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日期: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授課班級:七年級1班
教學目標:
A類:
1、回顧小學階段所學數的種類,清楚他們的區別和聯系。比如:正整數、自然數、正分數、正小數、負數。包含關系:正整數與自然數,正分數和正小數,分數和小數。
B類:
1、分類的原則,有理數的分類,負數的含義
2、數軸的四要素:直線、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數軸上數代表的“基數”和“序數”的性質
4、數軸上數的唯一性
C類:
1、加法的本質:集合的合并
2、減法的本質:集合的拆分
3、乘法的本質:拉伸變換
4、除法的本質:壓縮變換
5、用數軸表示加減乘除法運算:平移變換和拉伸變換
6、加減乘除運算間的關系。??
第一板塊:自我挑戰,遭遇問題
課前挑戰:
1.整個小學階段,你學習過哪些類型的數?請舉例說明;
2.將小學學過的數分成兩類,你會如何分?將兩類分成一類可以嗎?你能取個名字嗎?
3.請將第1題中列舉出來的“數”在一條直線上表示出來(直線上有無數個“點”,請將不同的“數”與不同的“點”對應起來),并說明你的理由;
4.數可以進行加法運算嗎?請舉例說明;
5.數可以進行減法運算嗎?請舉例說明;
6.數可以進行乘法運算嗎?請舉例說明;
7.數可以進行除法運算嗎?請舉例說明;
8.以上四種運算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請結合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9.請提出你感興趣的新問題;
典型問題分析:
挑戰單1: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列舉了小學學過的數,并沒有下意識的將其分類。
挑戰單2:有部分學生按照性質進行分類,分為正數和負數,但是卻將0遺漏;有的學生按照定義來分,但分為了“整數和小數”或“整數、小數、分數”;還有的直接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在討論這個問題前,需要和學生討論分類的關鍵原則:(1)確定分類范圍(2)確定分類標準(3)保證不重不漏;只要學生的答案有道理即可。
挑戰單3:直線上有無數個點,因此將例子中的各數看成直線上的一點,是可以的;在表示過程中:首先確保是一條直線,有部分學生畫的是線段或射線;其次為了方便,需要規定正負數的分界點,即原點,這個基本上學生沒有問題;再次是對于正方向規定的必要性進行討論,并同時規定統一的“單位長度”。學生對于正方向的規定可能有違日常,但只要其數軸上的數有統一性,也應該給予肯定,正方向的規定只是個“人為規定”而已;最后為了表示各數,需要確定單位長度,并在一條數軸上保持統一。
挑戰單4-8,多數學生的舉例為正整數類、正分數、正小數的運算,沒有負數;含有負數(只有一個負數)的例子有的沒加括號,有的計算錯誤,這里需要結合數軸分析算理,再拓展挑戰判斷關于負數運算的正誤。
第二板塊:聚焦問題,展開對話
師:有位同學這樣回答第一題,你認同嗎?
生1:他舉得例子我認同,但是我覺得還有一些數他沒有列舉出來。比如:無理數。
師:那這位同學有沒有列舉全?
生2:全了,不過他的”復數“寫錯了,應該是”負數“。
師:那什么是負數呢?
生:就是-1,-2,生活中有地下室的電梯,氣溫在0℃以下的溫度…
師:是的,負數代表著“相反意義的量“。
師:這位同學是這樣列舉的?你明白他的意思嗎?
生:他在分類。
師:那你們知道分類需要遵循什么原則?
生3:要確定分類的范圍。
生4:要有分類標準。
師:還有嗎?
生5:要分完,不能剩。
生6:還不能分重。
師:意思就是不重不漏。
生:對。
達成共識:
分類必須滿足3個原則:(1)確定分類范圍(2)確定分類標準(3)保證不重不漏。
師:那我們現在對小學學習的數進行分類,看看這位同學的。
生7:我不認同,除了自然數,還有分數呢。他不僅漏掉了很多數,而且分類的范圍也縮小了。
師:那這位同學的呢?
生8:我不認同,“比0大和0的數“除了自然數還有”分數“,沒有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
師:那這位同學的分類遵循不重不漏原則了嗎?
生9:遵循了,分的挺好的,可是題目中只讓分為2類,不讓分3類。要是改個名字就好了。
師:那怎么改呢?
生:負數和”不是負數的“。
師:很好,簡便一些,我們可以說它為”非負數“。即分為”負數“和”非負數“,那兩類數可以合為一類嗎?叫它什么呢?
生:數。
師:我們把我們小學學過的這些數叫做實數。還可以怎么分呢?
生10:還可以分為“0和非零的數“、”正數和非正數“。
師:你們舉一反三的很厲害。
達成共識:
師:那這位同學的分類你們認同嗎?
