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小事里的復古情懷之電臺篇

沒有畫面的聲音世界
音樂和語音就是靈魂
音頻跌進耳里
文字吻在心間

我常常會想喜歡電臺的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外表安靜,內心似海,還是外表狂熱,內心平和?很遺憾,我一直沒有得到答案,但我始終相信,喜歡電臺的人大概和我相似吧,有著相對豐富的情感和絕對敏感的神經,喜歡偶爾的獨處,依賴由有溫度的聲音營造的美妙世界,同時也喜歡窺探觸不到的電波背后那些溫暖的故事。

電臺廣播始于1920年,那一年距離我出生差72年,而我在72年后的19年里對廣播其實遠沒有現在這般愛得深沉,準確地說,從出生到上大學前,我對電臺廣播的情誼僅僅只停留在無聊時的“在嗎?聊幾句”的份上,因為大多數的時候,卡帶在隨聲聽里滾動產生的旋律才是那些獨處日子里的“閨中密友”。后來的日子,我對聲音的寄托從隨身聽換到了MP3、MP4,再到后來的手機和電腦,卡帶時期的有限到網絡時代的無限,揭開我和電臺廣播的情緣。

2011年,是我在成都上大學的第一年。那一年,網絡電臺開始火熱遍布各大音樂軟件,那是一個不以專業限制發聲的平臺,于是各種各樣的業余播音愛好者紛紛加入了網絡電臺這一媒介。我在那一年,喜歡上了來自那里的幾串聲音,它們大多是分享動人故事,訴說瑣碎心情....我常常將喜歡的音頻載入手機,循環賞味,還不忘在微博上和音頻原創者進行互動,有時是聽后感,有時是投稿。那時候,我開始覺得電臺有一股神奇的魔力,那是單純音樂無法比擬的能量源。

與廣播真正結下不解之緣的時間是在我光榮地成為一名校廣播臺導播之后。那年校廣播臺招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什么是導播,還不敢想象當時的一紙草草報名表最后竟成了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后悔的選擇之一。

在那一年的導播工作中,我這個江湖傳稱集“排歌+試音+錄音+剪輯+制作于一身,并且可以玩轉“音頻+視頻”的全能導播,有過壓力也有過驚喜、有過難過也有過快樂、有過想放棄的念頭也有想一直賴著不走的不舍.....可是當一切回歸平常,我才發現,就是那一年的幕后切身體驗,才讓我真正沉迷于那股電波里的復古氣息。

仔細想來,離上一次手觸調音盤的推子,已有三年之久,現在的我再也不用想方設法修復播音員的播音瑕疵,也好像再也不必深夜托著各種音頻反復找尋合適的音軌......但是導播之于我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現在的我只要一戴上耳機,扎進電波里的聲音世界,我都能感覺電波那頭的聲音和我貼得好近好近,我能真實地感受到他們的氣息變化,他們的情感流淌,那種距離就像當年我以導播的身份坐在播音員旁邊那般靠近。

有人說,廣播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首歌是什么,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段音樂會讓你進入到哪一個時空的畫面里,你也永遠不知道,也不能控制,因為一切都是未知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輕松,然后安靜的去聆聽,聆聽那些動人的旋律,聆聽那些逝去的時光,聆聽那些聲音背后的情感....

而我想說,有時候,沒有畫面的世界比有著絢爛圖片的世界來得更多姿多彩。它可以是一個自由想象的世界,沒有時空的局限,沒有現實的阻礙,一切都如夢境一般的美好....在那樣的一個時空里,我們似乎可以拋下一切煩惱憂傷,讓思緒自由地飄散,我們可以順著思緒穿越各種時光隧道,然后,到達我們想要的夢中佳境...我一直堅信,聲音里一定藏有一股圖像所取代不了的力量。

在我所有喜歡的電臺節目中,點歌節目是我最為喜歡的一類。我一直認為在電臺點歌節目中常常點歌送祝福的人,心里一定藏著一大堆的渴望:渴望祝福被DJ念到,渴望被祝福的人正巧就在同一波段收聽著,也渴望有那么一天,這一切的渴望會被另一個自己在乎的人渴望著,而自己會成為那個人心中在乎著的人。

說實話,我常常會點歌,送給朋友、親人、自己或者更多我在乎的人。我喜歡當自己用心寫的文字祝福經過另一個陌生又熟悉的主播口中傳到電波里,再到我耳朵中形成的美妙感覺,這種感覺就好似一封從被投進郵筒再被郵遞到手上的書信一般,展開的一瞬間,是驚喜,更是感動。

其實我喜歡聽電臺這一復古小事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些,小偶像說,愛上一檔電臺節目,愛上一個溫暖的聲音,就如同耳朵在和收音機“談戀愛”。感謝這一路廣播帶給我的驚喜與感動。因為它,我遇見了很多未曾謀面卻親似老友的同路人,她們和我一樣,與電波有著莫名的緣分,我們常常交流想法,分享故事。因為一條隱形的電波,我也結識了很多因為感同身受我的故事,而把我當成傾吐心情的“秘密樹洞”。

這些都是電臺帶給我的復古情懷,是用眼看不見,只能用耳聆聽、用心感受的美好情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