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陷入某種停滯,于是在思考,到底有沒有意義感這回事。
我們會發現,一味執著地追求生活的意義感的人在世俗生活里過得都不是很成功。而現實生活中那些過得好的都是明確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要得很具體的人。
理想主義者們,總在追求或者渴望一些形而上的東西,卻又繞不過生活的繁雜瑣碎,最終湮沒在生活的一地雞毛中,滿目瘡痍。那些遙遠而虛無的夢想還是遠遠地在那里,觸不可及。
但是現實主義者就不一樣。
他們從不去追求過多的意義,他們在生活中總能做出非常現實的判斷,同時收獲非常現實的利益。他們能迅速識別并果斷地剝離掉遮擋他們視線的屏障,然后相對輕松地在荊棘叢生的人生道路中披荊斬棘。
比如,那些在結婚前明確地以經濟狀況為婚姻考量標準的人后來物質生活都過得不錯。那些早早地買了學區房的人就是可以繞過孩子入學這一個多數城市“類中產家庭”頭疼和困擾的問題。
而理想主義者們都在干什么呢?
“工作太忙了,我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
“那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
“希望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那個喜歡的事情是什么,又似乎不是特別具體。
理想主義者們都在想什么呢?
“最近單位發了一些獎金,但我卻完全沒有愉悅感。”
他們是跟錢有仇嗎?應該不是。而是覺得那一點錢根本改變不了什么。改變不了生活的迷茫,改變不了瑣事的繁雜,改變不了身軀的疲憊,改變不了心靈的困頓。
那些錢,僅僅是錢,根本不能為自己的理想帶來絲毫的榮耀。
有沒有看到,理想主義者其實是想繞過生活最基本的問題,而去追尋某種更高深的東西。
當我們執著地尋找意義,最終找到的一定是虛無。生活不會如我們所愿。
而且意義這個詞原本就太抽象,不可量化,不易識別,不可檢驗。對你的意義不見得是對別人的意義,今天的意義到了明天或許就過了期。
但是,有愛或許就不同。
熱戀中的情侶是不追求意義感的。對方的存在與相互看見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意義。
嬰兒是無需要意義感的。被媽媽看見,對媽媽微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
暮年的老人是不追求意義感的。他們在每一個醒來的清晨,還能健康地沐浴在每一個嶄新的太陽下就是他當下生命的全部意義。
是的。愛就是意義。存在就是意義。
生命的最初與最終都不需要意義。擁有愛的人也不需要意義。
為生活塑造意義或許只是乏味的中年人的把戲。是丟失了愛的人,苦苦尋愛而不得的人,為了度過漫長的歲月,而為自己制造的幻象,用來說服自己,我們沒有被生活拋棄,我們的人生沒有被浪費。
執迷尋找存在感與意義感的人,在終極意義上都是愛的缺失。
愛就好比是在人生領域中撒了一個很大的慌。其原因也是愛與自我存在價值之間顯著的聯系。
愛是一種讓生命變美的傾向。
脫離了愛而去尋找意義,在其本質上就是緣木求魚。
突然想起我們小時候寫命題作文,最常見的題目大概類似于《記一件有意義的事》《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等等。
我在想,如果我們從小就被教授,玩得開心就是意義,心情愉悅就是意義,與家人一起消磨一個美好的下午就是意義,與朋友分享了美味的零食就是意義。而不是被教授,學會了什么人生道理,獲得了某種人生感悟才是意義。我們感知幸福的能力會不會不同,我們的生活幸福度會不會不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是輸給了生命的無意義,也不是敗給了無法實現的人生理想,而是被生生地困在了更具體的生活現實問題中。沒有愛的支撐,我們漸漸失去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一心想要實現自己的存在價值,卻一次次在沒有回復的隔絕中,在歲月流逝的無常中,去不斷地承擔失敗、承受喪失、面對棄絕與支離破碎。生活沒有如我們所愿。
反而,當我們拿出勇氣,依托愛的力量,嘗試一件一件去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卻能在不經意間完成某種生活意義感的升華,也同時為自己更寬大更廣闊的理想掃平了道路。
并且,去行動去努力解決一個個現實問題,在其最激動人心的意義上,就是對生活無意義感最好的克服。
所以,總也實現不了人生理想的時候,我們或許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需要先解決哪些現實生活困境。
追求意義而不得的時候,我們或許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最終極最根本的需要,有沒有可能,其實是愛?
或者,有沒有可能,根本就沒有意義感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