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分年齡,不分語言,不分國界。只要你想學,都可以去學。要想學好,前提是你一定得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不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遲早會失敗。
我們學習每一樣東西,都會有相對應的方法。你對世界事物的看法和觀點決定了你會采取怎樣的方法,而且你所采用的方法必會體現出你對世界的看法,這就是哲學中所說的“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每個人的方法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這就涉及到學習效率了。效率高的人,事半功倍;效率低的人,事倍功半。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說到學習效率,這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學。她是我們班最勤奮的學生,每次中午和下午放學后,同學們都跑去吃飯了,她還埋頭在書海中。晚上晚自習下課后也在堅持與書奮戰。如果你堅持每天早上5點多到教室,你定能見到她。多么勤奮的girl!原本我以為她會考上本科,畢竟付出和收獲一般都是成正比的。可惜并沒有。她沒能如愿,只考到了專科學校。
后來有次我和我姐妹聊天,無意中聊到她。姐妹說:“她是很勤奮啊,不過她的學習方法沒用對,喜歡專牛角尖,所以效率低,她一直在做無用功啊!”在我看來,的確是這樣。
與她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另一個同學,暫且叫她小A吧。小A呢,遠沒有她勤奮。小A喜歡一下課就蹦蹦跳跳,出去玩一圈再回來。中午和下午也是早早就去吃飯,對她而言,吃飯重要些。而且每天早上經常踩點到教室。這么個人,給你的感覺肯定是學習成績不好對吧。剛開始我也沒怎么看好她,覺得她整天吊兒郎當的,成績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可沒想到,考試成績出來時,她在全班排名第一。
這讓我起了好奇心,同時也很不服氣。為什么她可以考第一?憑什么?她平時可是看起來一點都不努力啊!后來,我發現我錯了。
自從那次后,我認真觀察小A,看她是怎么學習的。原來她上課特認真,老師講的每個知識點她都會認真做好筆記,爭取在課堂上把知識都消化了,這樣她下課后就可以快活的蹦跶了。然后晚上她都會把白天老師講的知識點回顧一遍,復習完后她就開始做練習。做完練習還不夠,她還預習了下節課老師會講的內容。課前預習,課后練習和復習,這三點她可是做的很到位啊!而且每遇到問題,她都會主動去請教老師,不會就問同學。
有次我在飯堂吃飯碰巧和她同座,我就去問她有什么學習秘訣。她說:“哪有什么秘訣,就是反復復習,練習,預習,然后多思考多總結。”難怪人家學習會好,人家可是用對了方法,所以效率才高。
這時我才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大學里,我都會根據事物的特征去探索學習它的最好辦法。不過這個學習方法要適合自己,這樣你的效率才會高。千萬別埋頭苦干!最后果真,小A如愿考上重本。
雖然我也如愿上了本科大學,但離我心里朝思夢想的學校遠著呢。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吧。高考結局已定,那就只能欣然的接受了。
大一上半學期是我的迷茫期。因為沒有了固定的目標,沒有了固定的方向,沒有了所謂的班主任。有也只是助班師姐和輔導員。而且面對這么多個來自各個地方陌生的人兒,心里有點害怕。
后來當了班委,也參加了社團面試,進入了與自己專業有關的金融協會。在社團里,我遇到了親切的師兄師姐們還有可愛的伙伴們。人家都說大學沒有加入社團活動那是不圓滿的。的確,人的生活圈不能太窄。加入社團后,我認識了很多熱愛金融的人,這無疑對我學習的專業有所幫助。當了班委后,我也開始做一些對班級有利的事。慢慢地,對這個班級有感情起來。
但后來,我開始厭倦了這種大學生活。我發現自從上了大學后,我整天都離不開手機了,上課時不時看下微信,下課后那是絕不脫手。因為是班委,所以要隨時關注各種消息;因為是小干事,所以要隨時看有沒有工作任務。我變得很焦慮,害怕自己成了手機的傀儡。我本就不是個愛上網的人,怎么現在就變了呢?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很多夜晚,都睡不著。一直在想“如果我的大學生活就是在手機中度過的,那我何必要來上呢?為什么還要在這里浪費青春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后來真的受不了了,就找師姐聊天。從師姐口中,明白了很多東西。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說“每個人剛上大一都會迷茫的,但不要忘記你上大學的初心,跟著你的心走,你想去做什么就去做,別管別人怎么想。”
從那之后,我便規劃好了我大學四年的目標。先規劃好四年總目標,其次規劃好每一年的目標,最后得出每個學期的目標。這些目標有考自己想考的證,學習語言,學習做飯(宿舍可以煮飯),去其他地方旅游,看多少本書,跑馬拉松之類的。然后把這些目標都細分到每一天,一天完成一點點,我相信量的積累一點能達成質變。有了目標以后,我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以下圖片都是我之前寫的目標。
其實不得不說,很多人上了大學后都會變得很頹廢。她們或許在想:“我寒窗苦讀那么多年,大學不享受那何時享受呢!”我身邊還蠻多這類人的。其實大學不僅是高中的下一站還是學校生涯的終點站。幾乎我們整個青少年期都是在學校度過。在學校讀了十幾年書仿佛坐了一輛長途的列車,眼看就要下車了,但是很多人都死在車上。
深深的記得我的一個老師說的話“舒服是給死人的”。是啊,人應為生而活,為生而奮斗。都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個人長期處于安樂之中,最后會什么后果,我想大家都知道吧!
