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輕描淡寫的“能者多勞”,其實是一場看似完美的道德綁架。它的背后,是一種血不要臉的時間勒索。
前年,我想報考一個在職研究生班,打算利用工作之余充充電,學點東西,順便找找當學生的感覺。報考之前,還特意找了上過這個研究生班的前輩,跟他取取經。他爽朗地告訴我,這個研究生班,特別好混。除了入學考試比較難,是閉卷考試之外,其它課程的考試都是開卷,到時還會有人給你們整理復習提綱,只要不是傻子,都能順利畢業。
聽了學長的話,我就放心了,因為我又不是傻子。更何況,上學時我還是那種被大家叫做“學霸”的另類生物。
報名之后,很快拿到了復習范圍,說實話,這樣的考試其實沒什么真正的難度,只要你稍微用心背一背,肯定能通過。但是據說,每年都會有一半人通過不了,因為他們壓根沒有復習就去考試了。不過比起那些交了報名費卻連考試都不參加的,我更欣賞那群裸考的同學,畢竟勇氣可嘉啊。
從考場出來,我就知道我肯定能考上了。只是沒想到自己一不小心考了個全市第一。
開學后,班主任找我談話,他說,按照慣例,每個班的學習委員都由入學考試成績最好的同學來擔任。所以,你就是咱們班上的學習委員了,接下來的三年,你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為同學們好好服務啊,能者多勞嘛!
老師的話,還真是語重心長,說得我暈乎乎的。只是什么叫好好服務呢?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學期一眨眼就過去了,可是我和班上的同學還幾乎不認識,大家每周末上一天課,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沒什么交流的機會。期末最后一次課老師把每門課程的考試題目布置給大家之后,告訴我們有一周的準備時間,考試時可以帶著教材和自己準備的參考資料。老師走出教室后,班里就沸騰了,一片哀嚎之聲。一會兒,大家就開始起哄,還有個帶頭大哥喊我的名字,他說:“學習委員,你入學成績那么好,上課又聽得那么認真,一看你就是學霸,你就負責給大家整理整理考試答案吧,能者多勞嘛!”班里剛才還哀鴻遍野,聽了他的話瞬間就都滿血復活了,絲毫沒有給我考慮和回答的機會,大家就一致鼓掌通過了。那時,我才想起學長曾經說過,期末考試會有人給整理答案的,滄海桑田哪,我就變成了他口中的“那個人”。與此同時,也有些明白了班主任口中的“服務”二字的含義。
起初,我倒是覺得無所謂,只要大家信任我,整理好答案發給大家不是舉手之勞嘛,再說本來我自己也要整理的。那個考試周里,以前冷漠的同窗都突然變得好熱情,好殷勤,在微信群里一會兒送花,一會兒獻吻的,還有各種跪舔膜拜的表情包。更恐怖的是,有個同學還給我發了題為“為大家整題辛苦了”的私包,弄得我很尷尬,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他強逼著我收下,我一點,媽呀,也太大手筆了,整整六毛六啊,我也是醉了。
?
第二學期開始后,班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考試周如約而至,可是因為那段時間正趕上單位和家里事太多,實在抽不出空來整理答案,心想著熬兩個夜應該差不多能整出來,趕在考試前發給大家。結果,考試前三天,群里有人@我說,學霸,怎么還不把答案發給大家啊?還有人緊接著說,是啊,馬上就考試了親,拜托抓緊時間啊!學霸辛苦!
這是什么邏輯?。课沂菍W霸,可是我不是你爸啊。我沒有義務把飯嚼碎了吐到你們嘴里吧?再說,如果是我自愿要幫你們,倒也罷了,現在這是什么情況?如果班里沒有我,大家就都沒法考試了嗎?喊一聲學霸我就得巴巴地滾去整理嗎?這不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和時間勒索嗎?我在群里回復說:“不好意思,最近事情比較多,沒時間整理了!”然后群里鴉雀無聲,可能都在心里默默罵我呢吧,呵呵。
人哪,都愛把自己想的那么重要。其實等到沒有指望時,自然會有新的“能者”站出來,考試前一天,有個同學在群里發了一份整理好的答案,瞬間炸開了鍋,這個同學像我當初一樣,接受著他們的頂禮膜拜。還有個同學說:“學霸大人辛苦了,還是好人多啊!”我不知道,是不是當時就我一個人覺得,這句話信息量好大。我從曾經的“能人”變成了“壞人”甚至是“罪人”。后來,班主任還找我談了心,說同學們對我不給大家整理答案這事兒頗有微詞,還讓我以后多加注意,盡量克服自身困難,發揮好學習委員的作用。
老師們and同學們,恕我才疏學淺,不能領悟學習委員的天職就是幫助大家偷懶投機,我想,我再也不能占著茅坑不拉屎了,這么神圣的崗位,還是要找個使命感責任感強的好同志來干。所以,我不干了,我認慫還不行嗎。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入學考試時少答兩道題,不就沒有這么鬧心的事了嗎?不當能人的感覺好輕松,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好多話,說了顯得矯情,不說心里又覺得憋屈??墒墙裉煳蚁氤C情一回,索性把話說痛快些。
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不是比別人聰明多少,只是更認真、更努力些罷了??捎袝r候你的認真和努力,卻只能幫你換來更不公平的待遇而已。能者,往往才是弱者。常常會有人打著“能者多勞”的幌子,肆無忌憚地綁架和勒索那些比自己認真和努力的人。你想想看,天天在家里負責做飯的,一定是會做飯的那個人對吧。因為會做,所以必須要做。而不會做飯的人往往是那個更輕松更幸福的人,久而久之,不會做飯的人覺得這樣是理所應當的??梢匀绻麜鲲埖娜擞幸惶煊X得這樣太不公平,不干了,那另一個人往往會說,這也太小氣了吧,又不是讓你做你不會做的事情,舉手之勞而已啊。他從來不會顧忌,對方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寶貴。
跟你說學習和生活,你可能感覺都是些無謂的瑣事,可是同樣的情境,若換做職場,你就看出它的殘酷了。
比如,公司里領導分配任務時,把本來不屬于你的工作派給你,美其名曰“能者多勞”。你說你是干呢還是干呢?大多數情況下,你根本別無選擇。領導都說你是能者了,你要是不干就是傳說中的給臉不要臉你只能硬著頭皮接受,否則今后領導可能都不會正眼看你了??墒悄愀闪送彩鞘芾鄄挥懞?,因為同事之間有一種深刻的感情叫做“嫉妒”。你干好了大家說你是顯擺、在領導面前搶功勞,你干不好又會招致幸災樂禍,說你根本沒什么真本事。配不上“能者多勞”四個字。
況且,人們在說“能者多勞”時,多半不是發自真心的覺得對方是“能者”,只不過是為了讓他“多勞”而找的華麗麗的借口,為的是把他架到高處,讓他騎虎難下,推脫不得。這樣一來,誰還愿意當能者呢?所以大家紛紛認慫,退到安全線以內,害怕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
“能者多勞”后面,其實還應該再加一句“多勞多得”。這既是對能者的保護,也是對弱者的激勵。更多的付出,換來更多的回報。這樣,能者在多勞時心里才會平衡,弱者才能因為多得而渴望成為強者。
多得到的那部分,有時是看得見的工資薪酬,有時其實就是一種看不見的尊重、理解和感恩,甚至是最簡單不過的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