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一段時間,就會想念家里的燒烤。現(xiàn)在流行說擼串兒,不過,我依然習慣說燒烤。
燒烤,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烤肉串兒,烤藕片,烤火腿腸,還有烤臭豆腐。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家在崇陽的十字路口有個小門面,開飯館的。我媽主要經(jīng)營飯館,我爸賣過一兩年的燒烤。
每天,他都會把瘦肉切成肉條條,大概1.5CM寬,0.3CM厚,長度約10CM,還有一些短的肉條條,用作填補。然后撒上生粉,十三香,鹽,薄薄的裹在肉條表面。然后用竹簽子一串一串的串好,擺放整齊。
把鹵過的藕片切成半厘米厚的片片,也用竹簽子串起來備,擺放整齊。
等到天快暗的時候,把燒烤的鐵架子搬到門面外面的人行道上。說到燒烤架,也就是四根鐵棍子支著一個長約一米的鐵殼子,左右通風,中間燒炭火,上面烤串串兒。
每次,他都會右手拿火鉗撥弄著炭,左手拿著一個硬紙板扇著風,頭歪向一邊,擰著眉毛瞇著眼,嘴里還要象征性的吹一吹,似乎這樣炭火才能燒起來一樣。
一切準備就緒,陸陸續(xù)續(xù)的有人來買燒烤吃。
大致流程就是,先把串串擺在炭火上,然后用刷油漆的刷子蘸點菜油,把串串兒的兩面各刷一遍。等到炭火把肉或者藕片等烤的冒熱氣了,再開始撒孜然粉,辣椒粉。炭火繼續(xù)炙烤著串串兒,慢慢的,孜然粉夾雜著菜油,伴隨著肉的香味就出來了。有的小孩子就會開始咽口水了。
這時候還沒完,繼續(xù)刷菜籽油,再多翻烤幾次,最后撒上一點蔥花,用油刷子稍微壓一壓,香味滿溢的燒烤就完工了。
燒烤是真的香,聞得讓人直咽口水。
而我最喜歡的,是吃烤臭豆腐。略帶黑色的方塊豆腐,聞著臭臭的,用兩根竹簽子把兩塊豆腐串起來。豆腐的兩面均勻的劃幾道口子,方便入味。燒的流程差不多,稍微加點鹽。烤完的豆腐表面沾著蔥花,泛著油光,冒著熱氣,散發(fā)著誘人的而又獨特的臭豆腐香味,吃起來欲罷不能。
爸爸不會做飯,但是他烤的燒烤確實很好吃。現(xiàn)在想來,他是非常用心的在做這個燒烤攤子。從把竹子削成小小的竹簽子,串串,燒烤,每一道工序都是他親手完成的。
小本生意就是這樣,都是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只求能全部賣出去。
沒有生意的時候,我就會自己去烤了吃,照著記熟的流程,慢慢的烤串串。反正覺得自己烤出來的東西,怎樣都好吃。
除夕夜到初二是燒烤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穿著新衣服,兜里揣著零花錢,滿大街買燒烤和零食吃。而我,只能苦逼的在家里不停的串肉串。
那個時候,心里是痛苦的,我也想出去玩,而不是一直串那黏糊糊的肉串。尤其是手上那股子肉和十三香的味道,總感覺洗不掉。現(xiàn)在每次跟老公說過年或者燒烤,他都會笑我是不是有串肉串的感覺,還是串不完的那種。
像我一樣,童年幫父母做事的孩子有很多。或多或少,那個時候心里都會有些埋怨。羨慕別的孩子能自由的玩。
但是,多年以后,回憶起那段日子,并不會有太多痛苦的感受。更多的,是體諒父母那時候辛苦勤勞的奔波。
他們或許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靠著雙手,起早摸黑的做點小生意,養(yǎng)活自己和孩子,并想方設法的攢錢給孩子上學。沒有休息的日子,也不會有可觀的收入。
可是,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家子的生計。生活就是這樣。
每當我看到路邊的小販或者小區(qū)旁的門店,我會想到他們起早摸黑,風雨無阻的出攤和營業(yè)。是的,的確很辛苦。
雖然心里默默的感動一下,仍然忍不住加快步伐,往家的方向奔去。
他們在為家庭奔波,任憑風吹雨打。而我,亦是下班歸來,急著回家感受家人的溫暖。
同是你我,同為生活。
亦如那一方小小的燒烤攤,冒著油煙,飄著孜然香。
還有那個低頭專心燒烤的人兒,現(xiàn)在已在他方近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