大學其實就是個小社會,它可以讓你得到鍛煉。你想學什么或者做什么,都可以自己去找資源。千萬不要被麻木了,對什么都不敢興趣。也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而變成你不認識的自己。
我其實就是個比較積極好動的girl。在學校,我喜歡去參加一些社團組織的自愿者活動或者一些關于運動的活動(比如系運動、校運會)。不只是為了加夠那一點學分,主要是因為喜歡所以樂在其中。
我覺得自從上了大學后,我知道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什么,真正擅長的又是什么,而且愿意堅持。這很珍貴,要知道堅持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你或許瞧不起胖子今天去跑步健身,可是你不敢瞧不起他堅持健身一年并且瘦了很多。希望你們也能學會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會問那我大學要學什么才不會虛度光陰呢?
在這里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多考些你覺得有用的證。比如計算機二級證,英語四六級證,教師資格證,你所學專業的證等等。當然,這只是給那些不知道自己未來從事哪個行業的人的建議。畢竟多一個證書就多一份保障,你永遠不知道這些證書未來會不會對你有用。正如康永老師所說的那樣:“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說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錯過了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但如果你已經明確知道自己未來就要從事那個職業,那你就往那個方向奮斗吧!在這里插個小廣告,關注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里面有一門課程名稱是職場36計,那是萃先老師的課,在這里你將學會怎么用你的天性(紅點和黑點)去選擇適合你的職業。自從我買了這個課程后,雖還未就職,但學到了不少關于職場的知識。良心推薦!也可以去買萃先老師的《這些道理沒有人告訴過你》書看。我最近在當當網買了它的電子書,還沒開始看,等看完,我就會分享讀后感。
第二:學好英語。雖說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門語言,但英語可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毫不夸張的說,學好英語了,你就可以走遍全世界。現在在職場中會講英語也會為你成功就職增分。但是要學好它,談何容易?畢竟語言這種東西是長期積累的。其實,我英語水平一般,為了學好它,我可樂于投資。我之前報了考蟲英語美語口語班,有三十節課,每堂課都是干貨滿滿。其實口語都是要經常練的,那段時間我忙于考試,所以沒能堅持,以至于我的口語水平還是沒怎么提升。不過現在我又關注了輕客小伙伴這個公眾號,每天跟著小麥老師學口語。五月份就要去考口語了,所以我特努力。現在我又報了百詞斬100天閱讀四本書的課,每天早上早起去教室,先聽一遍原文錄音,然后翻譯原文,不會翻譯的句子先想想為什么不會,然后把它寫下來發到我們的微信群,每天晚上老師都會講解。翻譯原文后我還會繼續看著原文聽幾遍錄音,然后跟讀。等晚上徹底弄懂原文后,我就開始不看原文字幕,純聽原文錄音。報這個班的好處就是因為閱讀是提高英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這個班,我可以鍛煉到我的聽力,閱讀,還有口語。這課平均下來一節課才1.5元,這錢花的值。也許有人會說,你怎么那么有空花那么多時間學英語。我想說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啊!你想想學好英語,每天不花兩到三個小時學,能學好?
第三:常鍛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沒了,你就真的什么都沒了。其實人都是有惰性的,誰都想整天舒服的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干。在大學,這種人占多數。你會看到點外賣的人很多,幫拿快遞的人有很多,找代課的學生有很多。這都根源于“懶”,懶得去吃飯,懶得去拿東西,懶得去上課。可是呆著宿舍久了,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圈變窄了,你會發現你的身材變得更圓潤了,你會發現你的身體變得更差了。所以多出去走走吧!別老窩在宿舍。就算你去操場散散步也好過在宿舍呆著。我個人比較喜歡跑步,幸運的是我也遇到了和我喜歡跑步的伙伴。我們都會相互監督,一周起碼跑三次以上。慢慢地,我發現鍛煉后,學習效率更高了,排汗后身體也舒服多了。
第四:做些兼職。兼職不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獲得一些社會經驗。我干過發傳單,做過服務員,買過東西,打過外賣兼職。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東西,其實只有你做過才知道原來沒那么簡單。發傳單,你給別人得看別人眼色吧!服務員,你得常保持微笑吧!賣東西給人家你得把你的產品夸上天吧!這些都是在你做過后才會明白的。
第五: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朋友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即使是在荒島漂流的魯濱遜先生,都會有星期五這個伙伴陪著。何況是我們呢?交朋友很重要,但交質量高的朋友更重要。你一定要交正能量,積極向上的朋友,這樣你會被她帶動,每天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如果大學舍友三觀與你不一致,那你可別委屈自己和她們一起。誰說大學就一定要和舍友天天膩在一起,玩在一起。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啊!你不能選擇你的舍友,那你總能選擇你的朋友吧!
第六:學會自律。這個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為它是大學里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一點。自律即自我約束,自我要求,化被動為主動。縱觀很多名人,你會發現他們都能做到自律。其實自律不難,難就難在要把它變成一種習慣。習慣一成,要改變也就不簡單了。就拿早起來說,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每天堅持凌晨五點起床的人。但回想下,高三那段時間,我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可是為什么到了大學就變了呢?這得自我反省了。學會自律,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她可以做到的事,我也可以做到。
我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