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墨色漸漸泅染開來,我知道,美,悄然而至。
偏愛那般純粹的夜。留半盞清燈,鋪開一本《道德經》,抑或是什么佛文經書,蘸著夜色便描了起來。也是不求甚解,只是想靜下心來。屋角的風鈴冷冷地搖,墨色的風把我溫柔地整個抱起,依偎在她的臂彎里。風吹起心中的塵埃,把雜亂的思緒慢悠悠地理清,再施施然地向夜的深處走去。抬眼,天邊遺落幾顆水晶般的星子,于是想像的天窗被撐起,想起了那些蓮花般的神話。
那樣美、那樣繾綣溫柔的夜,不著足跡地蕩滌了喧鬧的靈魂。黑夜,猶如收雜入屜的海綿,將白日的張狂與不安收起,徒留一份清澈、一份閑靜。白天的陽光把世界照得太透太亮了,使我們的眼中只能看見光,而忽視了美的存在。
如果沒有“月出于東山之上”的夜,不知東坡先生還能不能感受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雅致呢?我相信,黑夜的美是一種契機,引導著人們去發現更美的風物,或是另一面的自己。在五千年的半部黑夜里,曾孕育出多少成為絕響的詩篇啊!“夜如何其燎?夜未央,庭燎之光”這般傳頌千年的句子,只是黑夜里人們的絮語。“輕羅小扇撲流螢,”呼之欲出的閑適與澈凈,想必詩人的那份澄澈的心境,也是黑夜的慷慨饋贈。原來文學的瑰麗大卷,竟有那么多出自黑夜的手筆!
黑夜或許蒙上了人的眼睛,卻給予了人們更加敏銳的感官與更柔軟的心。于是你覺得你指尖的風,正是唐朝牡丹上的那一縷;那風鈴的清響,各水晶簾動的輕音是一樣的;而暗色的云彩,會不會是陳與義筆下的那一朵?在這樣的黑夜里,是不是千百年前也有一個如我一般沉醉其中的人?這千般百般的“興”,就是美的力量。
我始終覺得我們的眼睛是最美的。那是黑色的,是夜的顏色,更是美的顏色。我們不僅用它尋找過光明,我們更要用它去找尋美麗,在黑夜里尋找美的契機。
是黑夜之美,蕩滌了靈魂,洗凈了浮華;是黑夜之美,撐起了巍巍文學之峰;是黑夜之美,指引我們去發現更多的美好。
這大概就是美的力量,世界最能撼動人心的力量。
——何清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