,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想一想一定是我有什么問題。不是的,把好事情堆在一起,只能感到雜亂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從前我學習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看孩子也要同時背個單詞,一天下來結果就是疲倦不堪,而且每天都會發脾氣。現在每天下午兩點幼兒園放學后,我會跟孩子一起開心的玩。晚上小孩睡著后再全身心的學習60到90分鐘,我現在快樂了很多,而且學到的知識一點都不比之前少。
過猶不及,同時做兩三件事情并不是高效,想要的太多也不會幸福。
比方說午餐是我們的休整時間,但午飯時我們卻要打電話,回郵件,腦子里想著下午的工作,那這就不是休息,只會增加我們的壓力。試一試,從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強行去掉幾件事,會不會變的開心一點?
專心的工作
專心是休整的關鍵詞,也是工作的關鍵詞。有多少人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時會開著手機微信、回短信、看郵件呢?很多人都會吧。
研究表明,開著手機郵箱工作等于智商減10分。減10分是個什么概念呢?做一個類比,如果一個人36小時沒有睡覺,那么這個人的智商會降低10分。如果你吸大麻,智商會減4.4分。
把微信關掉90分鐘,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會發生,但是你可以多獲得10分原本就屬于你的智商。專心做事,就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出色。
簡化生活
介紹一下Tim Kasser的研究。在基本的生活需要被滿足之后,物質生活并不會提高我們幸福感,但是“時間充裕”卻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時間充裕,就是我們感到有充分的時間,可以享受正在做的事。
現代生活中剛剛好充斥著各種各樣可以讓人分心的誘惑,現代社會的運轉機制恰恰跟快樂對立。
“不”是最不好說的一個字,拒絕他人的提議,拒絕眼前的好機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很多時候對他人說“不”,就是在對自己說“是”。問一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兩性關系研究者Hendrick夫婦說:“愛和性與壓力成反比,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人們簡化生活,降低壓力,將會大為改善那他們的關系,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積極的一面也會隨之浮現。”
如何簡化我們的生活呢?先來看一下工作量和創造力、快樂水平之間的關系。
如果我們的工作量過多,就會患上忙碌綜合癥,煩躁郁悶,精疲力竭,碌碌無為。不斷嘗試,不怕犯錯誤,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區域。
梭羅說:“要簡化、簡化、再簡化,你要做的事應該是兩三件,而不是成百上千。數一打,而不要數到上百萬。在這多變的文明生活的海洋里,云霧、風暴、流沙和許多事情都得考慮,要想成功,就得是臺出色的計算器。簡化,再簡化。”這句話寫于1840年,21世紀的今天需要簡化更多的事情。
大家經常說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意思就是對環境的消耗要控制在可以人工恢復的范圍內。放在人的發展上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全力奮斗,給自己壓力,然后通過充分的休整來恢復,就是一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反過來,如果我們什么也不做,極端拖延,結果是相同的不快樂。氣體再少,也會充滿整個空間,工作再少,也會占用所有的時間。今天超過70%的大學生在抱怨自己的拖延心理,拖延跟不快樂、壓力過大有很大關系,削弱人的免疫系統,并可能導致抑郁。
克服拖延的小技巧
拖延的人對行動的要求有誤解,全世界拖延的人都認為,如果要行動,首先需要受到激勵。要有靈感,才可以寫作。但事實上,恰好相反,首先采取行動,然后行動會影響我們的態度。什么都不想,采取行動,5分鐘就好,堅持5分鐘。“5分鐘起步”法是克服拖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晚上小孩睡著了,有時候我就想今天還是不學了,這時我就會告訴自己,拿起筆來堅持5分鐘。通常5分鐘后就會進入學習的狀態,很管用。
公開宣布你的目標,因為不得不做的壓力,會幫助一個人克服拖延。
寫下你的目標,幫助人克服拖延。寫下來就是一種契約,會對人產生約束力。我會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貼在冰箱上,每天都會看到、每天都會提醒自己。
健身、學習等等,能夠堅持下來的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參加小組。有人陪伴,一起做一件事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效的克服拖延的方法之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準許自己為人,告訴自己,有時拖延一下也沒有關系。給自己時間休整,我們不是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