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yuǎn)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尤其是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我相信如何教育一個孩子已經(jīng)成了一個家庭,甚至兩個家庭最重要也是最頭疼的事。
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從女兒出生至今,我?guī)缀跎釛壛怂猩习嘁酝獾臅r間,放棄了游戲和撲克,放棄了聚會和旅行。四年的奶爸生涯尚不足以讓我成為教育專家,卻也積累下了些許經(jīng)驗(yàn)和心得。對于我自身感受最深刻,以及我認(rèn)為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會遇到的困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diǎn):
1.不要用上班作為不帶孩子的借口
“我們都要上班,孩子只能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這是很多年輕父母,自己很少甚至不帶孩子最冠冕的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客觀性,卻不足以成為不帶孩子的理由。
我們要上班不假,但是終歸會下班,會有假期。少一點(diǎn)夜生活和假期的娛樂,便有了多陪孩子的時間。
父母愿意幫我們帶孩子,說白了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可時間一長,周瑜會越來越懶,黃蓋會越來越累。我們可以讓父母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幫忙帶一下,但絕對不能讓他們成為教育孩子的主導(dǎo)。我認(rèn)為,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各方面的素質(zhì)和能力普遍比不上父母親自主導(dǎo)教育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和女兒的幼兒園老師交談,她說過這樣一句話:“每次新帶一個班,相處三天我大致就能分出來哪些孩子是父母自己帶的,哪些孩子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她雖然說得很含蓄,可言下之意卻很明顯。所以,再忙也要經(jīng)常自己帶孩子,這是作為父母最基本卻也是最難做到的事。
2.“棍棒”和“講道理”哪個更有效
中國有句古話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對于這個觀點(diǎn)很多人褒貶不一。
我是贊成棍棒的,但是我只贊成對三歲之前的孩子使用棍棒。為什么是三歲之前?因?yàn)槿龤q之前你跟他(她)講道理,還不如去對一頭牛彈琴,它也許還會發(fā)出一聲“哞”來回應(yīng)你。
排除個體差異因素,三歲之前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比較弱,邏輯思維幾乎還沒有形成,所以你跟她講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他(她)基本沒概念。當(dāng)然,打罵要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每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可能不一樣,但有一點(diǎn)是肯定的,絕對不能因?yàn)橐稽c(diǎn)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孩子的一點(diǎn)小情緒就動輒打之。
我女兒第一次挨打大約是一歲半的時候,她試圖去掰開我們插在插座上的防觸電保護(hù)蓋,那是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她的這個舉動,當(dāng)時在她的手掌上用力地打了幾下,她哭得歇斯底里。事后我跟我媽提起這件事,她說她之前有過這樣的動作,制止過幾次,每次都是不痛不癢地告訴她這個不能碰,直到那次挨打后,她再也沒敢碰插座。
往后的日子里,她有過幾次挨打的經(jīng)歷,當(dāng)然,基本都是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我打孩子只打兩個部位,手掌和腳底板,很痛,但是不會受傷,也不會留下痕跡。每次打完后,最多半小時,我便會慈眉善目地與她和好,然后再跟她講一講她為什么會挨打,雖然她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挨打的經(jīng)歷會讓她知道,剛剛那樣做是會挨打的,這樣可以杜絕或者減少犯同樣的錯誤。而面對我的和風(fēng)細(xì)雨,又可以把她對我發(fā)怒時的恐懼降到最低。
