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平日里,一想到家,你的腦海中呈現出的是干凈整潔、物品擺放有序的溫馨畫面,還是東西扔得到處都是,臟兮兮的環境,自己都喜歡不起來?
要是后一幅場景,光是想著把亂七八糟的東西收拾整齊,就覺得頭大吧?要是再想想還有廚房的油污要清理、厚重的窗簾要拆下洗干凈再掛上等一系列麻煩的活在等著自己就更是頭疼,干脆自動屏蔽了。
于是你離溫馨舒適的家就越來越遠了。
02
為什么越來越怕干家務?
首先惰性決定我們,寧可躺著絕不站著。工作了一天,很累,回家最好的姿勢是躺著。
其次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癥,事情不拖到最后一刻是不會去完成的。得知有客人要來時,才會想著把地拖干凈。
最后是很多人沒有做好家務規劃,不知道包含哪些大項目哪些小項目,有哪些物件哪些地方需要著重處理,哪些需要季節性處理(比如夏天曬被子),各自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家務活怎樣安排,是自己干,與家人合作還是外包?如果是自己干,時間怎樣安排?
就是因為想不清楚這些問題,等到開始打掃時,會因為到處都要收拾,到處都沒弄好,最后索性扔下不管。
03
我也曾是這樣理不清楚。
去年臨近過春節,本來說好兩人一起打掃家里衛生,可孩兒爹愣是被派出出差一周,只好自己在家大干三天,整個人都快累散架了,還有很多地方沒打掃到。
我開始思考,看似不起眼的家務活積攢到一起時,竟然讓人無招架之力,到底怎樣干才能效果最好。
后來摸索了一年時間才發現,要想有干凈整潔舒適的家,自己又不想累散架,有下面幾個方法:
1、不妨做個大項目排期表
我認為家里最累的活就是這些大件:洗窗簾、洗沙發套、擦玻璃、洗油煙機、拆洗床單被套、清理廚房油污、曬被子。
比如洗窗簾,從拆下洗完再掛上,需要兩個人合作,大半天時間才能完成。每次都累得半死,我的周期是半年一次。
換洗床單被套,每周一次。
清理廚房油污,每月一次。
為每一項制定一個專屬頻率,多久時間清洗一次,安排好日程表,避免把活都堆到一起,到點也就知道自己該干嘛了。
2、列家務清單
每周列個清單,每天根據零碎時間從清單里挑幾件易完成的,耗費時間的專門騰出大塊時間來完成。
3、多任務同時進行
煮上開水,洗上衣服,再去收拾床鋪,然后拖地掃地,同時進行,節省時間,效率更高。
4、養成物品用完隨手放回原位的好習慣。
家里之所以看上去亂,就是因為沒有物歸原處。我們的很多時間也正是浪費在物品歸位上。
看完了書隨手放回書架,吃過的果皮扔進垃圾箱而不是放在桌子上,換下的皮鞋放回鞋架,用過的毛巾掛回毛巾架。讓物品回到各自該呆著的地方,就省下了專門用來收拾的時間,家里也會整潔不少。
5、任務拆解
這周要拆洗三個臥室的床單被套,可以先找時間拆下一個臥室的,有時間再去拆另一套,依次完成。
利用零散時間完成整個事件的一部分,難度降低,工作量變小,心里的抗拒因素少了,自然完成度更高。
總之,想要個干凈舒適,一想起來就覺得很溫馨的家,除非全包給家政公司,否則都是要付出勞動的。
既然少不了勞動,那么不妨把它也當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做出規劃和排期,合理安排時間。這樣既省下不少精力,又獲得更好效果,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