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一則影評,講的是捷克新浪潮的領軍人物維拉·西蒂諾娃的成名作《雛菊》,如果說高級的電影在于能夠直指人心,揭露人性,那么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就是在于,用一種日常視角下看似夸張荒誕的鏡頭和畫面,來描繪出一種空虛放縱的精神世界。安靜平和的時代背景卻更像是一種白色噪音,讓她們的不安和空虛不斷放大。她們像是一張畫布上兩筆絢麗的色彩。她們活著,只知道世界會變得越來越糟,她們總是渴望能夠發生點什么事情,刺激到她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她們渴望嘗試新的事物,渴望能夠找到全部的真正的自己,可是,每當鬧劇暫停的時候,腦子里就有一個無法逃避的聲音,質問:“我們在這做什么呢?”可是,越是懷疑自我的存在,就越要找到新的刺激來證明自己。她們如此渴望存在,卻不得不用墮落的方式來證明存在。她們拼命地吃東西,拼命戀愛,拼命破壞一切,不斷地嘗試各種新的東西,只是為了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點存在感。
? ? 我們又何嘗不是,我們換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還不是為了闡述同一件事情:是的,我們如此孤獨!
? ? 孤獨猶如深淵,深淵里的眼睛又時常在我背后。
? ? 日常,本是我們的依靠。
? ? 一個偶像到另一個偶像,也不過是為了給自己彷徨無助的心畫上一個依靠。
? 人啊
? 人啊
? 人啊
? 一邊尋找一邊逃亡
? 可避無可避的是
? 無盡的幽幽回響的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