時下有個觀點(diǎn)認(rèn)為,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陰影,我想說,能造成陰影的那是家暴!在無法利用講道理來開啟孩子心門的時候,適當(dāng)?shù)拇蛄R可以約束孩子的恣意妄為。活在當(dāng)下的人們,有幾個小時候沒挨過打,沒挨過罵,你們覺得自己心里有陰影嗎?對于那些從沒打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是甩手掌柜,我打心眼里是佩服的,反正我做不到。
我女兒現(xiàn)在快四周歲了,盡管以前挨過我的打,她也只有在犯了錯誤的時候面對我會犯慫,平時會拉著我陪她玩,我晚上不在的時候,她會對媽媽說:“我想爸爸了。”而我,在她開始上幼兒園之后便再也沒有打過她,每次她犯了錯,我都會克制心中的怒氣,嘗試跟她講道理,因?yàn)槲抑溃呀?jīng)開始慢慢明白對錯,盡管還略顯模糊。
3.冷處理一切無理取鬧
常聽家長說,自家的孩子總是無理取鬧,發(fā)脾氣的時候,打也不成,罵也不成,真是無從下手了。人是有情緒的動物,成人尚且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一旦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個非常小的誘因都能引發(fā)一場不大不小的撒潑。
比如起床氣,他(她)會因?yàn)槟銣?zhǔn)備的襪子不是他(她)喜歡的顏色而死活不肯穿衣服。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不講理,我采用的方法是置之不理。你不想穿衣服,那隨你。如果是冬天,我會把空調(diào)打開,然后自顧自去做自己的事。他(她)一旦發(fā)現(xiàn)沒人理他(她),鬧得沒勁了,情緒就會慢慢平靜下來。待他(她)歇菜了,你再去讓他(她)穿衣服,語氣溫柔一點(diǎn),他(她)的起床氣立刻就沒了,自然就會穿衣服起床。
記得有一次,我女兒在晚飯前因?yàn)樽约翰恍⌒陌汛詈玫耐婢吲龅沽耍缓蟀l(fā)脾氣,不肯吃晚飯,非得把玩具搭好才行。我考慮到天冷,飯菜很快就涼了,便跟她說,我們先吃飯,吃好飯爸爸幫你一起搭,但她完全不聽,坐在地上撒潑蹬腿。我媽習(xí)慣性地上去想要哄她吃飯,我立刻制止,囑咐全家人正常吃飯,不用理會她,并告訴她,如果她不肯來吃飯,我們吃完就收拾了,餐后水果和酸奶也沒她的份,我吃好飯也不會幫她搭玩具。然后我們一家人自顧自吃飯,她依然執(zhí)著地發(fā)著脾氣,還試圖自己去搭玩具。然而她當(dāng)時很焦躁,根本搭不好。大約過了十五分鐘,她哭得興趣索然,玩具也沒搭好,我看時機(jī)差不多了,便對她說,我們快吃完了,準(zhǔn)備收拾了,你確定晚飯不吃了嗎?她小聲地問我,吃好飯還能吃水果和酸奶嗎?我告訴她只要吃了晚飯,便可以吃酸奶和水果,我等會兒也會幫她一起拼玩具,她立刻破涕為笑,屁顛屁顛地爬上桌子來吃飯。
很多孩子總是因?yàn)橐稽c(diǎn)小事鬧情緒,一方面是自己自控能力差,更多的原因是家長過于熱情,不管孩子如何鬧騰,總是苦口婆心地去哄他(她),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無理取鬧的壞習(xí)慣。
4.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
孩子總是不肯好好吃飯,我總結(jié)了五點(diǎn):? ? ?
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原因: 因?yàn)椴惶I
孩子到飯點(diǎn)不餓的原因: 零食吃太多? ? ? ? ?
孩子老是吃零食的原因: 因?yàn)樽彀宛?/p>
孩子總是嘴巴饞的原因: 因?yàn)闆]吃飽
孩子總是吃不飽的原因: 不好好吃飯? ? ? ? ? ?
就是這樣一個無限的死循環(huán),導(dǎo)致了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家長在抱怨自己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應(yīng)該想想,你每天給孩子準(zhǔn)備了多少零食?
物質(zhì)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吃。糖果,餅干,面包,蛋糕等等,在孩子的味覺里,每一樣的味道都比米飯來得好,所以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不會愿意多吃米飯。零食是孩子的最愛,我們不能剝奪他們吃零食的權(quán)利,但是我們可以給出吃零食的條件。
我對女兒的要求是,想要吃零食,必須是飯后。如果早飯不好好吃,那么中飯之前休想碰零食,同理,中飯沒好好吃,晚飯前也不會有零食。一旦這個習(xí)慣養(yǎng)成,正常情況下,她在飯點(diǎn)都會有饑餓感,對于吃飯并不會很勉強(qiáng)。而且規(guī)定飯后才能吃零食,間接地控制了孩子吃零食的量。想象一下,如果你飯吃飽了,還會對KFC感興趣嗎?
