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咖啡店,一陣響亮的哭聲吸引了我的注意,循線望去玻璃柜前有個小男孩,一只手扯著母親的衣角,另一只指著巧克力蛋糕的照片,說:「我要、我要?!菇z毫不見照片后方「售完」二字。
也許是這兩個字太難,超越他可承受的范圍。小男孩完全沈浸在自己的堅持中,不斷搖晃母親的身體。
一旁的母親看得出來很尷尬,Hold不住小男孩的脾氣,只好把希望放在服務(wù)人員上:「你們廚房都沒有了嗎?幫忙一下,就讓小孩子開心嘛!」
店員有禮貌的回答:「不好意思,我們蛋糕都是現(xiàn)做的,賣完就沒有了。真的沒有辦法?!?/p>
媽媽:「一塊蛋糕而已,沒有這么難吧!你們現(xiàn)在就做,應(yīng)該很快就好。」
店員臉上寫滿無奈,試著想解釋制作流程,但媽媽就像跳針的留聲機,不斷repeat:「趕快做啦!」尖銳的聲線和小男孩如出一轍。
店里頭被驚擾的客人開始竊竊私語,有些還拿出手機將鏡頭對準那對母子。隱約中,我聽到「禮貌」這個關(guān)鍵詞、配上嗤之以鼻的笑容,很明顯的群眾做出了判斷,默默在心中下好標題,說不定待會就能在社群網(wǎng)站上看到這則消息。
那對母子可能沒料到,他們還沒走出店,店外早已排滿了愛窺伺的人們,等著對他們指手畫腳,評頭論足。
正當我還在思考著,為何這位母親會選擇在孩子面前,為難素昧平生的店員時,內(nèi)場走出了一位矮胖的中年男子,表情凝重地靠近那對母子。
我感覺自己的手心微微出汗,生怕下一秒男子會出手傷人,讓這場鬧劇變得更加荒唐。
沒料到,那看似兇惡的大叔竟只是蹲下身,捱在小男孩身邊,用很溫柔的語氣說:「你很想吃巧克力蛋糕啊!」小男孩啜泣點頭。
「但蛋糕賣完了,你曉得嗎?」小男孩向后退了兩步,眼神望向母親,又收回來怯生生地說:「知道?!?/p>
大叔微笑:「你想吃蛋糕,但賣完了,你吃不到,很難過,好像胸口痛痛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好跟媽媽說,要媽媽幫你想辦法,對嗎?」男孩再度拉拉母親的手。此刻,母親停止咆哮,瞪大眼看著眼前的男子。
「你有感覺到媽媽已經(jīng)很努力幫你問了嗎?」小男孩用力地點頭。
大叔伸出手摸了男孩的頭:「真乖!但叔叔告訴你,今天的蛋糕都賣完了,不是媽媽故意不買給你,也不是那個賣蛋糕的姊姊故意藏起來,就剛好你來就沒有了。叔叔知道你吃不到蛋糕很難過,但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結(jié)果,才算是長大的表現(xiàn)。你有想要長大嗎?」
「有!我明年要讀大班。」稚嫩的聲音搭配認真的表情,簡直和剛剛判若兩人。
「既然你要讀大班,那你告訴媽媽:『沒有巧克力,沒關(guān)系。我們下次再來吃。』好嗎?這樣老師才會覺得你夠成熟,可以上大班的課喔!」
小男孩轉(zhuǎn)過身,大聲地對著媽媽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吃蛋糕了。我要上大班,下次再吃巧克力?!?/p>
原本盛氣凌人的媽媽忽然找到下臺階,趕緊和男子道謝,準備轉(zhuǎn)身離去。
男子喚住母親,從柜臺上拿了張名片,客氣的說:「這位媽媽,我答應(yīng)小朋友下次來有巧克力吃,為了不讓他失望,能否請妳來店前,先打個電話給我們,我們好為你們先保留。這樣就不會讓小朋友因為失望又難過的哭了?!?/p>
母親接下名片,用力點頭,緊咬的下巴、微顫的雙唇,彷佛在忍住淚,不讓情緒溢出來。
那瞬間,男子不只融化了小男孩的心,同時,也給了那位無助的母親最具體的安慰。
他并沒有指責這對母子不禮貌,不懂得尊重人。恰恰相反地的是,他深刻地明白一個人要展現(xiàn)出禮貌,前提是他得先具備消化「失望和挫折」的能力。
當一個人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失落,他便會任由情緒綁架自己的理智。偏偏禮貌這種程序,是安裝在大腦最后期的區(qū)域,若非有一定的修養(yǎng)和自制,是很難打敗情緒,突圍而出。
假如剛剛,男子沒有先承接住男孩的難過,幫助他松綁情緒的枷鎖,直接要求小男孩要遵守大人的規(guī)矩,小男孩是不可能學到「即使挫折,我們還是能夠保持著彈性和希望」。
就像他的母親,容易被意外給困住,一旦超乎預(yù)期,就失去應(yīng)變的能力,只能用最原始的反應(yīng),強迫別人配合。
也或許這位母親在過去的生命中,沒人告訴她該如何面對失落。于是她不知道該如何消化孩子的挫折感,只能把這么大塊的情緒,Control & C + Control & V,原封不動再丟向店員。
一個小小的情緒流彈,瞬間造成三個人重傷。孩子為難母親,母親為難店員。
好險!男子用包容打斷了這個骨牌效應(yīng),一旁用眼神持續(xù)圍觀的客人們,又恢復(fù)了嬉笑聲。
看著那個男孩,我忽然懂了。
當一個人不禮貌的時候,不是因為他很壞,可能他真的太失望了。重要的不是給他最想要的東西,而是讓對方理解:他的難過,你收到了。當沉重的情緒被接住,他才能看到自己還有別的選擇。
當一個人能接受選擇的有限性,他才能優(yōu)雅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