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最近看了一本書,韓寒工作室出的《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所以取這個題目,和內(nèi)容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只是借這本書的名字來寫一篇小品文,聊表胸臆,練練筆罷了。
在前幾天一個停電的下午,我搬著一張凳子在走廊上靜靜的看完了這本《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這是由許多個短篇匯集而成的一本書,韓寒的工作室出品,24位熱門作者在一起,講述了24種不同的喜怒哀樂。
篇幅短小卻五臟俱全,文辭平實而字字珠璣,在融入到作者世界里的同時,不禁竊喜得了一本好書。
一直覺得,好的文章是需要歲月作為沉淀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面,一定的閱歷,和一定的生活沉淀。知識面可以通過博覽群書,閱歷可以來自行萬里路,生活沉淀則可以來自閱人無數(shù)。前幾天送幾個愛教計劃的學生到東莞的教學點報到入學,回來的路上,出租車司機大談黃業(yè)對東莞經(jīng)濟的影響,還有各個地方的政策以及國家這些應(yīng)對背后的道理。司機是個年齡不大的小伙子,卻講得頭頭是道,頗有幾分政治家的味道。
昨天我打的去天河客運站,出租車司機是一位大叔,梳著跟賭神一樣的發(fā)型,倒也顯得帥氣。我喊他大哥,他微笑著對我點點頭。由于我們出發(fā)的時間正是廣州的上班高峰期,車流走走停停,我以為他也會像往常那些司機一樣,大發(fā)牢騷抱怨廣州對車輛限制的政策,結(jié)果他卻和我談?wù)撈鹆寺飞宪囕v對城市的影響,出發(fā)點令我大吃一驚。
他說一個城市的運輸就是這個城市的血液,人就是血液中的細胞,道路是經(jīng)絡(luò)和血管,車流太多就好比血液太濃稠,長久下去肯定影響身體的健康。我吃驚地側(cè)頭看著司機大哥,他倒是很淡定的盯著窗外一臉越野型轎車,說現(xiàn)在的車也便宜,幾萬塊一臺,如果每輛車都要30萬以上,現(xiàn)在路上的車少一半都不止。
我點點頭,表示贊同,話題就此打開,他的言談中總是穿插著一些生物和化學中的知識,時常讓我感到非常驚訝。他看到我拎的袋子上寫著愛教計劃,又說了當今中國的教育問題,出口成章,我愈發(fā)好奇,在我的一再追問之下,他才說出了他畢業(yè)的大學名字:華南理工大學!
輕描淡寫般的語氣,我驚訝得嘴巴可以塞下一個雞蛋!
他笑笑,一臉風輕云淡,繼續(xù)談著路上車子的問題,路虎極光,寶馬X6,奧迪Q7,奔馳S600。我也是個喜歡車的人,兩個人一路暢言,大談對車的見解。司機大哥笑笑說看你挺年輕,沒想到還懂得挺多的。
快到天河客運站的時候,我問他大哥你是哪里人,他說我是福藍(湖南)的,我說湖南啊,那也不遠,就廣東隔壁。其實我一直想問他華工的大學生,為什么要來開出租車呢,但是直到下車關(guān)上車門那一刻我也沒敢問。看速度與激情的時候,里面有一句臺詞,說每個人都有過去。是的,每個人都有過去,我不敢確定這個大哥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了什么,但我能感受到他的豁達,相信他肯定是個有故事的人。如果他也喜歡寫文章,我相信他寫出來的文章肯定非常的耐人尋味。
出租車司機只是蕓蕓眾生中一個小小的群體,卻有著這個群體獨特的文化和對世界的見解。
很久很久之前,有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是乎古代的詩人便手捧圣賢書,腳踩泥濘路,游山玩水以求下筆如有神。
后來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于是乎人們便開始旅行,窮游富游自駕游,走馬觀花般把足跡灑遍大江南北,以求在節(jié)假日的人山人海中領(lǐng)悟到這句話的最高境界——閱人無數(shù)。
再后來,我在微信上看到有人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能是個郵差。
各執(zhí)一詞,你說要信誰?
