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溝通是一種人間酷刑——
《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兼論正確打開方式
前言:我就是一個不會溝通的高手,有時候相顧無言不知道從哪說起,有時候出口總是話題終結,有時候一句話頂得別人冷臉以對,其實我已經很努力了,但哪怕是改變風格去嘗試融入人群中,卻總是太假太勉強,連自己也生厭了...
于是覺得自己很受傷很low,連簡單的說話都做不好還談什么大事業。不會溝通會毀了人的一生...
然而讀了《溝通的藝術》后,
其實沒什么改變!
但我不放棄,一讀再讀,慢慢有了點改變的跡象。學會了傾聽,不那么著急地表達自己;學會了知覺核驗,認識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學會了認同管理,表達的與想表達的不再那么南轅北轍。上面只是偶爾發生,但總是萌芽了。
這一切只是開始...
《溝通的藝術》,顧名思義,講人際溝通的好書。再版十幾次,暢銷幾十年,可謂是溝通界的圣經,絕對值得一讀再讀、一用再用。
這里說的人際溝通是一種私人化溝通,因其獨特性(非社會角色)、不可替代性、互相依存性、部分公開和內在回報而區別于其他溝通(講課、演講等)。而作者認為的人際溝通高手應該具備以下通用特質:擁有多樣行為反應、挑選適當行為的能力、認知復雜度、同理心、自我監控、承諾...這些可以在本書中看到更細而微的解析。因為這本書可以稱得上一個人際溝通的指導手冊,既有定海神針——溝通本質的探索,也有三分天下——看入人里(自我)、看出人外(交流)、看人之間(關系)。每一分都是理論與事例的結合,再加上無處不在的文化和性別影響分析,可謂是圖文并茂、事理相合、兼具指導性和實踐性的好書。然而,好書不好讀!400頁,40天,小小的任務即便是打卡全勤者,也很少有人說讀得差不多,只是開了頭。我認為讀這本書需要掌握幾個要點,再次看進去就可以按圖索驥,結構井然。哪怕是未曾讀過此書的人也能了解溝通。見字如書!
一、大結構
三國鼎立,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間,鼎立但不孤立,而是大一統的整體——人際溝通。看入人里就是“與自我對話”,探討與自我相關的溝通,因為先正確認知自己,才能實現完美溝通。自我認知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古希臘神廟“認識你自己”驗證聰明人的存在,打趴了智者派。為什么難?因為無從著手、難以求證、變化太快。本書講的與自己對話,主要還是從溝通角度入手,認同是自我概念的外延,自我形象的塑造;知覺是信息的選擇和消化,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認為的,所以需要“知覺核驗”來核實;情緒是自我感覺的綻放,要尋根溯源,找到情緒的來源,并界定表達原則和管理不良情緒。看出人外就是“交流形式”,很簡單,有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和傾聽(不交流的交流)。每章都詳細地給出定義、分析影響、闡述原則、分類深化,具體到了“親自上陣”的程度。“看人之外”就是“關系演變”,人與人之間不僅是內容的傳遞,更是關系的演變。主要在關系上下功夫,如何維持親密關系,如何增進溝通氣氛,如何處理沖突,從實際的問題入手來突破關系這一難題。
二、小闡述
理論太多,難免乏味而生澀,讀來不知所云,讀后無從記憶。從具體論述來看,每一章節無非以下內容:定義(這個是什么)、為什么(必要性)、有哪些(橫向是分類,縱向是步驟)、原則(通用方法論,基本的)、誤區(不要做的,不做就是走向正確)、如何做到(特種方法論),再加一個無所不在的性別和文化影響。舉例而言,“知覺”一章,3.1知覺歷程講的就是縱向步驟:選擇、組織、闡釋、協商;3.2影響知覺的因素就是講影響,在文化和性別基礎上加了獲取信息程度和社會角色的不同;3.3知覺傾向就是不良知覺的誤區,在知覺中盡力避免的;3.4知覺核驗就是具體的方法論;3.5同理心與溝通就是原則,建立在同理心之上的認知復雜度正是人際高手的通用特質。再比如“傾聽”一章,7.1定義傾聽;7.2解構傾聽:聽到、專注、理解、回應和記憶;7.3克服誤區:無效傾聽的小解析;7.4傾聽類型,建立不同的傾聽反應(高手)。同時,每章都有小結和影視推薦來總結和深化。
三、重練習
這是一本講方法論的書,這是一本實用大于理論的書,這是一本需要練習的書,所以沒有實踐永遠讀不通這本書。但如何用是難題——方法論太多,不一樣時時刻刻遇上這樣的問題,用時想不起來...我只給三個錦囊妙計。
一是系統掌握。根據《溝通的藝術》建立人際溝通體系,把各環節各步驟先有一個系統認識,宏觀上把握溝通。最好的方法是思維導圖把本書加上自己理解,細化到節,一張圖完美展現溝通的藝術,形成整體的原則和框架。
二是巧妙解構。要完整地運用一套理論真的很難,所以要解構分塊。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各環節都是弱點。那么就分塊練習,先練傾聽。讀一遍《傾聽》這一章節,分解出結構和要點,默默制定練習基本原則和誤區,用一周或者一個月時間來體悟傾聽,白天練習記錄,晚上翻書對照,然后查漏補缺、修正加強。
三是核心練習。我們不可能做得很完美,但可以先基本到位。細節可以不強求,但核心一定要把握。比如情緒,情緒的核心是理性,真正從內而外,而不是被其他影響,核心練習就是三思而后說。練好核心,再以點破面,且讀且練習。
書,只能是書。但書,不只是書。
關鍵在你我,如何讀書!
后記:
40天共讀是一件痛苦又美妙的事情,每天有點小目標,不打卡不罷休,雖然有幾次只寫了“打卡”兩字,但強烈的責任感讓我在凌晨困頓不堪之后還要讀上十幾頁來補作業。但也很美妙,你戰勝了97%的人,這份難得的榮譽也讓我覺得堅持值得。
讀書也是!溝通也是!
好多有價值的事情都是!
——痛苦而又美妙!
?Q?#?B~