還有一個孩子的吃飯問題也是令家長很頭疼的,那就是不肯自己吃,要喂。可能很多家長覺得給孩子喂飯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還小。然而當(dāng)你送孩子去幼兒園,看到別的孩子都能干凈利索的自己吃飯,而自己的孩子吃得一塌糊涂,甚至還要阿姨喂,你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其實(shí)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可以算是他(她)人生第一件可以自理的事,這很重要!
從女兒可以自己拿調(diào)羹往嘴里送飯開始,我一直堅(jiān)持讓她自己吃飯,哪怕一開始吃得滿桌滿地都是飯菜也沒關(guān)系。經(jīng)常去外面吃飯,看到有些比女兒大的孩子還在接受著喂飯的待遇,甚至奶奶或者外婆還要追著喂,再看看自己女兒,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有家長會問,孩子不肯自己吃飯?jiān)趺崔k?很簡單,套路他(她)一下。你自己不肯吃,那就不要吃了,反正飯不吃,零食也不會給你吃。如果你要賴皮耍潑,我就冷處理。相信我,孩子餓上一頓兩頓,餓不壞的,哭也是哭不壞的,你自己不愿意吃飯,那就餓著哭著。只要家長能狠的下心,不肯好好吃飯,不愿意自己吃飯,這些小毛病那都不是事兒。
5.以身作則、承諾必踐的重要性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要求孩子該怎樣怎樣,有的時候自己卻做不到。小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大到禮貌待人、尊敬長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對孩子影響頗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總是在吃飯的時候看手機(jī),卻要求孩子認(rèn)真吃飯,他(她)心里會想,爸爸媽媽吃飯能看手機(jī),我吃飯的時候?yàn)槭裁床荒芸措娨暋?/p>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總是在看電視的時候吆喝老公(老婆)幫忙拿點(diǎn)零食倒杯水。
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說到的事一定要做到,卻總是在答應(yīng)孩子周末陪他(她)去游樂場之后,用一個加班的理由告訴他(她),我們下次再去。
我們總要求孩子要有禮貌,下班回到家里卻總是忘了叫一聲爸媽。
沒有孩子前,我們身上的一切缺點(diǎn)父母都會容忍,有了孩子后,我們身上的缺點(diǎn)如果不去改變,那么以后就成了孩子身上的缺點(diǎn)。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我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我常對老婆說不要輕易給孩子承諾,一旦承諾了就必須要做到。不是百分百確定的事,絕對不要急著告訴孩子,與其滿心歡喜卻失望結(jié)尾,不如安安靜靜地給他(她)一個驚喜。
6.如何讓孩子學(xué)會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或許可以說成人生來是自私的,我不知道這樣定義是不是過于武斷了。然而身邊接觸過來的孩子大都有這樣的通病,對于分享自己的零食或者玩具一般都是抗拒的。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嘗試過各種講道理,甚至有一次因?yàn)榕畠翰辉敢夥窒恚粴庵滤て屏怂耐婢撸徊⒙选V钡胶髞恚粋€朋友帶著孩子來我家做客,我才找到了突破口。
朋友的女兒比我女兒大一歲,剛來我家的時候女兒非常熱情,把我準(zhǔn)備的糖果,水果都拿給小姐姐吃,一副小主人的模樣。然而,兩個小人兒從進(jìn)入玩具房開始不到十分鐘,畫風(fēng)就轉(zhuǎn)變了。朋友來之前,我囑咐過女兒,要把玩具分享給小姐姐玩,她一口答應(yīng)了。可真到了那時候,她又不樂意了,朋友的女兒每拿起一個玩具玩了兩三分鐘,她就要收回去把它放好,最后起了爭執(zhí),兩個人都哭了起來。我只得和尚念經(jīng)般開導(dǎo)女兒,希望她頭腦能一時短路買我的賬,說得口干舌燥,依然無果。可能是尷尬的氣氛讓我腦袋開了竅,我停止了勸說,抱起了朋友的女兒,拆開了朋友給我女兒買的巧克力,給了在場每人一個,唯獨(dú)沒有給女兒。女兒看我們都在吃巧克力,過來對我說她也想吃,我告訴她,這個巧克力是叔叔買來分享給我們大家吃的,可是你是一個不愿意分享的孩子,所以這個巧克力我們也不想分享給你吃。女兒聽完,低著頭抽泣著回了自己的玩具房。過了一會兒,我對朋友的女兒說:“彤彤,你是姐姐,你愿意原諒妹妹,然后拿一個巧克力去給吃嗎?”小女孩很懂事,拿了一顆巧克力去給我女兒。劇情發(fā)展到這兒,我的目的基本已經(jīng)達(dá)到了,孩子的世界很簡單,爭吵與和解不過是一個巧克力的距離。
那次以毒攻毒的做法,確實(shí)起了作用,從那以后女兒對于分享自己的東西不在那么抗拒,雖然剛開始并不是欣然接受,至少已經(jīng)邁出了一大步。也許我的這種做法存在爭議,畢竟是類似于交換的分享,會有人覺得不純粹而有些功利。我想說,我們培養(yǎng)孩子,是盡力把他(她)培養(yǎng)成一個好人,而不是一個圣人!不愿意與人分享的人,別人憑什么與你分享?
