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都為明天小朋友的生日派對做準備。這會兒看收拾整齊的家,想到明天,有點小興奮呢。家里已經(jīng)很久沒人來作客了,尤其是陌生人。
回想作客這件事,幼兒園有記憶開始,住的都是樓房。可那時候,整個小區(qū)的孩子都是一塊兒玩的。特別是一幢的,互相之間串個門,再平常不過了。我的性格也不怕生,小區(qū)附近的平房,玩過一兩回的小伙伴,已經(jīng)去她家玩得熱絡了。這樣想來,同是獨生子女,我那會兒還是比較自由,小區(qū)附近的孩子都能一塊兒玩,比起現(xiàn)在兒子與鄰居相處,他挺有禮貌的,所以深受老人喜愛。小區(qū)里的其他孩子偶爾見一面,年紀相差大的玩不到一塊兒。所以去年暑假他想邀請好朋友來家玩,就想著什么時候滿足他。
再回到自己身上,記得剛上小學,馬上就和同學熟絡了。其實我有點“假小子”,所以和男生玩得比較多。印象中一開始去的同學家,都是男生的,通常他們都是長輩養(yǎng)育的,去家里玩就把有意思的玩具拿出來,爺爺奶奶招待我吃東西。那個時候真是無憂無慮。
再大起來過年的時候,會隨父親去同事家做客,印象中就是收紅包和禮物。哪肯定沒同齡人一塊兒自在。隨著年紀增長,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現(xiàn)在越來越少有機會作客了,除非是很要好的朋友,不然是不會輕易帶進家里的。
忽然覺得這次會鼓起勇氣,主動邀請小朋友的同學和家人來作客,也是把心打開了一扇窗。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社會環(huán)境影響,不知不覺與他人的交往越來越流于形式,或者說客套了。來家里需要收拾,需要張羅,看似麻煩,其實是帶來了人氣,帶來情意的流動。雖然茶樓點心多,星巴克好喝,但偶爾在家里坐坐,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我想從小家做起,向世界敞開心門,結(jié)識更多的人,與有緣人交流。
重新讓作客這件愉悅的事回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