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好故事,未來是混不下去的——梳理劉人杰老師講課

講故事是創造力特別重要的前提。

小時候經常看爺爺下圍棋,發現有一個叔叔經常在遠離戰場的地方布一、兩個棋子,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隨著“戰爭”的推移,我發現叔叔開始布下的那兩個位置特別重要,讓頭來讓對手沒有反抗余地,這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他的高超戰略。

高手下棋,想的是全局,普通人盯的卻是眼前。

講故事和創造力關系,就像下棋,等往前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那個旗子如此之重要。會講故事,就像那看似不經意布下的棋子,等到某一天,你會發現這個能力是如此重要,因為它成就了你的創造力。

會講故事的人從來是不愁創造力的,也不愁會不會用視覺化來表達,如果讓我身上的能力只剩下一樣,我會保留講故事這個能力。

再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法國巴黎,乞丐是一種正經職業,是持照上崗的。他們常在埃菲爾鐵塔、塞納河畔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打扮得與眾不同,如裝扮成把白雪公主,伯爵、吸血鬼等形象引來大家圍觀、合影,與游客簡單互動,游客會根據往他的帽子里投一些錢。

有一個乞丐是瞎子,他每天坐在塞納河畔,旁邊放一個帽子,帽子旁邊有個牌子,上面寫著,“我看不見”,因為沒有什么吸引人的東西,他的生意就很不好,每天收到的錢比其他乞丐要少得多。有一個中國留學生,常在塞納河邊散步,天天能看見這個乞丐。有一天,留學生走到他跟前,對他說:“你介不介意我在你牌子上加幾個字?”乞丐答應了,留學生拿出筆,把牌子上加了幾個字,變成:“春天來了,我看不見。”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從那以后,乞丐賺到的錢是之前的好幾倍。過了幾周,留學生又來找這個乞丐聊天,乞丐拿出一些錢對這個年輕人說:“我要感謝你,我要把收入的三分之一送給你”。再三推辭不成后,留學生只好收下了錢。瞎子乞丐又把妻子介紹給留學生,原來,他妻子也是乞丐,在塞納河的另一邊扮演迫害白雪公主的女巫,收入也不是太高。于是這個留學生讓她在樹上吊一個蘋果,裝作咬的樣子,這樣一來,就引起游客的好奇,因為只見過白雪公主吃毒蘋果,還不知道女巫吃了會怎樣,于是大家紛紛圍觀、跟女巫合影,乞丐妻子收入也一下子漲了很多。

后來,這個留學生就幫助乞丐們設計充滿故事感的場景,乞丐們把多掙的錢按比例分給他,以至于這個年輕人當時成為巴黎的丐幫“幫主”。憑著這些乞丐們的錢,他在法國順利完成了學業。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大家可以在網上搜到。這個故事告訴大家,講故事的精髓,是在于考慮兩個通道,就是讓自己和他人滿意,比如說留學生在乞丐的牌子上加了“春天來了”幾個字,就能給大家遐想,給看到的人某種觸動。

所以講故事的本質是思考。要考慮接收方的感受,從對方的角度去設計場景、講故事,只有把這個通道打開,才會收到你想要的效果。

說到講故事,我猜到很多人想到的是在各種場合聽到的演講,而我想說的是,講故事應該是當導演。

講故事要遠遠高于演講,演講只是一個輸出方式,工作中,也可能是寫篇文案。有些人寫得文案是說教,沒人看,有些人寫得讓人看的很舒服。也可能是給老板寫提案,提設想,給客戶寫提案,拿下單子或項目,背后支持的都是講故事,包括好萊塢也是做故事的,這些都是我們輸出目的的出口。

演講僅是出口之一,而且很容易跑到忽悠,口才等地方去,講故事和說話沒有本質關系,強調的更多的是思考,不是口才,即使是啞巴,也可以成為講故事的高手。作為幕后的編劇和導演,要能創造出完整的流程和故事,讓人沉浸于此,不可自拔,而不是做口若懸河、唾沫橫飛的演講者。

