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絕望,我們只能裝作興高采烈的活著

這該死的生活真是活見鬼。明明知道要出麻煩事,可你他媽的什么事也干不了,沒法阻止它。只能坐在哪里看著、等著。#

這是英國作家V.S.奈保爾的短篇小說,《米格爾街》中的一句話。它講述了一群生活在英屬殖民地特立尼達首府西班牙港的米格爾街的一群普通人的生活。

其實說是短篇集,不如說是傳記式編年體,用一個個形象鮮活的居民的故事,穿插成整條街的故事。用普通人的命運講述整條街的命運。

而這命運是如此的絕望,絕望到每個人只能裝作興高采烈的活著。

這是個被殖民文化所侵蝕的社會,尤其是美國文化中的西部文化。米爾格街的絕望如同大多入侵文化的地方一樣,都是來自于文化斷層的悲劇。接受的文化與歷史現(xiàn)實的格格不入,被主流社會拋棄在邊緣。

他們渴求認(rèn)同,卻沒有人在乎他們的存在。他們渴求成為所被迫接受的文化的一份子,但是經(jīng)濟條件的落后和完全的邊緣化,只讓他們成為可笑的模仿者。他們所向往的,正是將他們的拋棄在外的。

在貧困、無所事事、日復(fù)一日的枯燥中,男人的樂趣只有聚在一起聊天、喝酒、打架、到處找所謂的樂子。他們很多并不工作,沒有經(jīng)濟收入,要依靠妻子而活。但他們并不以為恥,反而繼續(xù)以游手好閑為樂。

因為這樣的生活,除此外再也沒有樂趣。

在這里,暴力和拳頭就是男人的象征。女人只該掙錢和挨揍。不過即使這樣,他們對于知識和文化依舊是無盡的向往。但卻沒有能抓這些走向另一種人生。

于是,有人沉浸于這種生活,也有人想要離開這里,有人想要反抗命運。

可他們大多無可避免的走向了悲劇。

在愚昧與無知中,在他人的期盼與嘲諷中,在自身的歷史文化被外界侵蝕中,沒有方向與想要尋求方向。他們被體制所束縛,被腐敗的官僚社會所限制。他們痛恨這些,卻不得屈服于這些,只好沒完沒了的從了無生趣中尋歡作樂。

猶如主角的母親說的那句話,連行賄的錢都沒有的人最可悲。

他們就是群可悲的人,他們沒有資本向官員行賄,向社會行賄,向命運行賄。誰也不會偏向他們,誰也不會想到他們。

懷抱著浪漫主義的詩人,有著崇高理想的花炮師,在重復(fù)的機械中尋找意義的發(fā)明家,簡單而快樂的木匠,一心改變命運的學(xué)生,一心要改變整個街的老師等等。

他們都不斷的在已知悲劇與期望歡喜中掙扎,他們不斷的希翼著未來,不斷的與生活抗衡。

但是他們都失敗了。命運的天平并不會因為個人意志而傾斜于誰,除非你給足了價錢。

這些令人無比唏噓故事在奈保爾淡淡的筆調(diào)中如同一曲挽歌。一曲普通人與命運的悲歌。

在這背后是無力改變的生活。

既然如此無力,那么就及時行樂,雖然并沒有什么可以成為是樂的,那就裝作很快樂吧。一點點小事就能引起狂歡,一點的認(rèn)同就可以奉若圣經(jīng)。

雖然他們生活的很貧困,但是他們愿意幫助彼此,把彼此視為兄弟。人情味,是這絕望的世界唯一溫暖的存在。

更讓人絕望的是,這是作者的童年經(jīng)歷,這些人不是虛構(gòu)的,是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的,而他們的后代也將步他們的后塵。

唯一改變的辦法就是離開,如作者一般,永遠離開這里。

在我命中注定要永遠離開這里之后, 一切仍像以前一樣, 我的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