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23:10】
我是一名實習護士,2016年5月16日進入EICU實習,EICU為急診重癥監護室的英文簡稱。
EICU實習2周以來,10床進進出出3位危重患者。
第1位是車禍致腦出血有后遺癥從神外轉EICU進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不過在我到EICU第二天就出了,說是家人放棄治療,無論是因為承擔高昂的醫療費而放棄還是因為知道康復自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的絕望,那都是他們的選擇,勸說繼續治療與尊重求醫方也許是對等的。
第2位同樣是車禍,致多發傷急診進EICU為明確診斷的患者后轉至病區科室進一步治療。
第3位,也就是昨晚中班時接收的一位有抑郁癥、帕金森病史,因服用大量安定藥物而中毒的患者。早晨上班后,觀察到10床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留置著一根胃管連接著負壓袋進行胃腸減壓且持續的鼻氧管吸氧。猜測昨晚定是為了清除胃內的藥物而洗胃來著。后得知昨晚8:00多進行過血液灌流,顧名思義,就是將動脈血液經置管引流出體外通過體外的灌洗器將血液中所含有的毒物,或對自身不利的代謝產物吸附,再將凈化的血液灌流回體內。(但區別于血液透析和腹腔透析。)因患者是在4h后被發現意識不清才送至醫院,且藥物氯硝西泮血藥濃度峰值在服用后1-2h便可達到,極易遍布全身,所以急診進入至EICU一直是處于昏迷狀態。但直至午休輪班仍都處于監護穩定狀態。午休間期,醫生開了5000mlNS人工洗胃的醫囑,我給老師做助手記錄出入量。但在入量3640ml時,病人的血氧值從正常值下滑至正常低值并伴有痰喘聲,無法自主咳嗽,鄒老師便停下洗胃操作給予吸痰。可這時,血氧值一路下飆至85%,隨時有窒息的可能。午間的值班醫生聞訊后立馬從前面床過來查看情況倆個人一起拍背協助排痰卻無效。吩咐準備氣管插管用物,醫生先試探性地用喉鏡刺激會厭望能使病人自主咳嗽避免插管帶來的刺激。嘗試片刻后無任何反應,便取來喉鏡與8號氣管導管,我在旁邊將吸痰管拆開處于備用狀態,老師在旁邊負責簡易氣囊的隨時使用與用物遞接工作。試了倆次,失敗,醫生說:“卡在會厭部下不去。”看著導管末端攜帶出的血性痰液心里不免一顫。再次更換7號導管嘗試依舊不行,科主任和副主任也同時跑至床前,指導主治醫將患者肩頸部墊起,置患者頭部后仰,使患者口咽喉三點呈一直線提高插管成功率。緊接著囑老師取20ml丙泊酚用于鎮靜、松弛喉肌再次利于插管。在這期間,鼻氧管改用面罩,我站在負壓吸引裝置那一側接過老師遞過來的吸氧管,二話不說便把原先的鼻氧管從氧氣裝置取下接上新的吸氧管,氧氣流量調整至最大給患者吸上待血氧濃度穩定維持幾分鐘后副主任上去才把氣管導管順利插入,后續固定導管,連接呼吸機,血氧終于維持在了正常高值。患者的急性面容也漸漸平復,在那短短的二十多分鐘內,我看到患者最無助的請求。他的雙手,被約束帶約束的雙手不斷微微伸張卻始終沒有痛苦的改善。我便去握住了他的手。
所以,我但愿,不論是醫護人員還是百姓人群,我不求你們能珍視每個生命如醫護人員。但于施醫方,望諸位盡可能地做到尊重每個守護生命的醫護人員,這不僅是我們的職責,同樣也是尊重被救治的生命。于受療方,尤其是精神類疾病患者,盡可能做到不談之色變的心理活動狀態。
最后就后者簡單談談
你知道嗎?英國王妃戴安娜在其一生中患過4次抑郁癥,自殺多次,心理醫生為她治療了2年之久。三毛,那個傳奇女子在醫院上吊、詩人海子臥軌山海關,其實并不是這些“名人”心理脆弱,而是因為他們患上了抑郁癥。患抑郁癥的人群中,掌管他們情緒、意志、欲望、情感的相關神經元活動不平衡。簡單地說,健康人大腦中幫助我們產生愉快、積極情緒的物質,抑郁癥患者做到是極其困難的。
今天當我看到
診斷:“藥物中毒”
病史:“抑郁癥”
? ? ?“帕金森”
三個詞時,第一反應便是
“輕生”
“服藥結束生命”。
“抑郁癥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10床這位50多歲大叔的服藥動機我無從準確猜測,只是再次作為這類患者身邊的旁觀者,這一次我真的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了。
【如果你把這篇文章看到了最后,謝謝你
請在下面給我最簡單的回應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