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想要寫點什么,卻一直寫不下去。于是干脆讓自己放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昨天看了《太陽的后裔》,一直在追這個劇,我喜歡韓國人拍的片子,有的人說看韓劇都是看那些漂亮的歐巴,我也享受美貌,但是我更喜歡看劇情想要表達的那種精神,那種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很真實的感覺。投入的看這部劇,其實也在覺察自己。我再次看到橫亙在我與他人之間交往的那座大山,真的是一磚一瓦砌上去的,把我隔離在這邊,我習(xí)慣理智的看著別人的熱鬧,我是落寞,憂傷的。害怕受傷害,不肯真正走入其中,就是我的防御機制,我以為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可是孤獨的感覺不會說謊。最初的最初,我是怎樣想到要砌一堵這樣的墻呢?那是一次次的恐懼,一次次不敢面對自己的情緒。我總是在可能產(chǎn)生自己懼怕的情緒的時候,果斷的設(shè)防。這就是為什么與人打交道,初遇一切都好,別人舒服,自己很舒服。但是繼續(xù)交往,卻開始別扭,我似乎想要維護什么,但是又在推開什么,我總在試探,小心翼翼的試探那個雷區(qū),太小心,以至于距離好遠,幾乎感覺不到一絲氣息的時候,就開始逃離,我的逃離變換了太多的模式。想起老師說的話,由感覺帶來的感受,感受帶來的感受。這兩天一直想要重回到當(dāng)時的狀態(tài),重新評判那時的狀態(tài),真的是那樣無望,只能逃離嗎?
最近對自己身體的緊張格外敏感,趕時間身體會收緊,跟孩子的老師打交道身體會收緊,想要做自己逼自己的事情身體會收緊……舊傷新痛,所有的感覺都會觸碰到我。開始,我非常不接受這樣的緊張,不斷的說,有什么好緊張的,一會兒就會過去的,可是緊張沒有過去,反而如影隨形。我總是在自己的解讀里讓自己瞬間放松下來,但是在間隔很短的時間里緊張重又回歸,感覺身體越來越酸痛難耐。老師說,要接納自己的情緒,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于負面情緒是不接納的,總想讓它很快溜走,我試著接受,心就放松下來了。其實,緊張的狀態(tài)是我的常態(tài),我太習(xí)慣于所有的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到想要的程度了。我內(nèi)心不肯讓自己放松下來,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內(nèi)心就在不斷逼迫自己。在我的生活,有太多的“應(yīng)該”,太多的“唯恐”,我習(xí)慣用我的緊張來提醒自己,這樣想想,我的身體,有多大的負擔(dān)啊。那天看群里彥蕊說,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肩頸就會疼痛,我何嘗不是這樣呢?
其實內(nèi)心有追求,自然會指引你朝著自己想要達到的方向去努力,即便是看電視,也一樣會有開悟的感覺。所以,知道了寫下自己所思所想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自然會找時間這樣做,而不必限制自己非要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數(shù)量,明白自己的初衷,就不會把自己局限在一種形式里。沒有局限,你的內(nèi)心在指引,就不必由身體無比辛苦的提醒。
每一次看到別人做出隨心隨性的事情,就無比向往,其實這也是我內(nèi)心的追求啊,太久的禁錮自己,我的心,也想要跟著感覺走,我想,意識到了,感覺到了自己的痛苦,終有一天,我也會做到隨心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