生10:哦,我知道無理數,比如π。
師:是的,像π這樣的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把它叫做”無理數“。所以實數也可以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
達成共識:
生:“有理數“是不是那些有規律可言的數,而無理數就是無規律可循的,就像無限不循環小數一樣。
師:這里需要跟大家普及一個數學小故事了。關于“有理數“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有理數,原詞是”rational number“,本意是”成比例的數“,但由于單詞”rational “還有一層含義是”理性的“,因此被中國人錯翻譯為”有理數“,但實際上應該理解為”成比例的數“,為什么這樣理解呢?看看這位同學的分類,我們再來討論。
生11:我覺得應該還有分數。
生12:但是分數和小數互化呀!
生11:無線不循環小數怎么化成分數?
生12:我不知道,但是0.5這樣的小數和分數
可以互化。
師:討論了半天,那小數和分數那個范圍更大一些。
生:小數,因為無線不循環小數不能用分數表示,否則我們就直接能計算出π了。
生13:我還有個疑問:無限循環小數可以化成分數嗎?
師:這個問題有人可以回答嗎?
生:…
師:是這樣的,假設
我們都知道他是
。怎么得到的呢?我們可以把這個循環小數的位數多寫幾位:0.3333333…,最難解決的就是后面的這一長串的數,怎么樣可以構造一個數讓它小數位后面也有同樣的一長串?
生14:老師,將原數擴大10倍,可以變成3.3333333…,這樣小數點后面和0.3333333…就一樣了。
師:然后呢?
生:讓他倆減一下。
師:好我們一起試著把剛才的過程通過列方程表示出來。
師:其他的無限循環小數大家也可以類比來試一試。既然無限循環小數和有限小數都可以化為分數,那實數這樣分類可以嗎?
生:可以。
師:如果我們把無限不循環小數排除掉,我們分類的范圍有變化嗎?
生:從實數變成了有理數。
師:那怎么對有理數進行分類呢?
生15:”負有理數“和”非負的有理數“。
生16:”正有理數“和”非正的有理數“。
生17:”0“和”非0的有理數“。
師:還有其他分類辦法嗎?
生18:老師,我覺得可以分為“整數和分數“。因為除去”無限不循環小數“,其余的小數都可以化為分數。
師:大家認同嗎?
生:認同。
師:是的,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這就是有理數的定義。那現在大家如何理解我們剛才講的“有理數“名字的由來,為什么應該理解成”成比例的數“。
生:因為整數可以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數,分數就是分母不為1的分數。哦,原來是這樣。
師:那分類完,大家有沒有考慮,這些數能不能表示在一條直線上。
生:能。
師:看這位同學的表示,你認同嗎?
生18:不認同。他的0怎么和
在一起呢?應該分開。
師:那應該放在哪?
生19:應該在正數和負數的分界處。
師:哪邊是正數,哪邊是負數?
生:我們可以規定。
師:是的,這里我們必須做出規定,一般我們把右邊定為正方向。
生:所以這里的0就應該是0.1的左邊。
生20:圖上0到1的長度要比1到2的長度長。
師:這位同學想說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
生:就是要統一兩個點之間的長度。
師:是的,我們把它叫做單位長度,一般情況下,在同一個數軸上,我們要確定統一的單位長度。
師:那現在我們給畫了數的這條直線取個名字吧。
生:數軸,我們小學見過。
師:那畫數軸我們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1)0點(2)正方向(3)統一的單位長度
師:那這位同學畫的符合你們的要求嗎?
生:他怎么畫成線段了,應該是直線才行,因為-3和1的兩邊還有好多個數呢。
師:所以我們畫數軸除了剛才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外“還要注意一點:需要畫成直線,你的刻度不能畫在兩端。
達成共識:
數軸:(1)直線(2)原點(2)正方向(3)統一的單位長度
課堂練習:
請大家將這些數表示在數軸上:-2,-1,3,0。
(學生板書,師生共糾錯)
師:結合數軸,我們如何理解一個數的含義?比如5?
生21:從原點出發,向右走5格,就到了5的位置。
師:很棒,這位同學說出了5的兩層含義,從原點出發,向右走5個單位長度,這里的“5“是數字5的“基數“性質,就到了第5個位置,這里的”5“代表著5的”序數性質“。那如果是-5呢?應該往那邊走。
生:往左邊走。
(讓學生舉例說明數的含義)
師:小學都學過哪些加法運算?
生:正數的。
師:那你認同這位同學的例子嗎?
生22:這里的﹢3和-3我覺得是一個整體,應該加括號,
生:對,不加括號就沒辦法讀這個算式了,必須得加,它代表的是負3。
師:那加法如何解釋算理呢?
生23:加法可以看成是集合的合并,比如3+3可以看成是3個1與3個1相加,即6個1。
師:要是結合數軸如何解釋3+3呢?
