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700多公里,從福建來到南通。兩年多的時光,這里的春夏秋冬、晴雨風霧、風土人文……都讓我愛上了這座城,愛上通大這座校園!雖說現在是冬季,但我卻想領你來感受通大的春天……
曲水環繞,涉水聆風;花田繁盛,陌上妖嬈;綠蔭環抱,楊柳依依……通大的春景怕是說不全也道不盡!捻一指清風入懷,摘一片綠葉細語,掬一抔湖水沁腑,讓清靈的空氣凝滯住腳步,讓心,剝落掉所有的浮華與喧囂,輕輕嗅著恬靜的味道,在通大的春天里感知人間的四月天……
四月的通大似乎喜歡用風來挑逗人們,風里卷帶著湖水的水汽。微風徐來,漾起微瀾,和煦的陽光灑在湖面上,給粼粼碧波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走出18號樓,路上伴著微風,柳絮飄飛,暖暖的,像母親的手一樣愛撫著你,讓你不自覺地想要張開懷抱。睜開眼睛,綿綿的柳絮,像化不掉的雪,潔白高雅,在風中舒展。掬一縷風的溫柔,讓沉積心底的泥沙在靜怡的空靈中如煙如霧地升華、淡化……即使風再大一點,我們依然躍躍似喜,風中零亂,不頹廢、不空虛,踮著理想的腳,充滿希望。同學們的談天嬉笑聲在風中似乎顯得有些斷續,但仍舊把這座校園的歡愉全都說進了風里——風滾到哪里,哪里就變得歡樂。
通大的風光也因為這股子歡愉而動人。她的春景是張弛有度的,每一處似乎都被精心設計過一番,美得剛剛好。四月的柳樹枝葉嫩綠,柳條依依,撩撥得人心里癢癢的舒服。校園各處各種顏色的花兒開得爛漫,芳草萋萋,飛花點翠,淡綠的小路落英繽紛,洋洋灑灑是一種生命的碰撞。當春日的暖陽灑在地上時,我感到地面上的花影浮動,暗香吹拂左右,我想要辨別那交織絢爛的色彩,可一切似乎都隨著光靄花氣在變幻。通大的四月,所有的風景都成了春天的擁躉,想要在晴好的時令里噴張出自己全部的激情與活力!
通大的每一處風景似乎都帶著故事,帶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是說不盡、道不破的。一汪湖水,一池荷花,長出過多少好文章與好畫作。文院學子們駐足于此,感慨萬千,高談闊論;藝術學院學子們來此尋靈感、出好作……他們成就了通大,亦或說通大成就了他們。
午后的陽光斜照,圖書館闃然,人和書儼然伴和成為圖案。圖書館中的奮筆疾書抑或安然閱卷,張謇先生的創校,范曾藝術館的落成,顧曉松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無不展露著通大濃厚的人文氣息。柳岸花堤徜徉著老師學子們的背影,范曾藝術館述說著這位國學大師的才略,他們的文字,他們的畫作,將隨著一年一年、一樹一樹的花開,萬古流芳!那股子清氣嗆得人不敢胡思亂想,靈魂也被打理得純凈而悠遠。
通大學子的生活也是忙中有閑——周一到周五為學業忙碌、奮斗,每到周末會尋一隅清靜處,或漫步在這春光里,或荷花池邊小小地舞文弄墨一番,抑或文峰園里吹一首小曲……讓所有的紛擾渙散在清香里。你或許無法想象,平常那樣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也可以這樣被慢下來,但通大就是這樣一座校園——有學術研究方面的蓬勃,也少不了調素琴閱金經的附庸風雅。這座校園充滿了如此多新和舊的元素,有時攪動翻騰,讓人不知所措,但讓我著迷的,正是這樣一種現代中的古老,喧囂中的安穩,動中的靜以及擁躉中的優雅……
看著一座座小木橋拱落在水上,流轉的回風將湖水晃晃悠悠地蕩渡過來,一股濃郁的人文氣息隨著風,在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有時候,我在想,到底需要多深厚的底蘊,才能把一座校園滋養得這般敦厚文雅。
身處在春天的通大,像是返璞歸真了一般,好像所有的悲傷不快都會在這里被羽化。我雖無法長久地在此地,無法長久地在圖書館前的湖邊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但能來此求學,滌蕩我一身的污濁,已是莫大的榮幸了!
我在想,多年以后,當我畢業后再來到這里時,脫去稚氣的頭腦和靈魂,還能否認出自己當年被這通大的春天收藏的情懷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她是人間的四月天!至少,是我心中的四月天!
瀠煽
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