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時代變遷
事物總是在不斷的更換迭代,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人,更沒有永恒不滅的事物。書里說歷史總是朝著蜿蜒曲折的道路前進,前進是好事,只是作為高等動物的人啊,神經細胞總有對舊事物懷有一種復雜的情感—念想。
五年前,拆房商已經“虎視眈眈”地盯著我們這片住宅區的土地,慶幸當時的他們并沒有那雄厚的資金財力給予拆遷賠償,這事也就暫告一個段落了。
二十多年的街坊鄰居,那感情不是三言兩語便道得清。在這片土地上,婦人家有婦人家的娛樂天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玩耍樂園。也許今天這棟樓的503房的小孩長水痘了,那棟樓的105、304、502房的阿姨阿叔都會來叩門問候;今早葉阿姨買了什么好吃的鹵肉回來,第二天樓下的張大叔李阿姨廖大爺也去同一檔肉店買了回來加菜。這里似乎總有個無形的“大喇叭筒”在小區里傳了個遍。
因為小區位于城中村的旁邊,便也沾了一點“村鄉”的氣息,每棟樓層都是七層高,每層住著面對面的兩戶人家,樓道都是水泥地板,一樓的灰墻上掛著每一戶的鐵皮信箱,以前的我們總是懷著好奇的心情期待里面裝載著什么信件,可是每每打開信箱,不是超市里的特價優惠廣告就是要繳交的水電費通知,也沒別的什么了。
從前,車、馬、郵件什么都慢;
從前,竄戶竄門都是家常便飯;
從前,我們的樓房沒那么傲嬌。
(貳)木棉樹、小庭院
那時的我們愛跑出家門聚在一起。
123木頭人是我們永遠都玩不膩的童年回憶,我們總是能找到一塊小天地,不需要什么裝備,不需要什么技能,玩累了便在小庭院的石板凳上隨意一屁股地坐下,我們總是等到其中一個的大人來叫回家吃飯才會散。
到了木棉樹上開滿嬌艷的大紅花時,那便是我們的另一個娛樂天地。有拿羽毛球拍砸落花的,有爬樹上摘花的,還有調皮的拿石頭扔花,當大家都“碩果累累”時,這朵朵大紅花便成了“毽子”任由我們互踢。
小區里只有一個小小的庭院,六條柱子撐起的紅色瓦片,里面只設置了一張石桌子,上面啥也沒有,也正是這張石桌把我們這群小屁孩聯結在一塊,我們玩游戲輸了的就得跳上石桌表演逗大家樂,也在上面玩紙牌21點,每一年,我們的寒暑假作業也是在這張石桌上解決了的。它不像現在的桌子還自帶有下棋功能,毫無讓人們充滿想象力地發揮它的作用。
(叁)天臺上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深圳也就地王大廈這棟標志性的高樓建筑。跑上天臺便能抓住夜晚從大廈發射出來的綠光,迷人的夜晚里,天臺上總帶點神秘的色彩,誘惑著我們的好奇心去“冒險”一場。
每個人手里一只蠟燭,領隊的帶上一把火機便縮頭縮尾的走上七樓,因為有些七樓的住戶不想有人去探訪她的神秘小天地或者害怕小孩子會在天臺上出意外便把七樓通往天臺的門給鎖上,我們便一棟一棟樓去尋找能通往神秘的天臺的門。
因為我們都生長在這個美好的時代,在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措施下,我們每家每戶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寶,父母的愛除了給我們也不知道還能給誰了,所以我們都是快樂的成長著,當然不會有想不開而隨意地丟棄自己的性命在天臺上鬧事。
十歲左右的我們,雖然理智心智的發育還欠點火候,可是我們有自己玩耍探險的一套安全機制,領頭有領隊的責任,我們便一個跟一個的隨著領頭的腳步往前。
當我們的十幾根蠟燭燃起時,抬頭望向天空,似乎我們的臉就貼在星空里,上面的星空和天臺上的燭光在互相打招呼,不停的閃耀光芒,仿佛聊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肆)天臺道別
總有一天,你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而我們曾經的天臺也會消失。
五年后的今天,二十多年的故事終將有一個結局:拆遷的更新辦公室突然冒了出來,就在小區門口邊上,開發商聯合社區服務站一起打著更新改善我們小區的廣告宣稱要對我們小區進行拆遷工作,當然,最終他們會成功的勸服我們全部同意,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不得不跟著改變自己的舊思想而同意拆遷。
只是想在拆遷之前,能再次走上天臺回憶著曾經的美好,好好的跟它說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