其實我覺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shù),三個都好,能達到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好的。讀書可以明智,讀萬卷書,那知識面可不得了,下筆不說如有神,至少也能入木三分。很多人覺得倘若一心只讀圣賢書無異于閉門造車,卻往往知其一而不知二。閉門造車的下一句是“出門合轍”,意思是合在一起指按照統(tǒng)一規(guī)格,即使關(guān)起門來制造車輛,使用起來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合。也可以解釋為只要按照規(guī)矩來辦事,即使是關(guān)起門來造車,也是可以上路的。
有句話說得好,會做的事情好好做,不會做的事情胡亂做,前提是你要去做。閉門造車好歹也是把車造出來了并且還能上路,這比眼高手低只說不做好上一百倍都不止。
似乎有點扯遠了,我只是想表達無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是閱人無數(shù),都沒有說哪個不如哪個,讀萬卷書也好閱人無數(shù)也好,各自的方向不一樣,也對人生有著不同的,或者是獨到的見解。
2014年我做生意虧了錢,心灰意冷跑回家療傷,在家苦呆兩個月無果,在春節(jié)的前一刻踏上了回廣州的汽車。大家都問我過年怎么不回家反而回廣州,我騙他們說我回廣州有事情,來年再聚。其實只是自己過不了心里那道坎,覺得把錢全虧了無顏見江東父老,于是逃回了廣州,獨自蟄伏在租來的小房里默默的把傷口舔干凈。
那段時間真的是孤獨的,過年的廣州空蕩蕩,平時下餃子一樣的公車春節(jié)期間都沒什么人,顯得冷冷清清,路燈下掛著喜慶的紅色的燈籠在北風中沙沙作響卻平添寂寞。我坐在只有一個人的公車上,看著車窗外這座突然冷清下來的城市,從首站坐到了尾站,再投兩個硬幣坐回來。司機大哥微皺著眉頭在車門旁抽煙,看到兩趟車來回都是同一個人也沒有多少驚訝,似乎是每個過年都會有失意的年輕人來坐這輛空空如也的公車,又或者是,他曾經(jīng)也是個失意的年輕人。
好在我在很早之前就明白并懂得了要享受孤獨,我買來啤酒和零食,在不開燈的夜晚窩在床邊打游戲,借著屏幕的光喝啤酒吃零食。孤獨的副作用使得我經(jīng)常整宿整宿的睡不著,我試圖用尼古丁和酒精麻醉自己,但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騙人的。于是凜冽的北風中,總能看到一個小伙子裹著外套,在凌晨昏黃的路燈下沿著街邊慢慢的走。
我開始學著享受這難得的孤獨,凌晨兩三點的我不睡覺,蹲在街邊和瑟瑟發(fā)抖的流浪漢談行萬里路,和街邊抽煙的站街小姐說閱人無數(shù)。
流浪漢說我從江西流浪到廣州,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之間見盡世間百態(tài)嘗遍人生苦暖,大過年的你看我還蜷縮在無人的角落瑟瑟發(fā)抖,你可知我曾經(jīng)也是個躊踔滿志的少年。
站街的小姐吞云吐霧,說誰說年少不知窮滋味,當年為了一個“錢”字誤入歧途成了失足,僅僅為求得一個衣食居處,如今連家都不敢回,你可知我曾經(jīng)也是二八年華眉目如畫。
他們絮絮叨叨的,用一種旁觀者的語氣,變相的說著自己的故事。
古代大多數(shù)文人墨客,都是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落之后才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這也是我為什么覺得好文章需要歲月作為沉淀的原因。
后來我自己在想,打游戲都有輸有贏,更何況人生。雖然現(xiàn)在的我談人生還顯得太小太稚嫩,我的這點遭遇和他們比起來確實也算不上什么。但此一時彼一時,很多困難都是在當下才成為了困難,把眼光往前看,困難自然也就成為了過去。
好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廣州的春節(jié),朋友聽說我過年沒回家,邀我小聚了一次,竟也介紹了個小項目給我做做。現(xiàn)在想來,倒是覺得當時的情況真的還不算特別壞。
至少我在那次的孤獨當中有了很大的收獲,孤獨逼迫我思考,逼迫我不得不快速的成長,逼迫我開始去思考一些從未思考過的問題。今年暑假接觸到了許多學生和家長,他們對我的評價大多都是成熟、穩(wěn)重、斯文之類的詞,唯獨沒有之前很多人給我的評價——恃才自傲,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我在想,這應(yīng)該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前的我總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仗著在高中時候取得那一星半點的成就,經(jīng)常咄咄逼人。當我漸漸變得成熟的時候,我開始反思自己這個問題,并且從周圍一些人身上找到了答案。大學三年,我覺得教給我的不僅僅有知識,還有怎樣懂得去掩蓋自己的光芒,不要刺傷別人。
再后來,當我開始不再為功利而寫文章的時候,我發(fā)覺短時間內(nèi)我的筆力似乎有了很大的進步。以前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經(jīng)常說我遇到瓶頸,作品的立意一直提不上去,后來我才知道,我寫作的動機太不純了。
很多人問我大學讀的是什么,當知道我讀的不是和文學有關(guān)的專業(yè)后,紛紛發(fā)問為何不讀中文繼而當一個作家。我笑笑,我喜歡寫作,只是喜歡把情感化成文字的感覺,當作者肯定避免不了要迎合讀者的口味,要混飯吃,那樣就背離了我的初衷。
大二那年我聽到很好的一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要忘記做這件事最初的目的,最后才能有所成功。我很慶幸我找到了堅持只為自己寫作的理由,并且以此為鑒,一直鼓勵自己去單純的寫文章。我的想法是我希望有幾個可以堅持到老的愛好,讀書是一個,寫作也是一個。不為名,不為利,踏踏實實的寫。把生活的沉淀,化成筆下的文字,等待著掩卷之后那一滴遲來的惆悵和一句輕輕的嘆息。
于2015年 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