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Handa Opera的《波西米亞人》。此前一直避開了這部劇,因為普契尼的劇情橋段不太合我個人口味。但友人從臺灣來玩,一年一會正好碰上一年一作的Handa水上歌劇在上演,機會難得就相邀去了。買票時演出期都快要結束了,位置不是很好,渣圖片請見諒。(是的,允許拍照)
Handa海上劇場
初次去Handa劇場觀劇是2013年的《Carmen(卡門)》。Handa海上歌劇特別的地方在于舞臺建在海上,就在悉尼港皇家植物園前面的水域中。舞臺是傾斜的,也就意味著演出歌舞均在斜面上進行,難度比室內大。表演露天,風雨無阻(2013年觀劇我穿著雨衣渾身濕透,演員在濕漉漉的舞臺上堅持表演)。該劇院每年3~4月上演一作劇,全年僅此一作,票價會比平時高,考慮到舞臺的特殊程度,可以理解。
2015年我有幸參與了Handa歌劇《阿依達》的翻譯工作,了解到海上歌劇是由一個低調有錢的日本人Handa(半田?)贊助的。上演劇作的決定權不知在誰手里,近年三作普契尼(蝴蝶夫人、圖蘭朵和波西米亞人)一作維爾第(阿依達),一作比才(卡門)。
一邊欣賞歌劇,一邊可以看到悉尼市中心的群樓夜景(和歌劇院),下圖背景中浮在空中的紅點就是悉尼塔。
海上歌劇舞臺
露天的舞臺有獨特的優勢,例如2013年的卡門舞臺布景直接用起重機吊了一輛坦克放在舞臺中央,氣勢熱烈磅礴。我錯過了2016的圖蘭朵,看報道舞臺也是極其華麗恢弘。舞臺在戶外就無法像室內一樣轉換場景,舞臺上的方形高臺至始至終在那里,沒有變過。樂隊的樂池完全在舞臺下面,水上小黑屋(笑)。那么戶外舞臺的亮點有些什么呢?
(1)明火。是的,室內是不可能的吧。本次劇作演出里面出現了燃燒的車,還有手持火把的背景演員們。
(2)重型道具。前面提到了坦克和車,Alcindoro每次出場都會開過道具“警察巡邏裝甲車”。中場休息的時候舞臺變換場景,起重機把車輛吊起來,頓在舞臺背后的海面上。相當壯觀。下圖能看到夜幕中吊在空中的車。
(3)熱氣球。Viva Parpignol是劇中最歡快的一段,玩具販子出場是坐的熱氣球。孩子們開心的追逐,還有一個小孩抓住熱氣球籃子下面的繩子,空中飛了一段。
(4)煙花。第一幕結束和中場休息的時候,舞臺后方都放了煙花。海面的倒映效用讓煙花華麗度翻倍。照片右下角能看到歌劇院。
劇情
巴黎窮學生的愛情故事。劇情在原作的基礎上有了一點點改變,時間點從原作的1830年改到了1960年,政治覺醒時期的巴黎。Mimi去借火點蠟燭也變成了借火點煙。劇情不再贅述,需要了解的請自行wiki。普契尼的劇悲劇居多,其招牌是“great sorrows in little souls”平凡人物靈魂中的深切悲哀。不管人物平凡還是偉大,有些悲哀是共通的,例如孤寂、例如愛在現實面前的慘敗。
巴黎+愛情故事+天堂繼續愛,嗯,兵庫縣的文工團要不要演一下這出?
歌劇演員和樂隊指揮
業余愛好者無法專業地評價,簡略說說喜歡的幾位吧。
(1)男高音Ho-Yoon Chung圓潤的韓國小哥。這是我在悉尼第一次看到亞洲人男高音主角,于是特意挑了Chung的這一場。感覺不虛此行,Chung的音色很好運用自如,在第四幕Mimi病倒的時候Chung的聲音很好地表達了悲傷破碎的感覺。
(2)女高音二號Julie Lea Goodwin。非常精彩的演出,我認為甚至比女一號Iulia Maria Dan更讓人印象深刻。從一出場頗為潑辣活潑,到Cafe里和Marcello戀人吵架一段精彩的表演,再到最后一幕照顧生病的Mimi時溫柔勇敢的感覺。Goodwin的音色是溫潤廣闊的,并且擅長多種歌劇和古典風格,圈粉了,9月她演變形記,可以考慮去看一看。
(3)指揮Brain Castles-Onion。(悉尼城鄉結合部的)紐卡索出生,好像去Julliard進修過,在紐約Met Opera工作過。上次看洋蔥叔的現場(Samson et Dalila, Bacchanale)被圈粉,指揮風格充滿活力、行云流水。去之前不知道,謝幕時看到洋蔥叔非常驚喜。
歌劇望遠鏡和字幕
此次觀劇因為座位不太好,帶上了歌劇望遠鏡。安利一下尼康Nikon的歌劇望遠鏡(4x10D CF),購自eBay不到200澳元。望遠鏡非常輕巧,4倍足夠了,采光好視野足夠大。建議不要買8-10倍的,視野會小一些并且很重。
舞臺下面有LED顯示屏,上面有英文和簡體中文字幕(是的簡體中文,厲害了)。但是…并沒有什么用…因為字幕距離舞臺上的人很遠,看字幕就需要不停低頭抬頭,非常累。建議觀劇前好好看劇情介紹(歌劇又不是懸疑片,別糾結劇透啦),常用的一些意大利語和法語單詞多聽幾次就熟了,所以不看字幕也罷。啃了幾個月各種語言的生肉之后發現,啃生肉的能力真的非常重要,做足功課多讀repo還是能好好欣賞各種語言的歌劇的。
此觀劇記錄到此結束。可能以后想起來什么會有添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