生24:從原點出發,向右走3個單位長度,到達3的位置;再向右走3個單位長度,到達6的位置。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大家發現他說的其實是在做什么變換?
生:平移變換。
師:既然是平移變換,那我們就要注意平移變換的3要素:起點,方向,平移距離。(師生其說)誰能試著解釋一下(-3)+(-3)=-6這個算式。
生25:從原點出發,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到達-3的位置,接著再向左平移3個單位長度,到達-6的位置。
師:很棒!那這個算式如何描述呢?
生26:從原點出發,向左平移1個單位長度,到達-1的位置,接著再向右平移4個單位長度,到達3的位置。
師:都是加法,為什么一會向右,一會向左。
生:因為剛才加的是正數,現在加的是負數。
師:也就是加正數和加負數平移的方向不同?
生:加正數是向右平移,加負數是向左平移。
師:那減法如何解釋呢?
生:可以看成是集合的拆分,也可以看成是平移變換。
師:誰能舉個例子?并說明算理。
生27:比如:5-2=3,表示從原點出發,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到達5的位置,然后再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最后到達3的位置。
師:大家認同嗎?
生:認同。
師:那乘法的算理如何解釋?
生28:比如2×3=6,可以看成是2個3相加,也可以看成是3個2相加。
師:那怎么用數軸解釋算理?
生28:如果看成是3個2相加,就是從原點出發,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到達2的位置,然后再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到達4的位置;再向右平移2個單位長度,最后到達6的位置。也就是平移了3次。
師:很好,但是我覺得有些麻煩,如果不從連加的角度解釋,還可以怎么解釋?
生15:可以理解成2的3倍或者是3的2倍。
師:那這如何用數軸解釋?
生:…
師:將2變成原來的3倍,像不像我們平時見的彈簧?
生:像。
師:是的。對于乘法,我們可以理解為“拉伸變換“。誰能試著解釋一下?
生16:從原點出發,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然后繼續向右拉伸到原來的3倍,即6的位置。
師:很好,大家聽出來一共拉伸了幾次嗎?
生:2次。
師:每一次拉伸需要注意什么地方嗎?
生18:有的點是不動的。第一次拉伸,從原點開始,這個點不能動,得固定好,直接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第二次拉伸,仍然是原點不動,只將2這個點向右拉伸到原來的3倍,即到6的位置。
生:哦…
師:很厲害啊!我們得給他鼓掌!拉伸變換我們一定要注意固定點不動,拉伸的方向也要一致。
師:2的3倍,首先從原點出發,直接向右拉伸到2的位置,即形成了起點在原點-終點在2的線段,2*3即固定原點位置不動,將起點在原點-終點在2的位置的線段向右拉長到原來線段長度的3倍,即6的位置。
誰再來解釋一下3的2倍?
生12:首先從原點出發,直接向右拉伸到3的位置,即形成了起點在原點-終點在3的線段,2*3即固定原點位置不動,將起點在原點-終點在3的位置的線段向右拉長到原來線段長度的2倍,即6的位置。
師:那除法和乘法有關系嗎?
生:互逆,除以一個數就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師:那如何解釋除法的算理?比如6÷2=3。
生13:可以用“拉縮“變換。
生:什么?
師:叫“壓縮變換”,跟乘法的”拉伸變換“合起來就是“伸縮變換”。
生14:首先從原點出發,直接向右拉伸到6的位置,即形成了起點在原點-終點在6的線段,6÷2即固定原點位置不動,將起點在原點-終點在6的位置的線段向左縮短到原來線段長度的一半,即3的位置。
師:那8÷2=4如何解釋?
生18:首先從原點出發,直接向右拉伸到8的位置,即形成了起點在原點-終點在8的線段,8÷2即固定原點位置不動,將起點在原點-終點在8的位置的線段向左縮短到原來線段長度的一半,即4的位置。
第三板塊:基于共識,拓展延伸
師:大家提出的下面這些問題已經被我們一起解決了:
現在來看看下面這些問題,我們挑一個問題討論,剩下的請大家課后思考
生:“為什么0不能做被除數?”可以啊。他是不是寫錯了
師:是的,他想問的是“為什么0不能做除數?”
生13:因為0乘以任何數都是0,所以0×5=0,0×6=0,如果0可以做除數,那么根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性,0÷0=5,0÷0=6,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所以0不可以做除數。
師:很棒,用運算之間的關系說明了這個問題,好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實際上是從數軸的地方斷開按照兩節課上的,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開學第一次做挑戰單,做的非常認真,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我們課后利用自習的時間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孩子們在故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教學中,發現對于運算中“平移變換”和“伸縮變換”的幾個關鍵要素沒有著重強調,沒有點透變換的本質。這是需要下次上課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