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家里聚會,來了很多親戚,在熱鬧和寒暄之后,話題漸漸轉入孩子。其中嗓門較大,性子較急的大表姐異常苦惱的說到,我家小月月生不喜歡與同學交朋友,現在已經大班了,每次都還是只跟一兩個人玩,愁死我了。
其他表哥表姐便紛紛又詫異又關心的說,怎么呢,是有什么陰影呢,還是有點自卑呢?
大表姐說,那倒不是,小丫頭畫畫還不錯,經常被老師表揚,跳舞也很好,每次老師都安排她領舞呢。
眾人噢了一聲,然后都說,還是要多開導開導,多與同學互動,不然這樣孤立可不好。
是啊,哎。聽了眾人的話,大表姐臉上更加憂愁了,好像被一個天大的難題困擾著一樣。
小月月長的清新可人,特別那一雙大眼睛,看了讓人瞬間感到無比的酥軟,每次她一來我都要抱著她玩。
對,我很喜歡她。也很奇怪,她一般不讓別人抱,卻對我格外開朗。
聽大家這樣評論,我就問,你們為什么一定要讓小月月跟別人一起玩呢。
大表姐說,這樣才能交到更多朋友啊,然后就可以更好的學習進步啊。
我笑著說,她現在不是已經很優秀了嗎,不但是班里的領舞,每次合唱還是領唱,畫畫和其他學習成績也優秀。
開朗一點老師也會喜歡她多一點啊。其他表哥表姐接著著說。
我又說,可是小月月現在不是已經很受老師喜歡了嗎?
大家聽了一時語塞。
我接著說,她不是孤立,而是獨立,她的優秀氣場,已經讓她可以繞過那些無用的社交,她只要做好自己,老師、同學都會圍繞著她,永遠不會被冷落。
與同學交友,與老師為善,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這些連大人尚且都難以維護的圈子,對小孩子就不用太苛刻了。
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取悅別人不如優秀自己。
而那些所謂同學朋友,有三兩個聊的來的,足以。
2.
我有一位朋友從小就特別機靈,非常善于交朋友,在大校里他能把友誼交到到每個院系的同學,甚至連校外的人也認識不少。按他的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
工作以后,他繼續發揮著這個特長,每次新進入一家單位,他都能很快和同事打成一片。
有一次他新換了一家公司,跟我吹牛說在一個月之內,就與每個部門的領導都吃過一頓飯了。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但我相信他能做到。
平常只要是他見過面的,他都會盡量找對方留聯系方式,有過交集的都會在某一刻繼續與別人聯系,有時候我非常佩服他的資源策劃能力。
每次下班后,他都是匆匆忙忙的參加各種活動,不是某個KTV的包廂,就是某個茶樓卡座,或者是各類交流會、分享會。
他不但把自己忙成了一個大老板,也把自己忙成一個秘書,每天行程安排滿滿。
一天,他負責的一項工作出了問題,被領導一頓臭罵,他便四處尋求解決辦法,可是沒想到平常看起來一團和氣的同事以及其他部門的領導,在關鍵時刻都以各種借口搪塞、敷衍。
他氣憤的跟我說,人為什么可以這樣善變呢,前一秒和后一秒完全都可以是兩個人。
他又說,前幾天因為不小心開車闖了紅燈,到處找人借分,卻沒想到沒有一個人回他,那些存在通訊錄的名字,真的好像就只是文字而已,不會說話,不會回復,沒有人情。
他說著說著,臉漲的通紅,而那眼神,仿佛看著自己辛苦構建的友情城堡一層層剝落,最后露出了極為冰冷又丑陋的磚石。
那些他所謂的社交網絡,真的只是一張脆弱的網,都不需要用手去撕,就是輕輕的抖一抖,就飄零散落。
3.
朋友的心理落差我能理解。
看似有著很大的人際圈子,可是在真正需要的時候,這個圈子能否為我們帶來幫助呢?
或者,我們需要那么大的圈子來幫助嗎?
要多大的困難才需要這么多的人來幫助?
如果真有這么大的困難,那估計連圈子也無能為力。
作為我們普通人,大部分所經歷的生活困難,都能在一兩個朋友之間消除,只要他們是真心的。
別說什么生活磨難舉步維艱,沒看到頻頻有拾荒乞丐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新聞見諸報端嗎?
社交在于精,而不在于勤;
朋友在于心誠,而不在于表面。
君子之交淡人生,甜言之交惡如狼。
我們要維護的是君子圈子,而不是甜言圈子。
在這樣的圈子里,我們不需要造作,不需要偽裝,所謂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在彼此面前逞強,你的一顰一笑,我都能感同身受。
你厲害,我祝福羨慕,你不厲害,我也不嫌棄。
我們不是彼此的利益人脈,我們只是真誠的心靈依賴。
我們都沒必要多么大的圈子。
只需有一兩個真心相伴的人,哪怕彼此不在身邊,只是遙相感知,便也是一個圈子,這個圈子雖小,卻能容下你我,能容下天地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