講故事和口才一毛錢關系沒有,而是一種思考。創造力也是思考的能力,人很渺小,與旁人沒什么區別,然而思考這種能力可以讓你和其他人遠遠拉開距離。

科學歷史上,有兩個奇跡年,第一個是1666年,牛頓在那一年,用微積分、萬有引力、光譜奠定了科學的基礎。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1666年,全世界所有大腦加起來,比不上牛頓一個人的大腦,1905年,全世界所有腦袋加起來也比不過愛因斯坦一個腦袋。

我們知道,武功再好的人,一次也打不過10個人,籃球再棒,沒有隊友神傳,也照樣望籃興嘆。

但思考能力里能以一當千,寫篇文案,如果腦袋一片空白,喝無數雞湯也沒用。寫不出東西,真正原因是沒想透。沒有把溝通的渠道打通,或者說不會講故事。

那么怎樣培養自己講故事的能力?要養成兩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是入戲。

舉個例子,在上大學時,我是是木訥、內向的人,但是很羨慕那些善于展現思維魅力的人。那個時候愛看電影,有一個電影叫《勇敢的心》,特別喜歡一個場景,就是華萊士要在曠野上和英格蘭侵略者對抗,蘇格蘭農民拿著鋤頭,看到英格蘭鐵蹄過來,農民們害怕了,想要退縮,這時英雄華萊士對著所有人說了一番話,大概意思是,非常榮幸看到我的同胞組成的軍隊,你們來著的原因是想成為自由的人,而不是被貴族奴役。如果你們退縮,那么回去之后繼續過農民的生活,被奴役,最后死在小房子里。你也可以留下來,換取一個機會,決一死戰,讓他們知道,你可以奪走我的生命,但不能奪走我的自由!

現在說這段話時還感覺內心很澎湃,這段演講很打動我,我就去模仿這種英雄氣概。事先背好這段臺詞,在寢室沒人時,放一段悲愴的蘇格蘭背景音樂,做50個俯臥撐,照鏡子,突然感覺肌肉很發達,無比強壯,目光堅毅,感覺自己就是華萊士附身了,想象著在曠野之中,當眾說出繪聲繪色地說出這段激昂的話。這就叫入戲,很有用的,大家可以試一下。

演講演講,就是先演后講,講故事前提是,你要相信有這個故事,我感謝這種方法給我帶來變化,大學時我經常做這樣的事,我變成了一個對人的情緒、知覺很敏感的人,我會常想,聽我講話的人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種敏感帶來的好處是我開始擅長講故事,雖然我沒上過一節演講課。

第一次登臺演講,我表現地非常自如、有感染力,第一次演講,講完后自己一身汗,但講完之后臺下雷鳴般的掌聲讓我感動,同學們說我的演講超棒,我才意識到我開始擅長演講了。

入戲,給你帶來巨大的幫助是,你會成為一個很豐富的人,這是非常好的習慣。

第二個習慣是打比方。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在學電子元件損壞規律時,老師說:“我們都知道,出頭的椽子先爛,首長的警衛員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這說明工作崗位決定了危險程度。在電路中,工作在高電壓、大電流、大功率狀態下的元件無疑承受的壓力也大,損壞的可能性大,同時也是電路的關鍵元件、功能性元件。凡在大電流的地方發熱就大,所以凡是加有散熱片的元件都是易損件。在電路中,保險絲、保險電阻是最不保險的元件,首先因為它的熔點低,容易斷,又因為它是保別人的險,沖到第一線,當警衛員,所以壞時先壞。”到現在,這種新奇的打比方的方式讓我至今還記得。

養成打比方的習慣,嘗試用打比方的方式結識不熟悉的東西。

總之,講故事就是要說人話。講一件事時,要站在對方立場考慮,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來講。好處是,除了給別人帶來好感,更重要的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要給老板講個提案,站在老板角度講,提案的通過率就高。對于自己,則讓我們思路變得非常清晰,長此以往,思維就會很發達,思考能力比別人更強。

未來社會,講不好故事是混不下去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