7.避免隔代保護(hù)阻礙我們教育孩子
上面說了這么多父母如何教導(dǎo)自己的孩子,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有一副“鐵石心腸”。然而年輕的爸爸媽媽能狠得下心,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卻未必能。
生活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在責(zé)備孩子的過錯的時候,總會有一個身影不合時宜地出來護(hù)犢子,以至于所有責(zé)備的話全部打在了棉花上。
為了不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成為孩子犯錯時的保護(hù)傘,我平時沒少跟他們說道,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我在這個問題上很強(qiáng)勢,寸步不讓,最終得到了他們的妥協(xié)。因?yàn)槲抑溃诮逃⒆拥膯栴}上,一旦有人唱反調(diào),所有努力都是白費(fèi)。
結(jié)語: 作為一名父親,我不強(qiáng)迫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多么優(yōu)秀的人,但至少,不能成為一個讓別人討厭的人!
前幾天去參加了女兒幼兒園的家長公開日活動,碰到了令我咋舌的一幕。
全班30個孩子,除了兩個請假,上課開始后到了27個。在老師開始上課十分鐘后,一位媽媽陪著一個小男孩姍姍來遲。因?yàn)槔蠋熐耙惶煸谌豪锿ㄖ思议L,開放日孩子們統(tǒng)一穿校服,準(zhǔn)時到27個孩子全部穿了衣服,而唯獨(dú)遲到的孩子沒穿。當(dāng)時所有的家長眼中僅僅是閃爍著異樣,畢竟遲到和沒穿校服對于幼兒園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
然而,早課接下去的20分鐘,小男孩和這位媽媽的表現(xiàn)卻讓在場所有家長投來了驚異甚至是厭惡的目光。這個男孩的媽媽把孩子放下后,站到了后面,男孩坐在第一排。從他坐下開始到上課結(jié)束,他的屁股沒有在椅子上停留一次超過20秒。他每次坐下后,在座位上扭動幾下身體,然后站起來跑到她媽媽邊上,在媽媽邊上晃蕩幾秒,然后又回到座位,一直重復(fù)著這樣的動作。這期間,老師過來制止了幾次,無果后,只能讓孩子?jì)寢屵^來站在孩子邊上。小男孩可能覺得媽媽站得太近,跑起來不過癮,干脆改變套路,站起來在座位前打滾,一會兒趴著,一會兒躺著,一會兒又回到座位,坐著休息幾秒,然后繼續(xù)重復(fù)著打滾的動作。
值得欽佩的是,孩子的媽媽從頭到尾沒有制止過孩子的這種怪異舉動,始終淡定地聽著老師講課,仿佛她今天來就是來回味自己的幼兒園時光的。原本站在前面的家長都挪向了后側(cè),整個教室一片尷尬的氣氛。我無法解讀那位母親當(dāng)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因?yàn)閺乃谋砬槲铱床怀隹梢云ヅ溥@種氣氛的心情。然而,不管當(dāng)時氣氛如何,至少她孩子玩得很開心。
--以上觀點(diǎn)純屬個人經(jīng)驗(yàn),不代表權(quán)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