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帶孩子去看了《尋夢環(huán)游記》(Coco),這是一部關(guān)于愛、親情、夢想、誤會與和解的電影。
小男孩米格出生在一個鞋匠家庭,自小喜歡音樂的他卻被家中長輩禁止碰音樂,他不知道為什么,但他熱愛音樂。
夢想是關(guān)不住的,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米格在父母不知道的地方偷偷自制吉他,觀看一代歌神德拉科魯茲的影像資料自學(xué)音樂。
米格準備參加亡靈節(jié)的音樂比賽,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心愛的吉他也被毀壞。米格憤然離家出走,卻陰差陽錯來到了亡靈的世界。
在那里,他遇到了已逝的所有親人,可是他們居然也反對他追尋音樂夢,他再次與靈界的親人們決裂。
米格決定去尋找歌神德拉科魯茲——他的曾曾祖父,他需要得到曾曾祖父的祝福返回人間。
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歌神,米格卻發(fā)現(xiàn)歌神并不是他的曾曾祖父,他是個沽名釣譽的騙子,是個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的小人,是個心狠手辣的殺人兇手。
米格與家人一起揭示了事情的真相,捍衛(wèi)了曾曾祖父的榮譽。
在與壞人戰(zhàn)斗的過程中,米格明白了,夢想重要,家人也同樣重要。
而他的家人也明白了,愛一個人,應(yīng)該盡力幫助他實現(xiàn)夢想。
02
這部好評如潮的電影除了帶我們穿越了生死的界限,還可以解讀出現(xiàn)實生活中夢想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影片中的米格,不顧家人的反對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和他的曾曾祖父??送心贻p時的做法如出一轍。
??送杏胁湃A有天賦,卻沉迷于夢想,做了拋妻棄女的負心人。細膩敏感的他最后終于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時,卻來不及說出那句對不起,就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米格的曾曾祖母,也曾追隨丈夫的步伐,夫唱婦隨,最終迫于生活的壓力,向現(xiàn)實低頭,并與丈夫決裂,還禁止后代再玩音樂。
當米格向她喊出:“一家人不就應(yīng)該互相支持嗎?”她愣在當場,細細思量生前的種種,萬般遺憾涌上心頭。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和米格的曾曾祖母一樣,將夢想放在現(xiàn)實的對立面,當夢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不是想著找出共贏的法子,而是想著犧牲一個來成全另一個。
影片中讓我心生感動的一個地方就是,既沒有打壓夢想,也沒有將夢想的價值過分抬高到妖魔化的程度。
夢想,絕不是靠犧牲親情才能實現(xiàn),而是因親情才變得更加可貴。
03
這部電影中的墨西哥亡靈節(jié),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是已經(jīng)死去的人與活著的親人一年一次相聚的日子,那一天,死去的亡靈們會順著撒滿萬壽菊花瓣的橋,來到陽間,看望活著的親人。
亡靈節(jié)雖然也寄托了對故去親人的哀思,卻并沒有中國式“欲斷魂”那樣的沉重,人們用美食和音樂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用聚會和狂歡享受活著的幸福,用花瓣和蠟燭迎接親人的亡靈來小聚。
亡靈的世界也與我們想象中不同,那里并不是陰森恐怖的地獄,而是到處布置得五彩繽紛、絢爛美好,那里有歌聲、歡樂與溫馨,也有煩惱、殺戮與恐懼。
影片中人們對死亡的認知也是輕松的,死亡只是一場沒有回程的遠行,是到另一個世界看風景,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
生死一體,生死無間,天人永不隔,人鬼情未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終結(jié),而是生命的延續(xù)。
作為成年人,雖然心里明白這個美好的靈界只是人們虛妄的幻象,可是只要是溫暖的,觀影的我們也愿意相信、并心甘情愿的為此淚流滿面。
04
電影中亡靈界有一個規(guī)則引起了我的思考,就是靈界的人要想在亡靈節(jié)來到人間與親人相聚,有一個前提是人世間要有人記得他,并供奉他的照片。
沒有人供奉照片,他就過不了花瓣橋,到不了人間;而如果沒有人再記得他,他就會在靈界消失,也就是終極死亡。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shè)定,怎么才能證明你在這個世界活過?大概是有人記得你,才是你存在過的價值所在。
傳統(tǒng)的習(xí)俗并不足以讓一個晚輩一直惦記著故去的長輩,更多的是情感的牽絆和一種精神的延續(xù)。
我回來后想到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那句話:“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句話引申的意思是指,那些對人類社會有過大貢獻或者品德高尚的人,他們雖然死了,但是活在人心中,被人懷念千秋萬世,所以是長壽的。
就像臧克家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寫的那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p>
我們存在于世間的,除了這副臭皮囊,更應(yīng)該還有一種精神和信仰,這是我們對那些偉大的、已故去的先人的惦念。
而當我們離開,留給子孫后代的,除了私人化的、感性的親情,還應(yīng)該有一種讓他們心甘情愿一直記著的美好傳承。
這個世界我來過,又走了,但我不會被遺忘。生命不息,精神不滅。
我想,這是電影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